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根”电玩城,到进入商场、影城,再到开设独立门店……近两年来,“抓娃娃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尾。如今,“抓娃娃店”扎堆聚集在同一商场,有些甚至成了“邻居”。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德城区“抓娃娃店”数量新增2至3倍。
“抓娃娃”行业是否真的“躺赚”?12月10日,记者调查得知,如今德城区“抓娃娃”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有人赚钱,有人赔钱。
“抓娃娃”市场火热,商场内“扎堆”开店
扫码、兑币、投币、启动、摇杆、落爪、取物……当日20时许,记者在德城区新河路一家大型商场一楼某电玩城看到,店里人头攒动,几乎每台“抓娃娃机”前都聚集了正在操作摇杆的消费者和旁观的人,一旁的推车里堆满了“战利品”。这些消费者有小朋友,有情侣,还有中老年人。
记者走访发现,该商场一楼至四楼的门店前、走廊里均摆放着不同类型的“抓娃娃机”,多家“抓娃娃店”扎堆聚集在一楼,相隔仅数十米,甚至有两家不同品牌的“抓娃娃店”做起了“邻居”。“以前商场一楼只有二三十台‘抓娃娃机’,现在有二三百台。”该电玩城负责人刘先生说。
“抓娃娃机”为何“扎堆”进入商场?从业者王先生分析,“抓娃娃”行业门槛低、投资少、利润高。“一台‘抓娃娃机’售价两千至五千元,商家还可自行调整机器的抓取概率。”他说,一般商家会设置成15比1、20比1或者25比1的概率,即爪子放下15次、20次或25次,才会有一次抓力加强到牢牢夹住娃娃。“一般来说,‘抓娃娃机’里的商品比较便宜的话好抓,商品价格贵的话比较难抓。”王先生说。
“抓娃娃”市场已饱和,市场竞争很激烈
王先生告诉记者,德城区“抓娃娃”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如今,为吸引客流、占领市场,不少商家通过优化店铺环境、更新抓取商品、调整抓取率等方式“内卷”。
记者走访发现,新开的“抓娃娃店”大多装修精致,不仅有传统的大型“抓娃娃机”,还有小型的扭蛋机。此外,“抓娃娃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不仅有玩偶,还有小零食、拼装玩具、精美小挂件等。
“我们创新了‘抓娃娃机’的经营模式,从单一的商品玩偶,到多样的零食、玩具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刘先生说,“抓娃娃机”里的商品不仅种类要多,还要保证质量,才能留住客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年轻人比较喜欢抓小零食、网红玩具等,中老年人还是偏爱抓传统的玩偶。”刘先生说。
除了定期对抓取的商品进行更新,店家还通过调整抓取率的方式,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度。“不能让顾客空手而归。”王先生说,现在经常能看到手拿好几个娃娃的玩家。“消费者虽然很享受‘抓娃娃’的过程,但是如果一次也没抓到,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王先生说。
单日收入波动较大,有人赚钱有人赔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德城区“抓娃娃”门店数量新增2至3倍。虽然德城区“抓娃娃”市场已饱和,但仍有“新人”不断涌入。有市民发出质疑:“抓娃娃店”真的赚钱吗?记者调查发现,有商家赚钱或保本,还有商家一年赔一两百万元。
“‘抓娃娃’店铺选址很重要,有了人流量也就掌握了赚钱‘密码’。”刘先生说,一般电影院、大学城、商场一楼的“抓娃娃店”人流量较大。此外,“抓娃娃店”的单日收入波动较大,寒暑假是“抓娃娃”市场的旺季,但工作日时人流量较少,周末人流量较大,是工作日的十倍左右。“目前店铺虽没亏本,但大不如前。前几年,一年就能赚三五百万元。现在也就保本吧,赚不了多少钱。”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