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是指人工养殖肉用活猪。生猪养殖行业作为农业畜牧养殖行业中发展较为普遍的一个部分存在,对保障国民的物质生活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由零散化养殖过度到规模化、工业化养殖阶段。
全球生猪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欧盟、美国、巴西以及俄罗斯,其中我国生猪产量多年稳居全球首位。我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我国生猪养殖量约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的50%以上。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决定了猪肉在我国肉类产品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我国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者对包括猪肉在内的动物蛋白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猪肉消费市场规模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017年全国生猪出栏68861万头;2018年我国共出栏生猪69382万头;2019年生猪出栏54419万头。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67128万头,相较于2020年的不足5.3亿头,大幅增长27.4%。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我国生猪产量全球占比稳定在47%-52%区间内。其余欧盟猪肉产量全球占比20%-25%;美国猪肉产量全球占比9.5%-10.5%;俄罗斯与巴西分别占比3%与2.5%左右。2019年起,因ASF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我国猪肉产量占比下降至约42%,2020年我国猪肉产量占比继续下降,其余国家猪肉产量占比因此增加。由此可见,全球猪肉产能较为集中,前三大主产国猪肉供给量已达八成以上。
猪肉需求相对稳定,疫情对需求有阶段性影响。自2013年至今,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在20.0KG/人左右,其中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致,人均猪肉消费量下降至18.2KG/人。猪肉需求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堂食(包括浪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堂食大幅减少、居民猪肉浪费也相应减少,从而导致需求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随着2022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逐步控制,猪肉需求有望出现回升,需求增加有望提升价格。
猪肉为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消费肉品。目前猪肉市场中主要为生鲜猪肉,占整体的78.5%。猪肉制品占比较少,仅有21.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猪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地方是重庆,为29.9千克/人,是广东、四川,猪肉人均消费量分别为:28千克/人、26千克/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猪养殖企业遍地开花,一大批优秀的生猪养殖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生猪养殖行业中的翘楚,如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傲农生物等。2021年,生猪养殖企业中,牧原股份的出栏量一枝独秀,超过4000万头的规模,正邦股份和温氏股份的出栏量则超过1000万头,接近1500万头,新希望接近1000万头;其余的上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些,基本上都在500万头以下。
我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我国生猪养殖量约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的50%以上。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决定了猪肉在我国肉类产品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我国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者对包括猪肉在内的动物蛋白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猪肉消费市场规模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生猪养殖呈现的周期性其主要原因是散养的生猪养殖者无法预计市场变化,只能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决定增加和减少存栏数量,使得猪肉价格最终随着存栏数量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波动。另外,受到节日消费需求增加及消费旺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中小养殖户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品牌落后于龙头企业,加之两次疫情的打击,中小养殖户市场占比进一步缩小,但因我国地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等原因,中小养殖户不可能完全消失。未来中小散户,要么联合起来建立养殖合作社,逐步向适度规模化发展,要么加入产业平台或龙头企业的阵营,进入“农户+平台+公司”或“公司+农户”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