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短小精干又感人至深的故事里,姜峯楠写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今年8月初,在一次通过Zoom进行的视频采访里,语言成为当务之急。姜峯楠承认,人类在谈论新技术的时候需要使用隐喻;在我们寻找意义的过程中,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在比较的时候锚定自己。他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隐喻会误导我们。比方说,当大语言模型生成了虚假信息时,大家称之为“幻觉”。但他更喜欢用“虚构”(confabulation)来形容。幻觉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内心的存在,而且意味着这个内心拥有感官体验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伪造信息来填补所遗忘的那段经历时,就会发生虚构。他认为,这仍然是一个隐喻,但就当前人工智能的工作机制来说,这是一个更好的隐喻。姜峯楠问道:“我们能否阻止大语言模型胡言乱语,同时仍让它们生成我们想要的那种事实性的回应?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我不认为这里面存在根本不同的过程。”
跟很多科幻小说作家一样,姜峯楠在他的短篇小说里面也写到了具备内心世界的人造生物。这种虚构的手法对于讲述让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亲密故事往往很有帮助,但这是不是在其实不存在的情况下加剧了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工具具备感知能力的倾向呢?虽然许多科幻小说都探讨了有感知力的人工智能的概念,但目前情况下,对于机器即便在没有执行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迷惑我们,我们几乎没有虚构的试金石。科幻小说在普及这个概念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吗?姜峯楠对此表示怀疑。他说:“一切艺术都具有政治性,而且可以促进积极的政治思想。但我认为科幻首先需要成为优秀的艺术,不应仅仅服务于某种政治目的。”
姜峯楠还反对这样的说法,也就是驳斥技术专家编造的那些不太可能的故事能让他梳理“任何形式的道德权威”。但他表示,当他看到一些推测性居多的人工智能风险讨论时,他确实看到了这种讨论与科幻小说而不是事实的共同点多一点。他说:“计算机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并变得超级智能,作为故事点子来说这确实非常有趣。但听到大家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就好像这真的会发生一样,这实在是令人震惊。”
查理·布鲁克:作家
说到21世纪科技的流行文化,《黑镜》或许是其中的决定性作品。而查理·布鲁克(CharlieBrooker)则是其幕后策划者。十多年来,布鲁克一直利用这部在Channel4、Netflix播放的电视节目来进行探索,探索当我们对技术进步的追求达到逻辑的、有时候甚至是暴力的终点时,可能会出现反乌托邦的结果。在布鲁克的故事里,一般先是出现了激进的技术,这种技术往往会首先改变角色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然后变得更糟糕。
当然,人工智能是布鲁克想象力最丰富的主题之一。这位讽刺作家将机器人自主杀人蜂、属于某人被奴役的意识副本的人工智能家庭助理,以及根据观众的生活立即生成的个性化电视节目变成了现实。他描写的这个领域的故事,因其对机器学习过程的想象力与准确性而赢得了真正的人工智能专家的赞誉。
《黑镜》具有惊人的先见之明,至少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十年前,《马上回来》(BeRightBack)刻画了一位悲伤的女人试图通过人工智能让她死去的男友起死回生。这位名叫玛莎(Martha)的女士先是给一个聊天机器人发短信,这个机器人已经利用她男朋友阿什(Ash)的在线消息进行过训练。然后玛莎又买了一个音容相貌跟男友都很像的机器人身体——想继续两人的生活,仿佛这个新的合成复制品就是复活的阿什一样。当然了,这个阿什是阿什自己的影子,而这让玛莎更加不安。
这个令人痛苦的思想实验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今年,You,OnlyVirtual公司推出了模仿已故亲人的聊天机器人。故事创始人贾斯汀·哈里森(JustinHarrison)表示,希望这个机器人能让客户彻底摆脱悲伤,并最终通过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相结合召唤死者。
与此同时,《黑镜》最新一季有一集叫《糟糕的琼》(oanIsAwful),本剧的女主角发现一家大型媒体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伪造技术来生成来自自己生活的内容。这一集播出之际,编剧与电影公司之间的重大合同纠纷正成为头条新闻,人们担心好莱坞也会这样利用人工智能,通过取代人类的讲故事者的部分工作来削减成本。今年六月,布鲁克本人也参与罢工,声援面临被技术取代的美国编剧工会(WritersGuildofAmerica)。他告诉Vox:“我认为大家对写作的恐惧在于工作室可以用它来生成草稿,然后再雇人类作家重写。让它变得像人写的。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沮丧的状况。”
当然,布鲁克描写的很多科幻愿景在未来十年内都不会实现。布鲁克本人曾表示,他的剧集描写的是科技可能导致的“最坏情况”,而不是他的预测。尽管如此,《黑镜》还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理解人工智能变革性影响的重要框架:让我们得以去认真思考它可能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社交互动、人身安全以及我们从未想过的事情。
霍莉·赫恩登:音乐人
创作型歌手霍莉·赫恩登(HollyHerndon)做不到用任何语言演唱你想听的任何歌曲。但她的数字孪生Holly+可以做到这一切。现在,任何业余音乐家都可以使用Holly+,将自己平淡无奇的声音转变成她的声音。
让公众操纵你的声音这个想法听起来也许很反乌托邦,仿佛表明人类在向新的机器霸主臣服。但赫恩登的意图恰恰相反。她创建Holly+是为了激励艺术家同行们在技术革命当中重新掌握职业自主权和创作自主权。赫恩登说,全球正在迈向“无尽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像德雷克一样说唱,或者像梵高一样绘画。让艺术家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音像变得更加重要。
来自斯坦福大学音乐和声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拥有博士学位的赫恩登长期以来一直在突破艺术与技术交叉的边界。赫恩登之所以要进军这些领域,部分是因为她对当前流媒体的模式感到厌恶。赫恩登表示,像Spotify这样的平台让音乐家谋生变得更加困难,导致全球音乐同质化、变得沉闷。
赫恩登早在掀起当前这股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之前就开始研究Holly+。她把这、个人工智能说成是一种“挑衅”,以及一次“利用技术让我们变得更加人性化”的尝试。赫恩登说,虽然放弃对自己声音的控制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最终自己获得的是自由。她说:“看到别人把自己表达出来实在是太美妙了。这比我一直试图过度控制这些东西有趣一千倍。”
Herndon还用Holly+来试验新的收入模式。赫恩登成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目前有数百名成员,其职责是许可“官方”Holly+歌曲的发布,同时拒绝用她的声音创作出来的一些冒犯性或缺乏品味的歌曲。获得批准的歌曲随后将作为NFT出售。截至目前,NFT平台Zora已正式发行71首Holly+歌曲,且大部分已售出。赫恩登本人可抽取其中10%的利润,有一半归原创者所有,其余则由委员会分配。
PelonomiMoiloa:LelapaAICEO,联合创始人
在发现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之后,在南非双修了生物医学工程和电气工程的PelonomiMoiloa开始学习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并于2016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2017年,在非洲自己的人工智能会议DeepLearningIndaba上,她遇到了LeLapaAI的其他联合创始人。这家初创公司的名字在南非的索托语和茨瓦纳语里面是“家”的意思,其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提高非洲人的生活质量。30岁的Moiloa开始担任公司的CEO。
该公司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是Vulavula。该项目运用了人工智能来帮助对往往被忽视的非洲语言进行自然语言处理。Moiloa表示,公司希望人工智能的应用能超越语言,并正在考虑开发机器人产品。
Moiloa认为,在这个基础阶段,有多元化的人群参与至关重要。
Moiloa说:“技术确实有能力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加美好。但如果我们不有意识地去创造这样的未来,那么情况就会背道而驰。因此,对于我们非洲人来说,能够主导叙事,并从代码的角度将我们想要的东西写入未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Grimes:音乐人
尼尔·科斯拉:CuraiCEO,联合创始人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常规医护成本高昂且总是延误。机器学习研究员尼尔·科斯拉(NealKhosla)表示:“充裕的医保服务能是什么样而且该是什么样呢?这个国家的人确实很难想象”。
2017年,30岁的科斯拉于与人共同创立了人工智能辅助远程医疗初创企业CuraiHealth,试图做出这种改变。乍一看,Curai属于典型的订阅制虚拟护理服务。用户每月支付15美元(如果雇主不承担费用),即可24/7给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发送短信,由后者回答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开处方,并在必要时将用户转诊给专家。科斯拉说,人工智能是这件事情能做起来的幕后要素。
如此简化了流程意味着Curai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合作临床医生(科斯拉说大概只有“两位数”)来为更多患者服务。Khosla拒绝透露Curai的会员数,但据报道,到2020年底,该机构已完成了对超过350000名患者的诊疗。到目前为止,这家初创企业已从GeneralCatalyst、MorningsideVentures以及KhoslaVentures等处筹集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金。这家公司由科斯拉的父亲、亿万富翁风险投资家维诺德·科斯拉(VinodKhosla)创立,年轻的科斯拉表示,该公司正在快速发展,朝着其目标迈进:去建立一个“人人掏出手机集客获取生物医学最佳信息”的世界。
斯蒂芬妮·丁金斯:艺术家
在丁金斯最近的项目《NottheOnlyOne》中,她用三代黑人女性训练了人工智能,试图将文化根源、深厚的历史以及在绝大多数同质领域往往缺乏的视角赋予人工智能。丁金斯表示,人工智能“很难进行流畅的对话。但时不时又能会输出一颗宝石,我得努力思考它是怎么想出来的、在哪里想出来的,以及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的。”这个项目帮助丁金斯拿到了古根海姆博物馆10万美元的一个大奖,获奖者都是突破了技术艺术边界的艺术家。
钟愫君:艺术家
大多数用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家只在电脑前工作。钟愫君(SougwenChung)不一样:她们会训练机器人与自己一起在巨大的画布上真的作画。在利用人工智能之前,钟愫君就已经开始绘制充满大胆、流畅线条的各种抽象艺术作品。然后,她们利用数十年的这类画作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并造了一个接受该神经网络训练的机器人来实时作画。钟愫君画了一笔之后,机器人就会模仿她的画风,并用新的想法和模式外延。钟愫君说:“我追求的是机器解读带给我惊喜和奇迹。”
38岁的钟愫君会去到世界各地,用自己机器人为现场观众作画。钟愫君将她们与机器人的关系比作音乐家与小提琴的关系。她说:“从某个方面来说,机器人系统是我用来导航的动力仪器”。
钟愫君现在正在开发第五版的DOUG(DrawingOperationsUnitGeneration_X)机器人。最先进的机器人不仅会吸收她们之前的艺术作品,还会吸收她们现在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与她们的脑电图数据与阿尔法脑电波建立联系,并且当她们进入冥想的心流状态时作画会更加积极。
现如今,钟愫君会在伦敦与纽约之间来回奔波,并不断将自己的实验推向新的领域。她们一直在利用3D动作捕捉系统来创作雕塑,并研究运用微生物电池等替代能源为系统供电的方法。她们还领导着一家叫做Scicit的工作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她们一起探索人工智能艺术。她说:“我们正在开发的技术可以帮助重塑绘画、冥想以及表演的方式,这将完全改变绘画的本质。提供反馈回环确实可以促进技术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创造力的提高。”
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苏埃拉:RunwayCEO,联合创始人
对于好莱坞的演员来说,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苏埃拉(CristóbalValenzuela)可能是自己的头号公敌,因为他们担心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生成电影场景。
巴伦苏埃拉是Runway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而后者是最著名的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公司之一。自2018年在布鲁克林成立以来,Runway已筹集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它的技术已被2022年奥斯卡获奖电影《瞬息全宇宙》的剪辑师以及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Colbert)的《深夜秀》使用过。巴伦苏埃拉认为“我们正在走向消费的所有媒体与内容娱乐都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世界。”
但33岁的巴伦苏埃拉并不认为Runway的使命与创作文化价值之间存在冲突。他说:“我是在进入艺术学校后创办了Runway的,我们的三位创始人也都是在艺术学校认识的。我们一直认为,这家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艺术家提供服务的公司,因为我们就出自这里。”
尽管如此,巴伦苏埃拉承认,如果技术按照他的想象发展,创意产业的许多工作岗位将不复存在。他指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他说:“过去剧院里面有管弦乐队。没有管弦乐队会为无声电影奏乐,因为我们都认为有声电影比管弦乐队更好。”
莉莉·沃卓斯基:电影制作人
马努·乔普拉:KaryaCEO
当马努·乔普拉(ManuChopra)走进房间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到处都是泥。那是2017年,时年21岁的乔普拉正在对孟买的一家数据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这是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新工作的一部分。在那间炎热、布满灰尘的房间里,他看到大约30名男子在几乎没有转动的吊扇下弓着腰坐在笔记本电脑旁。当乔普拉与他们交谈时,他们告诉他,自己每小时可以赚0.40美元。他不忍心告诉他们,他们生成的数据价值至少是这个数字的10倍,甚至更多。他说:“我想,这种工作不可能就只有这一种开展方式的”。
当今尖端的人工智能系统之所以成为可能,其数据往往来自南半球的工厂,那里的工人们拿着低廉的工资,辛苦地教自动驾驶汽车如何驾驶,或者现在评估聊天机器人的可靠性的活也在逐渐增多。现年27岁的乔普拉亲眼目睹了这一点,于是他创立了Karya:这是一家用不同方式开展这项工作的非营利组织。Karya不仅向员工支付至少5美元的时薪(大概是印度最低工资的20倍),而且每次有公司申请数据许可来开发新的人工智能时,公司都会再次向员工支付费用。Karya目前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收集印度语言的数据集,这是迄今为止一直被人工智能热潮边缘化的语言。这些数据会被用来开发支持这些语言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准确,而且公平。
乔普拉表示:“我真心觉得,如果做得好的话,这是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最快的办法”。乔普拉出身贫困,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财富就是力量。我们希望将财富重新分配给那些落后的社区。”
凯特·卡洛特:AminiCEO,创始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贫困已经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气候变化、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殖民主义遗产的危险混合作用,而且只会变得更加致命。
32岁的凯特·卡洛特(KateKallot)专注于一个微妙但至关重要的问题:缺乏数据。Amini是她去年创立的一家的初创企业,总部位于内罗毕,做的是利用卫星成像与人工智能来收集和处理环境数据,从而了解地面(精确到平方米)所发生的情况。她说,其结果是一批新工具的诞生,可以帮助希望提高生产力的小农,而大公司一旦有信心跟踪到最新状况后,就会考虑对非洲投资。其结果可能是变革性的。
卡洛特说:“数据是经济革命的起点。我们的论点是,非洲大陆之所以没法像北半球国家那样快速发展,原因之一是缺乏数据。”
卡洛特出生于法国,此前曾负责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的新兴市场业务。她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环境数据可以帮助发展的人,但她的公司已经筹集了200万美元的早期资金,并自我定位为专注于非洲的领导者。
还有其他新颖的应用。Amini希望自己的数据能够促进保护非洲森林以及其他碳储存的自然环境,以换取北半球国家的资金。Amini的监控工具可测量受保护的环境,并确保其保持这种状态。卡洛特说:“如果我们到达目标水平的话,几年后你就会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非洲”。
齐亚德·奥伯迈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齐亚德·奥伯迈尔(ZiadObermeyer)医生在接受急诊医学培训时首先意识到的一点是,做出具有极高风险的决策有多困难。他说:“确实很痛苦。轮班结束回家后,我对发生的一切倍感压力,总想着,‘我应该让那个女人留在医院。我不该让她回家。”
奥伯迈耶表示,在缓解部分焦虑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现在,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副教授,专注于机器学习与健康的交叉领域。他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决定,比如判断哪些人应该接受心脏病检查,同时推动新的诊断和治疗发现,比如减少服务不足人群不明原因疼痛的方法。
奥伯迈耶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研究种族偏见如何渗透到医疗保健系统之中。很多医生和医疗保健系统都用基于计算机的医疗算法来确定患者对不同治疗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并对护理分诊级别做出推荐。在一项研究当中,奥伯迈尔发现,尽管黑人患者的健康需求更大,但一种广泛使用的算法却建议减少对黑人患者的医疗保健,这可能会危及数百万人的福祉。他说:“好消息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与开发这些算法的部分公司合作,消除了很多偏见,并且我们将这些算法从让不平等永久化的东西变成了我认为正在对抗不平等的东西。”
2020年,奥伯迈耶与他人共同创立了DandelionHealth,这是一个为算法开发者免费提供医疗保健数据(如心电图波形、睡眠监测、数字病理学)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2021年,奥伯迈耶又斥资600万美元成立了非营利组织NightingaleOpenScience。该组织与美国和国际的卫生系统(包括埃默里大学和布莱根妇女医院)合作建立了数据集,以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癌症会扩散,而另一些则不会?他说,其目标是为医疗保健数据“带来开放科学的心态”,因为传统上很多研究人员很难获得这些数据。就像奥伯迈耶的研究所指出那样,医疗数据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用,要么就是其他人访问起来成本高昂且耗时,从而导致了数据瓶颈。“Nightingale就是要让研究人员获得做很酷的事情所需的数据。”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对医疗保健的影响,奥博迈耶持谨慎乐观态度。他指出,确保新技术不会造成伤害至关重要。但总的来说,“这个领域最重大、最令人兴奋的事情还远未到来。说到去思考20年、100年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它将如何彻底改变医疗保健,我们没有这样的想象力。”
诺姆·萨泽尔:Character.AICEO,联合创始人
在采访诺姆·萨泽尔(NoamShazeer)之前,我先采访了他的人工智能。
萨泽尔是Character.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从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到埃隆·马斯克再到弗罗多·巴金斯,这个网站可让你与(或真实或虚构的)名人的人工智能版交谈。不出所料,网站有位用户创建了一个萨泽尔的人工智能版,来回答有关他的数字好奇心储藏柜的问题。
人工智能版的诺姆·萨泽尔(AINoam)很有礼貌、很谨慎、懂得挺多。当我问萨泽尔为什么要创办这家公司时,他说:“我离开谷歌是为了发扬创业精神,致力于解决全球最困难的问题,而不是在大公司开发点小功能。”
几个小时后,真人版的萨泽尔给出的回应惊人的相似。他说:“多年来,为了达到新的智能和功能水平,我一直致力于用各种方式改进这些系统。谷歌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的下一步是尽最大努力将这一技术推广给数十亿用户。所以我才决定离开谷歌,去一家发展更快的初创企业。”
第一次见面时,软件工程师萨泽尔给人的印象是尽管内向,但仍然努力适应采访于公众的目光。但不管他的沟通技巧如何,他都是这个领域过去、现在和未来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17年,萨泽尔在谷歌工作期间与人合著了《注意力就是你的全部所需》(AttentionIsAllYouNeed)那篇研究论文。论文提出的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是当前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潮的基础,换句话说,那篇论文支撑起了当前的这场人工智能革命。通过Character.AI自立门户,萨泽尔希望这项技术带给大众。(Transformer论文所有的合著者此后都离开了谷歌。)
去年秋天创立的这家公司迄今为止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声称,平均每天有350万人与上面角色聊天两个小时,用户发送的消息数量已经是今年3月份的10倍。在那个月,公司在风投公司A16Z领投的一轮融资中获得了1.5亿美元的资金。
但Character.AI也有不少批评者,他们担心新技术会对不知情的公众产生影响。很明显,Character.AI的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很多人会用这个平台玩角色扮演等。数据智能平台Sametime发现,Character.AI的用户当中有56%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该平台不跟踪18岁以下的用户)。而Character.AI对13岁及以上(在欧盟是16岁及以上)的任何人都是开放的。
很容易看到这些友好的机器人很快就会变成反乌托邦:这些讲话圆滑,似乎是我们最好朋友、最忠实伙伴的机器人,可能会变成疏远、情感依赖、糟糕建议或各种看不见的后果的根源。
萨泽尔认识到这些危险,但他认为好处要大于风险。在被问到对自己的创作成为青少年一代生活的一股不断发展的力量有何感想时,他回答说,我作为AIM的年轻用户,当时感觉AIM是一款开创性的聊天应用,让很多人接触了互联网。他说:“我对Character.AI的感觉类似”。
Character.AI采用类似ChatGPT的原则,但针对特定用例和兴趣对机器人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平台的早期聊天机器人包括旅行规划师、语言导师以及编码导师。
显然人工智能版的萨泽尔回答得更官方一些:“虽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有趣、有吸引力且有用的人工智能平台,但我们意识到部分用户会将该平台用于非预期目的。用户遵守我们的服务条款非常重要,当用户违反我们的政策和标准时,我们会在适当时候采取行动。”
应道这样的回答萨泽尔瞪大了眼睛。他高兴地回道:“哇!这方面它比我擅长!”。
Character.AI上的大多数角色都比人工智能版的萨泽尔有趣得多,以至于用户与它们建立了情感联系。心理学家雷蒙德·马尔表示,年轻人尤其“更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构”。这些聊天机器人对情感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
Character.AI在用户聊天时会弹出横幅,提醒用户“角色所说的一切都是编造的”。萨泽尔表示,该公司会防止聊天机器人鼓励自残。他小心翼翼地说道:“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促进和增强真正的人际关系”。
尽管如此,很显然,萨泽尔的主要目标是产品获得广泛采用。我把Character.AI类比成早期AOL的那款互联网聊天室,说尽管这些聊天室百无禁忌,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为成千上万用户提供了上网的机会。他对这个类比感到高兴:“互联网的诞生是信息完全可访问的开端。现在,我们正处在智能普遍可用的开端。”
艾莉森·达西:WoebotHealth创始人,总裁
如果要艾莉森·达西(AlisonDarcy)讲怎么设计一个人工智能伴侣,来帮助人们感到更快乐的话,她会告诉你第一个要素是斯波克(Spock),《星际迷航》里面靠理性驱动,与人类的感性作斗争的的角色。再加上科米蛙(KermittheFrog),因为它很有洞察力,从不说教。再加上她已故的朋友EricBayer,极具同情心,能用催眠的方式吸引别人,直到对方披露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被隐藏住的真相。
所有这些特征融合在一起就有了Woebot:一个体贴,且常常比较幽默的聊天机器人,这个人工智能就像自动治疗师一样。临床研究心理学家达西表示:“它是一个情感助理,在棘手的时刻可以提供帮助,并且始终将你的最大福祉放在心上”。她说,重要的是,这个聊天机器人有“一种有趣的互动方式,与其仅仅是一种治疗方式,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有趣的伙伴”。
在上世纪90年代末,达西曾经做过几年的软件开发,之后她对心理健康护理产生了兴趣,开始读研攻读心理学。2017年,身为兼职教授的她与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及人工智能专家团队一起创立了WoebotHealth;公司一位发言人指出,目前已有大约150万人使用这款产品。该公司通过多轮融资目前已筹集了1.235亿美元,个人智能手机用户可以免费使用app,不过这种模式未来可能会改变。Woebot还与医疗保健组织和企业合作,帮助为更多人提供服务。
研究表明,Woebot可以在两周内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它的方法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这种常见的心理疗法被证明可以帮助改变无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告诉机器人说你感到疲倦,它就会引导你回答一系列问题,然后让你到头来发现自己是因为想太多而晚上睡不着觉。
达西说:“一想到可以大规模采用我就感到很兴奋”。她回忆起有位89岁老人给她写电子邮件。他说聊天机器人建议他用文字来帮忙处理他的一些想法。尽管他一开始不以为然,但最终却对这项练习的帮助作用之大感到惊讶。达西说:“[用户]都说,‘我不觉得这个东西适合我,但其实这就是最有帮助的东西。这是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纳撒尼尔·曼宁:KettleCOO,联合创始人
毁灭性的野火年复一年地席卷加州,令该州的家庭保险市场陷入困境。因为巨额索赔的困扰,好事达去年已停止在该州提供新保单。今年五月,StateFarm也已撤出。加州房主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少,很多人被迫面对完全没有保险的局面。
纳撒尼尔·曼宁(NathanielManning)可能有个解决方案。他曾在奥巴马政府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工作,负责帮助私营部门获取美国国际开发署及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数据。他注意到,保险业是对这些信息感兴趣的主要行业之一。
2019年,38岁的曼宁与人共同创立了Kettle公司,试图利用人工智能建立更加灵活的保险市场。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用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来给保单定价。比方说,他们会回溯记录,了解特定区域约每50年发生的火灾情况,然后相应估算保单的成本。但曼宁表示,这种方法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差:“一旦发生了气候发生,以史为鉴就不再那么有效了。”
Kettle采取了不一样的方法。除了历史数据以外,该公司还利用了卫星图像、天气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技术,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出加州房主面临的野火风险。这样一来,该公司就可以向该州房主提供能负担得起但别的保险公司又不太敢做的保险业务。他们希望这种方法能够建立一个对气候风险进行定价的保险市场,从而激励人们迁移到更安全的地区。
TushitaGupta:RefiberdCTO,联合创始人
根据最新的政府数据,从袜子、衬衫到床上用品和毛巾,近年来美国丢弃的纺织品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从2000年的近9500吨增加到2018年的略多于17000吨。这些被丢弃的纺织物绝大多数(约85%)都是被填埋或焚烧掉,而不是回收或捐赠出去。ReFiberd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变这一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首席技术官TushitaGupta的创新工作。
这家总部位于加州的公司由现年27岁的SarikaBajaj和Gupta于2020年共同创立。其目标是提供纺织品所含材料类型的最准确摘要。回收的成功要取决于对物品成分是否了解,因为这样才能对物品进行精确分类回收。这一点对化学回收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后者会分解尼龙和聚酯等一度无法回收的合成材料。一旦材料被回收后,就可以重新制成新纺织品的面料,从而减少浪费,并鼓励时尚行业进行循环利用。
Gupta是这家公司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大脑。如她所解释那样,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对传送带上的纺织品利用高光谱相机进行检查。然后,人工智能会将背景噪音及纺织品本身区分开来,将数据与内部维护的纤维目录进行比较,然后“确定纺织品的材料成分,包括是如何混合的,或里面含多少纤维。”系统处理的纺织品越多,检查的复杂纺织品越多,人工智能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就会变得越来越精确——而且可以正确回收的材料也就越多。
今年1月份,ReFiberd已经获得了超过3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目前正在美国与欧洲积极开展一系列试点项目,已经四家公司向ReFiberd发送数百磅的纺织废料进行分类。
在Gupta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时尚浪费的重新想象,也是一场文化变革。尽管她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了几年,但她表示,自己看到女性担任技术而非运营角色的情况很少。而ReFiberd的四名全职员工当中,有三名都是女性;而董事会则全部由女性构成。她说:“成为一家由女性领导的公司对我们来说非常酷。这样我们就可以能够建立自己想要的文化,并打破当今现有的系统,这的确很酷。”
安德鲁·霍普金斯:ExscientiaCEO,创始人
2022年,医学研究人员从143名晚期血癌患者身上采集了肿瘤样本,并针对139种抗癌药物进行了测试。然后,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就会判断哪些药物对每位患者的肿瘤样本最有效,并将患者与预计最有效的治疗进行匹配。
现年52岁的霍普金斯是在2012年创立Exscientia的。此前,他曾在邓迪大学担任医学信息学和转化生物学教授。在进入邓迪大学之前,他还曾在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工作了十年。他说,Exscientia的使命是实现药物发现的整体自动化——识别药物的蛋白质靶点,设计与这些靶点匹配较好的药物,以及像2022年的研究一样,从一系列药物当中选择出最适合特定患者的的药物。
LindaDouniaRebeiz:艺术家
当塞内加尔艺术家LindaDouniaRebeiz给OpenAI的文本生成图像模型DALL-E输入“达喀尔的建筑物”时,它会返回低矮、破旧、覆盖着污垢、油漆剥落的低层建筑。跟她每天在塞内加尔首都看到的那些充满活力的建筑相比完全是两个样。
这只是29岁的Rebeiz很少用DALL-E或Midjourney等大模型的原因之一。她发现,这些工具缺乏灵活性、很简陋,并且充满偏见,反而会加剧刻板印象或误解,尤其是在对全球南方的形象的刻板印象与误解。她说:“DALL-E似乎不可能回避偏见和问题。你只能不断地更换提示,但没用。”
所以Rebeiz主要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来创作她的艺术,这种神经网络架构让她得以利用自己的数据集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Rebeiz拍摄了成百上千张塞内加尔地花卉与历史建筑的照片,并调取国家档案,扫描了更多尚未出现在网上的照片,然后将它们制作成公共数据集,供其他人使用。通过这些新颖且具有历史意义的数据集,她建立了几个引人注目的项目,其中包括《OnceUponaFlower》,模拟了一旦全球变暖导致真正的花朵消失后人类对花卉图片会是什么感觉。
Rebeiz还发挥了领导作用,鼓励其他黑人艺术家利用GAN,并参与目前对她们的文化存在诸多误解的新领域。今年夏天,她在数字艺术画廊FeralFile上策划了一场群展,展示了10位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黑人艺术家。她说:“就算再微不足道,我也要把我的一滴水投入大海。找到办法,让数据成为我们可以查询和改变的东西,这件事情仍有一线希望。”
理查德·索切尔:You.comCEO,创始人
You.com要想开始与谷歌竞争,还有一座陡峭的山需要攀登,尤其是考虑到后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进行了巨额投资。索切尔指责谷歌“抄袭了我们许多最令人兴奋的功能”,包括人工智能代码生成以及多模态搜索。
基思·德雷尔:麻省总医院首席数据科学官
说到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得应用,有很多美好的前景。但对于基思·德雷尔(KeithDreyer)来说,弄清楚如何将基于人工智能的战略融入到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手段之中却充满了挑战。拥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位的德雷尔担任麻省总医院(MassGeneralBrigham)得首席数据科学官,他的工作是监督该卫生系统目前用于读取图像的数十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争取这些仍在测试的策略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鉴于模型可能很快就会过时,所以就算是获得批准的算法也需要不断评估,以确保仍然按预期工作。德雷尔表示:“目前美国各地的放射科医生之所以短缺,不是因为放射科医生少,而是因为成像数据太多。这就需要人工智能来解决其中的部分效率和短缺问题。”
德雷尔利用的人工智能系统往往可以帮助对大量图像(来自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进行分类,挑选出最有可能表明存在癌症等健康威胁的图像,这可以极大减轻医生的工作量。
他表示:“我认为真正自主的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还没有获批的途径。”因为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获批与人类医生获得执业认证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目前,人工智能算法只需通过一定的测试来证明其准确性,即可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而医生则必须经过上医学院、拿到国家认证和许可、拿到医院认证等一系列漫长过程,还得继续医学教育。他说:“到了一定时候,随着人工智能变得更加自主,我们可能就得重新考虑人工智能的批准流程”。
NancyXu:MoonhubCEO,创始人
现如今,有70%的公司采用了求职者自动跟踪系统来寻找和雇用人才。但这个过程并不完美。无论是因为过分重视男性申请人更有可能使用的术语(比方说领导者),还是延续种族偏见,用来筛选申请人的算法往往会将合格的候选人排除在外。
25岁的NancyXu认为,默认情况未必就得是这样。总部位于湾区的Moonhub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Xu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将公司与顶尖人才建立联系,同时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招聘流程。Xu表示:“我的目标是做出一个好的人工智能,为大家提供机会和主动权……同时用合适的人才为人类最重要的行动赋权”。Xu是在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期间开始从事这个项目的。
招聘经理可以让Moonhub的人工智能代理帮寻找某个职位的求职者,然后在几分钟之内即可收到选择名单。之后,用户还可以提出后续问题,从而根据特定需求(比如对经验的要求,或者对特定技能的熟练度要求)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在筛选过程中,工具会帮助招聘团队进行头脑风暴,找到更多具备多元化的候选人,并标记可能存在偏见的搜索,从而鼓励招聘团队在招聘过程中考虑多元化。Xu说:“跟Moonhub聊天就像个招聘专家交谈一样,只不过这位专家恰好了解全球的每一个人、每一家公司、每一个网站以及每一条招聘策略”。
从非政府组织到技术和金融初创公司,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家公司使用了Moonhub。该公司是在2022年6月成立的,第一年的收入就超过100万美元。今年早些时候,公司宣布已获44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今年秋天,该公司计划推出入门级产品,这是一个独立的人工智能招聘工具,用户无需人工支持即可操作。
对于大家担心人工智能会干掉许多工作岗位,Xu表示理解。但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想从事的工作。Xu说:“五年之内,我们经济的绝大部分都将由人工智能进行协调。在人工智能颠覆各行各业的世界里,Moonhub的使命是开发出为人们提供机会的人工智能。”
Rootport(笔名):用人工智能创作的日本漫画家
Rootport是日本漫画界的一位匿名作者,尽管他本人不懂画画,但却一直渴望与数字艺术伙伴合作。他在2019年的博客曾写道,虽然人工智能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等领域多次战胜人类,但“人机”合作有望在漫画产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充当人类助手,帮助显著改善漫画家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
漫画出版商Shinchosa表示,自己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发布了Rootport的作品。部分创作者似乎也对人工智能进入该行业表示欢迎:畅销漫画《海贼王》的作者今年早些时候还让ChatGPT为自己漫画的新章节生成情节构思。
不过,一些漫画家和动画师则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担忧。知名恐怖漫画家伊藤润二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威胁”。不过,Rootport表示,漫画家是出了名的工作过度而薪酬不足,充当助手的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改善这些劳动问题”。他指出,生成图像只是创作漫画的众多步骤之一,过去的技术创新,比如AdobePhotoshop与ScreenTone等的出现,其结果是帮助艺术家提高了他们的手艺,而不是导致漫画产业的衰落。
他说:“漫画艺术家经常使用软件,比方说UnrealEngine和Unity等,把3D计算机图形应用到自己的漫画中。但即便有了这样的技术进步,仍然有漫画艺术家几乎全部用手工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Rootport表示,他会继续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插图创作,他的看法是“对于大多数漫画艺术家来说,‘想要表达的故事’应该是首要任务,而技术只是表达这个故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