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疱疹病毒病是由猫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6d,兽医临床上主要以感染猫呼吸道感染症状,角膜结膜炎及流产为特征;感染初期病猫出现精神沉郁、流清亮鼻液、打喷嚏、咳嗽和浆液性眼睛分泌物增多,中期表现为眼结膜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发烧、食欲下降、鼻腔分泌物增加变浓、呼吸急促、甚至导致呼吸障碍。后期出现鼻黏膜充血、鼻涕带血、饮食欲不良、消瘦、口腔和舌头可能会出现溃疡。严重时,会导致眼睛结膜穿孔、失明、脱水、甚至死亡。发病率接近100%,主要侵害幼猫,死亡率为50%,成猫一般不发生死亡。
症状:猫精神沉郁,体温均在39.5℃左右,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的症状,前5d出现眼泪增多的症状,且结膜发红,患猫眼睛周围沾满清亮的眼分泌物、眼睑水肿外翻、羞明、流泪,泪眼逐渐由清亮型转为粘脓型,伴有咳嗽和打喷嚏,鼻腔轻度阻塞,角膜出现严重的树枝状溃疡。
西医治疗原则:清洗分泌物,阻止猫疱疹病毒复制,防止继发感染。
西医治疗方法:首先用棉签蘸取0.1%高锰酸钾清洗患猫眼鼻分泌物,待清理干净后选用含有碘氧酸酐的疱疹净眼药水滴眼,每次两滴,每日三次;餐后内服赖氨酸350mg,前三天每日两次,后每日一次;为防止激发感染口服阿莫西林20mg/kg体重,每日3次,连用6天。
中医治疗原则: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方剂:煅石决明50g、草决明50g、栀子、大黄、白药子、牡丹皮、黄药子、车前子、黄苓、龙胆草、菊花各40g,郁金香25g。共为末,每次5g,每日两次,温水冲服至康复。
猫疱疹病毒感染属于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较快,对猫只角膜损伤较大,重者可引起患猫失明甚至死亡;因此畜主在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患猫与其它外界动物接触,饲养环境、餐具等必须干燥整洁并定期打扫消毒。每年定期免疫猫疱疹病毒疫苗是防止该病感染的最直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