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一场厕所文化的变化正悄然掀起--美国的厕所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了。
他们不在是昔日那种躲在壁橱里的小洗手间了。
总体来说,厕所的占地面积在过去的十年里增加了双倍。
主睡房的厕所间在住房中的重要性,使得人们愿意在其修建上花费大钱.现今的高级住宅,厕所间常备有超大级浴缸,另带备有桑拿板凳的大淋浴池;
两个洗手池,大理石台面;马桶带有冲洗下身的设备,马桶盖可加热。厕所内装有环声音响和电视。
有的还有壁炉。沐浴者可定神坐在泡泡浴池里,边享用葡萄美酒,边目视火焰养神。罗曼帝克吧。这是咋会儿事呢?
显然,厕所成了修养所了,这里是整个世界上唯一真正属于我们自己个人的一片领地。其实厕所在美国的变迁也是极其符合逻辑规律的。
美国家庭在缩小,住房面积却在不断增大。人们越来越少在家做饭,厨房却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
1971年以前,只有15%的美国家庭有2间半厕所,现在一半以上的家庭达到如此水平.专家预测,未来的十年里,标准家庭将会拥有3间厕所。
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仅限于豪华家庭。中等档次的家庭住房,通常在30万美金左右。这个层次的家庭几乎都希望拥有3间以上的厕所。
浴缸,淋浴室,隔离马桶间和双缸洗手池是最基本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豪华象征是泡泡浴池及多管淋篷头。
大厕所间里最常见的是双缸洗手池。他她各有所属.两个人再也不用谁清洗池子,牙膏放哪里而争吵不休了。
社会学家也可以从厕所的变迁中悟出些有意思的东西。起先只有单缸洗手池,后来是双缸并排。现在则是2个洗手池完全分开,常常是在厕所的两个尽端。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是,双座马桶正在迅速普及.早在几年前,设计家就开始把马桶间与整个厕所间分开,通常是使用毛玻璃拉门。
现在,豪华家庭厕所里的马桶室还有自己的小洗手池和储藏柜。事实上就是厕所间里还有自己的小厕所。
一个价值2百万的豪宅例子是,淋浴室做成石灰石山洞的样子,外加浴盆,与石灰石做成的厕所地板相互应。两面梳妆台洗手池.厕所与装有分隔柜的大壁橱接通。豪华特征是大多人向往的。
雕花天花板加玻璃天窗,名贵石头用料,常用的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等等.跟当年厨房进化一样,花样层出不穷.炭墨板台面,不锈钢电器等等。
超大式厕所也有缺点。
大泡浴缸照片上看上去很漂亮,但你真的用起来,浴缸耗热耗电很大。
所以就常常需要在厕所边上再装一个锅炉或热电器。
大量的表面积使水温冷却很快。不一会儿,你就发现你的脖子到脚跟都泡在了冷水里。
泡泡浴池还需要装有特别电路,如果还要为水泵头做个检修口,那么墙上就要开个洞。
浴缸造得不管是嵌入地板里还是高于地面的,都容易让人滑倒摔跤。
厕所里装电视和立体声音响更是要小心谨慎,以免漏电触电。
虽然,一般房屋买主坚持要买大厕所的时代还有完全到来,因为大浴缸和分离的站立式淋浴室还不是人们买房看房时头等重要东西。
但是,房地产经纪人在介绍旧式房屋时却常会听到抱怨声。
我们这个时代的样板房基本没有了浴缸的位置。在提供给新家庭和新工薪阶层新白领阶层的时尚居所,浴缸被淋浴的莲蓬头所取代,而洗澡的目的仅仅是冲凉与打扫身体卫生。
在中国家庭传统的木桶木盆泡澡被遗忘之后,各大宾馆里的浴缸又成了房客们怯于涉足的空间。仅仅一小群热爱着西方文化的人热爱着浴缸,而另外一小撮个性生活主义者在城市孤芳自赏地回归着在桐油漆木桶里泡澡的传统。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泡浴缸?因为现代浴缸材质的不亲切感;因为寸房寸金的家居卫生间里没有预留浴缸的位置,因为宾馆的浴缸没有安全感,因为现代人没有如此的闲暇与乐趣了,因为浴缸有了诸如电脑蒸汽房、淋浴房、电脑多功能淋浴房、水力按摩系统、桑拿房这样的替代环境,因为我们的社会没有倡导一种新的浴缸文化。
站着比躺着舒服?在近10年的中国家居中,没有浴缸是一件正常的事,没有淋浴房则似乎成了一件不正常的事。就算有浴缸的家庭,人们也多爱在莲蓬头下站着淋浴。难道站着比躺着舒服?
中国的泡澡文化虽然没有日本那么经典,但传统还是有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中国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泡澡体验:经过了一天的劳累之后,在近一平方米大的木澡盆或半人高的木桶里兑上热水,把热毛巾和香皂备齐,再把备用的热水搁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然后缓缓地坐下去,坐实了,靠在木沿上,浑身被暖意包围,闭上眼睛,缓缓地擦拭,那个舒服劲,泡上半个小时,一天的辛苦和疲乏都有了回报。
而小孩子们则更是享受,由母亲抱放在澡盆里,帮忙擦澡洗澡,从小的这种母子(母女)交流在一个人成年后的母爱记忆中,胜过千言万语。
在稍微成年之后,中国人的洗澡空间从家里的木盆木桶过渡到了游泳池和河流中,那叫游泳;也过渡到了公共浴室,但那种收费的局促地方是大多站着淋浴的,不可能有浴缸供给。
如果多出了一个可以泡澡的温水池和可以蒸汗的小木屋,那就叫桑拿浴了。在这样的公共场所,泡澡和蒸汽解乏也是可以的,但因为是公共空间,丧失了泡澡的私隐性,便同时降低了泡澡的心理舒适性。
称得上星级的中国宾馆都会有浴缸的,真正放心地乐在其中的人恐怕没几个。因为担心浴缸里有异样的东西,比如传染病的病菌,这一点中国人都心照不宣,于是纷纷站在浴缸里淋浴。
淋浴的普及与其设备成本低廉有关,但更大的原因来自于淋浴本身:目的明确,操作简便,清洁效果显著,当然最重要的是行动快捷——省时啊!
都是浴缸的错?看样板房的时候,希望客厅要大、卧室要大、书房要大、阳台要大的购房者很多,要求卫生间要大的人却很少。在今日中国人的生活元素中,卫生间像是一截盲肠,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心理上不以为它有多么重要。
这种轻视浴缸的心理是否都是浴缸的错?市场上能供给我们的浴缸都不合我们的口味?
浴缸也在变脸,新技术新材料改变着浴缸的材质、品质、造型、颜色和功能。曾经,长方形的陶瓷浴缸一统天下,而今天市场上的主流浴缸材质却是亚克力、钢板和铸铁,铸铁的最高档,亚克力和钢板的次之。亚克力浴缸色彩丰富但是易脏,钢板浴缸的表面镀的是搪瓷,铸铁浴缸坚固但也因此难于搬运、安装。
此外还有仿大理石、磨砂等材质。浴缸的新功能就体现在具有水流循环和喷冲设施的按摩浴缸上了,听说日本还推出了可测定人体脂肪的浴缸。
并不是浴缸的价格影响了人们对浴缸的喜好,事实上,不同材质的浴缸和同一种材质不同品牌的浴缸价格变化很大,花2万元可以买到一个浴缸,花500元也可以买到一个浴缸。
也不是光泽度、表面光滑平滑度、坚固度和易于清洁打理度在左右我们评判浴缸的标准,那些洁具品牌厂商在这一点上全部站得住脚。
但是,材质和功能的更新,这种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并不能完全改变迷恋泡澡传统者对洗澡所寄望的质素要求——温馨,亲切。在真正迷恋和享受泡澡文化的人眼里,只有木质材料才能传达这种亲切感。
他们对时尚的浴缸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材质敏感。亚克力是没有灵魂的树脂材料,铸铁和钢铁和陶瓷传递着交互的冰冷感和炙热感,都带不来期待中的热气氤氲。
花上千元雇人打造一个大木盆或大木桶,用桐油漆刷上几遍,然后坐享“失传”已久的泡澡传统。
对浴缸能有多少想象力?现代浴缸来自西方文化,美国的SPURLIN、科勒、日本的TOTO、德国的科西奥在中国城市属于卫浴名牌,而中国本土洁具产量居全国第二的四维瓷业用的也是从德国和意大利引进的全套生产设备。
我们从无数古(dian)典(shi)籍(ju)中了解到,中国人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有泡澡的雅致。
于是,我们脑海中自觉脑补的泡澡画面是这样的,美人,鲜花,香气……
至于猛男们,当然是以淋浴为主啦!
随便洗洗就可以出来了吧!
而事实却是这样的……这画风真的对吗?嗯,小编坚信,只要是美男,画风怎样都是对的!
这是一份来自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报告称,中国男性喜欢购买泡澡产品,这个比例高于女性。
根据英敏特调研结果,中国男性很青睐泡澡,除了泡澡浴盐以外,更多男性比女性购买泡澡浴液、泡澡药包和泡澡精油。有9%的30-39岁男性消费者称每月购买一次泡澡浴液,大大高于其他消费群体。56%的20-29岁男性在过去6个月内购买过泡澡药包。
在我们的普遍印象里,现在浴缸的普及率明明很低啊,以及大家家里的浴缸不是一种收纳洗脚盆、脸盆等大型家用品的场所吗……
英敏特分析师称,30-39岁男性购买泡澡浴液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工作压力相对其他年龄阶层更大,所以需要释放。
2、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其他年龄阶层更大,所以他们更有经济实力承受基本清洁功能以外的沐浴产品。
3、他们是第一代受到男士美容风潮的影响的一代(Metrosexual都会美型男风潮在00年代进入中国大城市),因此特别注重仪容仪表与个人的美容体验。
而有关“56%的20-29岁男性在过去6个月内购买过泡澡药包”这个调研结果中的最大质疑“他们家都有浴缸吗?”分析师解释,其实这其中一部分是泡脚的中药药包,不需要浴缸,而20-29的男性他们的工作压力相对其更大,所以需要购买解压产品的频率更高。
另外,英敏特的调查显示,有助消除疲劳是泡澡产品的主要卖点,有38%的消费者称这一特点很重要。10%的受访者表示安神舒眠是最重要的产品特点。27%消费者表示中药很重要。
鉴于男性消费者在泡澡市场的新地位,男性消费者更可能寻求为专门人群而设计的产品,如舒缓肌肉酸痛、清凉舒爽和恢复活力的产品,对于香味的需求也有别于女性青睐的水果味、花香味,所以以后你应该会看到更多富有男子气概的泡澡产品了。
这份报告还包含了亚洲其他市场的数据。比如爱刷牙的越南人——越南人对于口腔卫生非常重视。尽管存在收入差距,但就人均而言,越南人甚至比中国人在牙齿产品上花费更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领导的供应商在学校和企业,进行鼓励定期清洗和频繁更换牙刷的大型宣传活动。
印尼人虽然皮肤黝黑,但他们热爱美体产品,美体产品较脸部或防晒产品便宜,所以多数人可以负担得起。在印尼,很多人认为身体护理在热带气候是必需品:每花在美容和个人护理上6卢比中,有1卢比是身体护理的花费。
美国家庭在缩小,住房面积却在不断增大。1971年以前,只有15%的美国家庭有2间半厕所,现在一半以上的家庭达到如此水平专家预测,未来的十年里,标准家庭将会拥有3间厕所。
这是怎么回事呢?
而在中国,浴缸并不是一个家中的必须品。貌似是因为淋浴比泡澡更加省水?
就算是在泡浴缸的人群中,中国的男性更喜欢泡泡浴。难道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少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