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医院内,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孕产妇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
(3)外出就医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选择乘坐出租车或自驾车,必要时打开车窗,便于车内空气流通。
(4)接触医院门把手、门帘、医坐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如果不能及时手部消毒,不要接触口、眼、鼻。
(5)外出回家后应妥善处理口罩,更换衣物,洗手,清洗面部、五官等暴露部位。外出衣物应尽快清洗消毒,外套置于空气流通处。
四、儿童防护知识
42.1岁以下婴儿不宜戴口罩,该如何防护?
1岁以下婴儿不宜佩戴口罩,以被动防护为主。看护人需主动戴好口罩,不要亲吻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呼气。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则应用手臂完全挡住口鼻,然后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桶,用流动水认真洗手。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捂热或受凉。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如果不必要,尽量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到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跟孩子玩耍前,要认真洗手。家长外出回家后要更换衣物、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家中应定期通风,通风时,可以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凉感冒。
43.儿童外出必须戴口罩吗?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儿童到医院、密闭空间、人流密集的场所等,以及儿童自身出现发热、流涕、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都应佩戴口罩。在通风良好、人员密度低的户外场所/场地,可不佩戴口罩。
44.如何让孩子接受戴口罩?
很多儿童不太喜欢戴口罩,有的是因为觉得口罩太闷、喘不过气来,有的是觉得口罩带子勒耳朵,有的是因为觉得不舒服,有的甚至是因为害怕或者不好看。如何让孩子乖乖地戴好口罩呢?首先,家长应购买适合于孩子的儿童专用口罩,一般这些口罩可能会有一些花纹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告知孩子为什么大家都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佩戴时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而对于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跟孩子对着镜子一起戴,刚开始不要着急,可以反复多试几次,让孩子减轻对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戴口罩,就只能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出门,做好手卫生。家长做好个人防护和居家清洁消毒通风,间接保护孩子。
45.带孩子外出回来后,需要做什么?
应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去密闭空间和人流较密集的地方。如必须外出,必要时给孩子戴好口罩,注意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到处摸,不要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眼、鼻等部位。外出回家脱去外衣并换鞋后,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洗手。在家中,普通肥皂或洗手液都可以,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且按照规范步骤洗手,仔细揉搓手上的每个部位。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
46.孩子发热,要不要去医院?
疫情流行期间,若儿童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但确定无外出、没有接触过患者或感染者,可先监测儿童体温,居家治疗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咳嗽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建议就近到开设儿科门诊的医院,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慢性病患儿复查是否可以改期一定要遵循主治医师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切不可擅自做主。如果医生可以通过线上形式和家长沟通,做好患儿疾病的监测、疗效的判定并保持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可以减少到医院就诊的次数。但如果病情不允许,或出现变化甚至恶化,则应及时就诊。就诊时,患儿和家长均应做好防护,尤其是应全程戴好口罩,不到处乱摸,不洁净的手不触碰口、眼、鼻等。如果可以的话,也可就近进行一些必要项目的检查,然后将检查结果通过线上途径发给主治医生,以指导接下来的治疗。
五、老年人防护知识
49.老年人如何加强个人防护?
老年人要学习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要求和健康习惯,勤洗手,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毒措施。
50.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51.老年人居家有哪些防护措施?
对于居家老年人,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指导老年人及其家人科学认识和预防疾病,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尽量减少老年人外出,如果确需外出,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老年人的体质较弱,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抵抗力低,在冬季容易受凉感冒生病,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抵抗新型冠状病毒。
52.老年人如何健康饮食?
老年人体内营养容易缺失,所以一定要饮食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从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时要避免食物油腻、过甜、过咸,要多吃粗纤维食物和多饮水。
53.慢性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特殊时期,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做到坚持按医嘱规律服药,做好日常健康监测。
54.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有哪些防护措施?
55.社区如何监测老年人的健康?
56.探访老年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严格管理,减少探视。建立探访人员登记制度,如探访人员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应拒绝其探访。所有外来探访人员应佩戴口罩。
57.老年人出现可疑症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与可疑症状者有密切接触者,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4)杜绝聚会、聚餐等群体性活动,不安排集中用餐。
(5)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年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患者离开后,应及时对其住所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方式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或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操作或指导。
六、家庭消毒
58.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59.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2)口鼻分泌物处理。家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放入垃圾袋,并及时处理,其他家庭成员避免接触。
(3)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60.家中有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该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2)对于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先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再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3)垃圾处理:建议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4)注意:在清洁和处置台面、清洗衣物以及处理分泌物时,需要佩戴橡胶手套。摘掉手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61.居家使用化学消毒产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1)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擦拭或浸泡小件物品,擦拭物体表面、皮肤和手等。要注意远离火源。
(2)含氯消毒剂。建议根据产品标签说明书进行使用,常用的居家消毒浓度为250~500mg/L.可用于白色棉织物、耐腐蚀物品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或者小件物品的浸泡消毒,如浸泡餐饮具,30分钟。
(3)免洗手消毒剂。在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可直接涂抹、揉搓使用,如果手部有污染时,可在洗净双手后使用,取适量手消毒剂(一般挤压或者按压手消毒剂瓶一次,挤出的手消毒剂不少于1ml),进行充分揉搓,1分钟后即可达到消毒作用。
(4)化学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化学消毒剂的漂白性、腐蚀性等。做好个人防护,如戴橡胶手套等防渗透手套。化学消毒剂要妥善保存,密闭瓶盖,放置在阴凉通风及儿童不易接触的位置。
七、居家防护知识
62.从公共场所回家后,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须做好个人防护,正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
(3)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之后,避免直接接触口、眼、鼻。
(4)外出回家后要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避免经手传染。
63.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
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随便外出,按照要求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
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应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64.居家隔离者的家人,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最好固定一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庭成员来照看被观察者。
(2)不与被观察者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如生活用品、餐具等,避免间接传染。
(3)与被观察者接触,或进入被观察者房间,都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口罩要按时更换。如果口罩变湿或变脏,应立即更换,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4)不要直接接触被观察者的分泌物,特别是痰液和粪便。使用一次性手套处理被观察者的尿便和其他废物,摘掉手套后也需要洗手。
(5)做好室内消毒,用消毒剂清洁餐桌、床头桌、卧室家具等台面,床单、被罩、衣物应用60~90℃的水浸泡清洗并彻底烘干。
(6)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特别是伴有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诊。
65.医学观察解除后,该怎么办?
经过14天医学观察后,未出现任何可疑症状,即可解除隔离,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除观察后,要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做好个人日常防护。
66.疾病流行期间,该如何保持健康生活?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外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15分钟。保持居室清洁。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做一些适合室内的身体活动,比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平板支撑等;有条件的,还可借助体育器材锻炼身体,如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八、个人出行防护知识
67.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
出行前,若无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正常出行。如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
旅途中发现可疑症状人员要远离并及时报告。如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随时就医。
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68.乘坐公交车、地铁,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乘坐公交车、地铁出行,必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可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用品,一旦被病毒污染,可发生传播。手触摸这些地方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避免接触传播。回家后,要立即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69.乘坐火车,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乘坐火车出行,车厢属于密闭空间,人与人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可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座位扶手、靠背、厕所门及把手等,均属于公共空间,用手触摸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避免接触传播。回家后,要立即洗手。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
70.乘坐飞机,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乘飞机出行,配合机场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可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用手触摸安全带、座位扶手、靠背、厕所门及把手等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避免接触传播。回家后,要立即洗手。
71.骑自行车出行,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倡导骑自行车出行,要与其他行人保持适当距离,在疫情高发地区可考虑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洗手,确保手部卫生。
72.乘坐私家车,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在疫情流行期间,乘坐私家车出行,可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果多人乘坐,建议佩戴口罩。保持良好手卫生习惯,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口、眼、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洗手。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乙醇擦拭。
九、工作场所防护知识
73.上下班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尽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条件时至少1米),有条件时路上可打开车窗。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若当时没有纸巾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上班途中建议佩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其他重复使用手套需每天清洗消毒,可采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即可。
74.进入办公场所前做好哪些准备?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洗手。规范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少于20秒。用清水漱口。
平静状态下腋下体温达到37.3℃及以上,可以判断为发热。有发热症状时请勿进入办公场所,并回家观察休息,根据身体情况及时就诊,期间向单位报告有关情况。
75.在办公区域有哪些注意事项?
建议办公区域每日通风3次,每次不低于15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在能够保证适宜室温的情况下,可持续通风换气。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若当时没有纸巾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打喷嚏咳嗽用手捂后、手脏时规范洗手。办公区环境保持清洁。
76.召开会议应注意哪些事项?
疫情流行期间尽量不开会、少开会、开短会,可采用视频会议等形式开会。如必须开会,应保持会议室通风,参会人员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开会人员间隔至少1米以上。尽量使用自己的水杯,外来人员使用瓶装水或一次性纸杯,共用水杯使用过后应及时消毒,可用消毒柜或沸水煮15分钟,消毒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采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77.乘坐电梯有哪些注意事项?
疫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如确需乘坐,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乘坐,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用手指直接接触按钮。如手指直接接触电梯按钮后,不要直接触碰口、眼、鼻,并及时洗手。每日及时对电梯间进行消毒。
78.员工食堂有哪些注意事项?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就餐。餐厅每日消毒至少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肉蛋类煮熟煮透。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79.下班回家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下班回家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要按照规范洗手法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用清水漱口。对手机和钥匙等下班途中触摸的用品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
80.公务外出有哪些注意事项?
81.工作期间身体锻炼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建议多人集中锻炼。建议个人可适当、适度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可做一些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和健身操,也可以在座位区域做一些简便易行的运动。
82.如何做好公共区域防护?
疫情流行期间,要保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必要时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受污染时,立即清洁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83.后勤人员有哪些注意事项?
疫情流行期间,单位后勤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旅行史、疑似或确诊病例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者,不得上班,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和就诊。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清人员工作时须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84.公务来访有哪些注意事项?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主动告知有无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疑似或确诊病例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不超过37.3℃,方可进入工作区域。
十、托幼机构防护知识
86.开园前有哪些防控措施?
托幼机构根据当地政府部署延迟开园。未开园期间,托幼机构应当每日了解教职员工及儿童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根据防控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具体情况。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制度、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做好园区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3岁以下婴幼儿早教机构、亲子园等,暂停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务。家长尽可能不要带幼儿外出、聚会和参加集体性活动。
87.开园后有哪些防控措施?
开园后,教职员工每天入园应检测体温,严格落实儿童体温检测等晨、午、晚检制度和全日观察,发现异常者不得入园。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工作。执行家长接送儿童不入园制度。指导家长培养儿童日常卫生习惯,在疫情完全解除前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园内通风、洗手、消毒等防护措施。
88.如何做好园内场所通风?
开园后,做好园区开窗通风工作。对幼儿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等要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早、中、晚各通风1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同时注意保暖。
89.如何做好师生个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老师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幼儿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口罩。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儿童手卫生措施,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推行规范洗手法。
90.如何教会幼儿洗手?
幼儿教师要把正确洗手作为重要防护技能教授给幼儿,采取示教、演练等方法,让幼儿掌握规范洗手法,并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具体步骤见本书第31条目第31.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91.幼儿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以下情况必须洗手:入园后、吃东西前、上厕所前后、从户外进入室内、玩玩具前后、玩耍后、擤鼻涕后、打喷嚏用手遮掩口鼻后、手弄脏后等。
92.如何做好园内环境卫生和消毒?
开园后,保持园区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进行日常消毒。加强园内公共场所消毒,要求学生进去一批,清洁一次。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地面和公共用具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按照使用说明配制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勿让儿童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防止儿童误服。
93.出现疑似病例后,该怎么办?
十一、学校防护知识
94.寒假及停课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校根据当地政府部署延迟开学。开学前,学校应当每日了解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根据防控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具体情况。开学前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制度、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做好学校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学生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学生如有外地旅行等情况时,归来后按照当地防疫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95.返校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
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清洁手;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可用手肘衣服遮挡。
长途旅行可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要重复使用。
旅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96.学校日常疫情防控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校应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卫生间、礼堂、浴室等公共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引导学生正确洗手。
学生、教职工被解除医学观察或康复后,方可复课或正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