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概述;我国新发病例13万/年,高于美国10倍,高发区:山西,江西,陕西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发病2~3%/年增长,年龄53岁(60’)42岁(90’)最年轻17岁
总5年生存率在50%左右徘徊
鳞腺癌之比由10:1到4:1;梅艳芳;1.人乳头瘤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2.其他因素
早年分娩、多产:
高危男子:
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曾患宫颈癌
吸烟:;内因:宫颈组织的特殊性
移行带区: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区域称移行带区(或称转化区)
;;1.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
2.宫颈微小浸润癌
3.宫颈浸润癌;镜下早期浸润癌:癌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间质,
深度≤5mm,宽度≤7mm。;(一)大体病理;鳞状细胞癌:约占80%~85%
腺癌:约占15%~20%
腺鳞癌:2%~5%;1.直接蔓延最常见,向邻近器官、组织扩散。
前、后、上、下、左、右浸润。;2.淋巴转移
局部浸润—淋巴管—癌栓—淋巴管内扩散
一级组:宫旁,宫颈旁,输尿管、闭孔、
髂内外动脉旁。
二级组:髂总A、腹股沟深浅、腹主A旁。;症状早期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难区别,
一旦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早期:接触性出血,量少
中期:不规则出血
晚期:出血较多或致命性大出血
;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
尿频、尿急、肛门坠胀、里急后重、
下肢肿痛,肾盂积水—尿毒症、消瘦、
发热、恶液质、全身衰竭;外生型:息肉或菜花状
内生型:宫颈肥大、硬、桶状,宫颈外口可光滑
晚期:凹陷性溃疡、空洞、冰冻骨盆。
;病史、临床表现、妇科三合诊、
全身检查;宫颈病变的诊断程序
-三阶梯确诊步骤;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Papsmear):
普查采用,必须在宫颈移行带区刮片检查。
巴氏染色法:分5级:I级正常,Ⅱ级炎症引起,
Ⅲ级可疑,Ⅳ级可疑阳性,V级阳性。
TCT(TBS系统):ASC,LSIL,HSIL;TCT结果的意义
-鳞状上皮异常;(4)阴道镜:在异型皮处多点活检,
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达98%;;确诊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
行碘试验或阴道镜检可疑处或鳞柱交界3.6.9.12点活检。
刮片巴氏Ⅲ级以上或TBS法有异常上皮而活检阴性,
应作宫颈管搔刮术,刮出物送病检。
;(6)宫颈锥切术:;确定宫颈癌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肺片
CT或MRI
静脉肾盂造影
膀胱镜
直肠、结肠镜检查等
以确定临床分期;1.宫颈糜烂或息肉接触性出血;2.宫颈结核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白带增多,多个溃疡或菜花状物;3.宫颈乳头状瘤多见于妊娠期,接触性出血,白带多,产后或自行消失;4.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表现为多个息肉样改变,
甚至波及穹窿部;临床分期(FIGO2009);;IIA期;IIIA期;ⅣA期;Ⅰa1期:选用全子宫切除术;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
Ⅰa2~Ⅱa期:选用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年轻患者卵巢正常者可予保留。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髂总淋巴结有癌转移者,应作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或取样,进一步明确病变累及范围。;RadicalHysterectomy;宫颈癌根治术范围
广泛子宫切除包括子宫,宫旁组织,主韧带、骨盆漏斗韧带、骶骨韧带,
圆韧带、阴道上段
盆腔淋巴清扫包括上至髂总动静脉旁下至腹股沟深,底至闭孔,
两侧分别至腰大肌,输尿管;手术进展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颈切除(Dargent手术)
;2.放射治疗;腔内放疗;体外放疗;主要用于:
①宫颈癌灶4cm的手术前化疗;
②与放疗同步化疗;
③不能耐受放疗的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姑息治疗。;介入动脉化疗;子宫颈癌合并妊娠;宫颈癌1期合并妊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