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方案(试行)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FTS)俗称“蜱虫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L片段全长为6368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M片段全长为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S片段是一个双义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白蛉病毒属其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构。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2周。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疲劳乏力、厌食、恶心、肌痛、腹痛、呕吐、头痛等非特异临床症状也有一定比例。最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一些反应肝脏和肾脏功能障碍的生化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升高,如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其中以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最明显,常伴有低钠血症。尿常规检查多半病人会出现尿蛋白,部分病人甚至出现血尿症状。危重患者一般伴并发症,临床多出现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膜充血、休克、呼吸衰竭等,最终因身体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致感染。近年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均报告了人传人疫情。

2.传播途径

(1)蜱虫叮咬。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SFTS患者在发病前2周有明确蜱虫叮咬史,患者居住地附近环境采到的长角血蜱体内分离到的SFTSV核酸与患者携带的SFTSV核酸同源性高达99%以上,同时蜱的季节消长与SFTS流行高峰期一致,而地理分布与SFTS地区分布也有一定联系,提示蜱叮咬是SFTS传播的重要途径。

(2)血液或粘膜接触传播。多起人传人聚集性疫情中,继发病例多为首发病例的亲属、帮助处理后事的亲戚、邻居或与其密切接触无防护的医护人员,表明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致感染。提示护理SFTS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从事生产、生活的居民、劳动者及赴该类地区旅游、户外活动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4.地区分布

我市SFTS患者主要分布在巢湖、庐江、肥西、肥东,其余县区有少量病例分布。

5.发病季节特点

6.人群分布

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85%以上),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

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95%以上的病例为40岁及以上人群。男女病例数基本相等。

二、诊断、报告和治疗

(一)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

(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

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聚集性病例指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同一山坡、树林、茶

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二)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疑似病例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如为确诊病例,应及时将病例分类订正为“确诊病例”。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

(三)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

三、实验室检测

1.核酸检测:采用RT-PCR和Real-timePCR病毒核酸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患者血清中扩增到特异性核酸,可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2.病毒分离:处理病毒分离的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后,采用Vero、VeroE6等细胞或其他敏感细胞,用Real-timePCR病毒核酸诊断方法、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确定。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二)血清学

1.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IFA)抗

体测定、中和试验等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认为新近感染。

2.血清特异性总抗体: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

病原特异性总抗体阳性表明曾受到病毒感染。

(三)采样、结果反馈和复核检测

诊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的医疗机构,必须

用无菌真空管采集病例的急性期非抗凝血标本,送疾控机构或

有检测能力的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送样时,需填写《医疗机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检测送样表》。

每次采集的非抗凝血标本量不少于5ml,及时分离血清,分

疾控中心或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属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送检医疗机构,属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督促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修改或订正病例的诊断。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标本(包括所有检测结果阳性和阴性标本),及临床怀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出血热,但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阴性标本,及时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四、流行病学调查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

SFTS是一种新发蜱媒传染病,起病急,没有特异性症状,分布范围广,病死率高,容易误诊、漏诊,目前没有针对性疫苗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对于保护人们生命健康和牲畜安全至关重要。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

有出血表现的病人住院治疗时应单间隔离,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患者时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抢救或护理危重患者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疾病通过血液、分泌物接触造成人际间传播。疾控中心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时,也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

(二)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

各地应当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报告和治疗能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

(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

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尽快建立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尤其是六安、安庆、滁州、合肥和马鞍山等高发地区,每年流行季节应储备足够数量检测试剂用于开展疑似病例的检测工作,高发地区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疫情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也应当逐步建立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

(四)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做好SFTS高发季节疫情监测与管理,分析疫情监测数据,提高疫情监测质量,指导防控工作重点。

(六)做好媒介生物与宿主动物的追根溯源调查工作。

加强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调查工作,掌握长角血蜱等蜱虫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信息,采取有效防蜱灭蜱工作,发现家畜或宠物体表寄生蜱时应尽快清除,降低环境蜱的密度。

六、应急监测

出现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按照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适时开展应急监测或宿主媒介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症状监测

选取2-3家医疗机构,监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症状监测病例定义:

1.发热(体温≥38℃)伴血小板降低(可同时有白细胞减少或降低)。

2.发热伴出血症状(呕血、黑便、牙龈出血、皮肤淤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至少1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第2项患者,但未做血象检查或无血象检查结果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查其血象;明确诊断为血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排除。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采集血清标本,检测SFTSV

(二)宿主媒介调查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81号

THE END
1.2023《宠物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报告》11000字.docx2023《宠物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报告》11000字.docx 16页内容提供方:02127123006 大小:49.29 KB 字数:约1.56万字 发布时间:2023-08-12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5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11/5202104141010310.shtm
2.学术文献详情治疗期间动物症状、诊断及治疗变化 图9 病例治疗期间的疗效与转归 6. 讨论分析 该病例因近一周出现抓挠甩耳,双耳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来院就诊。经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皮肤检查后发现该病例的主要问题有:瘙痒、双耳道大量脓性分泌物、双耳廓大量结痂。 初步鉴别诊断列表包括:感染性外耳炎(寄生虫、细菌、真菌)、过敏...https://www.cnsav.com/newsdetails/2124
1.病例报告(精选12篇)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篇4: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期饮酒...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44075.html
2.药效评价原则(精选3篇)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申报防治宠物消化道蠕虫感染的所有抗蠕虫药物,包括我国未批准在宠物用的抗蠕虫药物及各种制剂,或者改变已批准药物在其他宠物使用,均应进行药效评价田间试验。药效评价田间试验一般采用自然感染病例动物,按每种适应症进行试验,按照推荐的给药方案进行试验。 https://www.oh100.com/bg/a/201608/47021316821.html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降科普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https://www.sdlcyy.com/Html/News/Articles/1001343.html
4.某宠物医院犬胰腺炎临床病例分析及诊疗报告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对犬胰腺炎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资料有限,对其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南京某宠物医院2009年4月至2014年3月近5年期间来院诊治的146例犬胰腺炎病例为基础,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从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望更好地了解...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712-1014420290.nh.html
5.宠物医院实习报告实习内容大概可以分为分为接待客人,清洁卫生,协助诊断,协助治疗,病例监护等。 4.1清洁卫生: ①每天早上9点,首先进行扫地,再使用消毒水进行二次拖地(分别用布地拖及海绵地拖)。 ②适当时候对被正在寄养或留医宠物二便污染的笼子或盆子进行倾倒及清洗。 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3635106.html
6.基于uniapp移动端宠物系统(源码+开题)区块宠uniapp宠物信息管理模块将提供宠物档案建立、健康状态监测、日常养护记录等服务,帮助用户全面掌握宠物的生活状态。宠物病例记录模块将实现病例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方便用户随时了解宠物的健康状况,为宠物疾病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医生在线咨询模块将连接专业医生与用户,实现在线问诊、病情分析、治疗建议等服务,为用户提供...https://blog.csdn.net/sryue08/article/details/136283898
7.兽医专业生产实习报告(通用11篇)1.宠物疾病的诊疗 通过实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宠物疾病的知识。在医院的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参与到了多个宠物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宠物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必须进行综合判断。在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方法来判断宠物的病情,包括血常规、尿常规、x光检查、CT检查、超声波检查等。治疗方案的选择...https://www.yjbys.com/fanwen/shixibaogao/2937568.html
8.人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系列10篇)对疫点的密切接触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实施重点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出现人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有关预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和处置。 7.9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7.9.1 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https://www.liuxue86.com/a/4734818.html
9.宠物医院实习报告(通用5篇)病例分析与讨论:医院定期举行病例分析与讨论会,邀请经验丰富的医生分享典型病例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我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客户沟通与教育: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客户沟通与教育工作,向宠物主人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这一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并...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1026152512_142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