“癌症筛查完全就是浪费钱!隔壁老李年年体检,上个月不还是被查出了肝癌吗?”老张和女儿一起站在医院体检中心的门口,老张却不愿意进去。
“别扯其他有的没的,我钱都已经交了,八千多呢,赶紧给我去做检查。”
老张是一名“老烟枪”,吸烟已经快四十多年了,得知邻居患癌的消息后,老张的女儿赶紧在当地三甲医院预约了癌症筛查套餐,包括了五十多个项目,除了癌症筛查项目外,还含有糖尿病、心脏病等项目。
但在老张看来,这玩意儿就是“智商税”,查出病来还得花钱治。
癌症筛查一直是热议的话题,大部分医院都开设了癌症筛查套餐,项目繁多,价格跨度大,部分人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也有些人认为就是在“坑钱”。
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学家韩启德曾经在2016年‘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发表过这样的演讲:“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癌症筛查真的有必要吗?
一、1次癌症筛查至少一两千元,有必要吗?
现在大部分医院都开设了癌症筛查套餐,小九在网上查了下,发现不同医院/体检中心的价格波动较大,低则一两千,高则一万多元不等。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体检中心肿瘤筛查套餐(图源:中康体检网)
广州爱康君安体检中心(VVIP部)肿瘤筛查套餐(图源:中康体检网)
癌症筛查目的是让受检者知道自身的患癌风险,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者早期癌症,从而在早期进行干预。但癌症筛查并不是项目越多、价格越贵,就代表越好越全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医学中心主任刘俊田认为,癌症筛查要讲究个性化,不建议所有人都做全套的癌症筛查项目,不但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同时胸片、CT等检查是有损伤性的,做多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同样,韩启德院士也认为,不建议人人都去做普遍的癌症筛查,应该根据自身症状有针对性地检查,无症状就不要去做检查,否则会被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反而有害健康。
二、早期发现癌症或许能给不少家庭省下几十万
2020年,《Cancer》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就分析了中国癌症患者的财务困境。
研究指出,我国癌症患者中,每2人就有1人借钱看病,其中借款超过5万的人数高达18%,而且每10个患者中就有1人,因缺钱而不得不放弃一些癌症治疗手段。
如果能够做好早癌筛查,就有很大部分患者和其家庭能避免这样的困境。
所以早期发现癌症很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而癌症筛查的重点是要个性化筛查,而非盲目地选择各种套餐。
三、癌症筛查怎么做?一次性说明白了
近日,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北京成功举行了启动仪式,在活动上,国家癌症中心对主要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方法给出了最新的指南。
1、食管癌:内镜检查
高危人群:40岁以上,长期抽烟饮酒,有食管癌家族史,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喜欢吃烫食、腌制、粗硬食物,有吞咽有异物感或疼痛等。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应接受1次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后续每2-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如有异常,后续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胃癌:胃镜检查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吸烟史,酗酒,幽门螺杆菌感染,居住在胃癌高发地区,有胃癌家族史的。
筛查建议:胃癌筛查首选胃镜检查。高危人群建议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无异常的话可每2-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有异常则后续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3、肺癌:低剂量螺旋CT
高危人群:年龄在40-74岁,有吸烟史或二手烟史,有职业暴露史1年以上,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一级亲属曾确诊肺癌。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4、肝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
高危人群:男性年龄在45-74岁,女性年龄在50-70岁,有乙肝/丙肝感染史、肝硬化病史,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肝癌史。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首选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然后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再进一步地确定诊断、治疗和复查方案。
5、结直肠癌: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
高危人群:40岁及以上的男性,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有吸烟史,超重或肥胖,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筛查建议:40-75岁的高危人群和50-74岁的中低危风险人群,都应做结直肠癌筛查。建议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另外每年还要做1次FIT检查。
6、乳腺癌:乳腺超声
高危人群:12岁前月经初潮,55岁后绝经,有乳腺癌或者卵巢癌家族史,曾接受乳腺活检史或者乳腺良性疾病手术等。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及致密型乳腺人群,筛查建议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一般人群只做乳腺超声检查即可。高危人群在40岁以后应每年接受1次乳腺癌筛查,45-70岁的一般人群应每1-2年接受1次乳腺癌筛查。
三、癌症有1/3是可以预防的,别忽略早期症状
1、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如果在6个月至1年内,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5%以上,而且排除了能量摄入不足、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慢性腹泻等良性疾病因素,需警惕癌症。
2、体表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
尤其是颈部、腋下、乳腺、腹股沟、睾丸等部位体表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而且伴有活动度差、红肿、疼痛、短期快速长大,以及有异常的血管、色斑或者颜色变化,尽快检查。
3、大便习惯改变
如果出现长期便秘、腹泻,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等大便习惯改变的现象,就要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发生,以及胰腺癌、肝癌。
4、持续性咳嗽
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肾癌、前列腺癌等,都可能会导致持续性咳嗽。
5、不明原因的疼痛
包括慢性疾病、骨头病变、原发肿瘤或者转移肿瘤直接或间接压迫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尤其是深度疼痛,一定要积极找出疼痛的原因,警惕癌症的发生。
癌症不是绝症,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多癌症还是有机会被治愈的。定期体检是好事,但是癌症筛查要根据患癌风险量身定制,否则既浪费钱又伤身。
参考资料:
[1]上万的“癌症筛查”到底值不值?一份适合中国人的癌症早筛攻略.生命时报.2019-05-22
[2]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6种主要癌症的筛查方法!.健康时报.2022-04-14
[3]14个癌症信号,你一定要知道|医者名片.健康中国.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