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极其重要的一年。在这一领域,中国特别是深圳,凭借其在全球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有望在全球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科学院展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工业具身智造底座,打造具身机器的“蓝翔技校”。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机器人步履优雅平稳,像极人类
据众擎机器人研发专家介绍,SE01能够在运动状态下保持优雅与平稳,这得益于机器人强大的“小脑”。
5年后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在下游应用场景,中国也是领先的,创造丰富的场景使用了不同的机器人形态。但是在中游,目前仍是美国的技术比较领先,大模型有OpenAI这样的顶尖公司,系统集成方面有特斯拉这种优秀企业。
目前,中国不仅是机器人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只要我们补足产业链中游,上中下游打通,就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刘少山表示,现在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有100多家,其中头部企业大概10多家,比如深圳的乐聚机器人、优必选、逐际动力,杭州的宇树机器人,北京的智源机器人,苏州的星海图等企业。
刘少山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会重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叙事——5年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有几百个品牌,经过市场的洗礼,如今只剩下10家左右头部企业。而人形机器人行业在5年后,可能剩下不超过5家头部企业,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发展过程。
深圳未来有望诞生一两家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
“未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最有机会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深圳至少排进前三。”刘少山分析说,深圳未来在该领域会出现两种形式的厂商:一种是车厂孵化出来的机器人企业,比如行业独角兽智元机器人的股东中,出现了比亚迪的身影;另一种是新势力,进赛道就是做人形机器人的。
“随着未来机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机器人行业将成为速腾聚创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速腾聚创副总裁魏根平表示,他们在激光雷达领域目前市场份额在40%以上,稳居行业龙头地位。面对人形机器人万亿级新赛道,公司也非常看好。接下来,速腾聚创将基于在AI、硬件、芯片方面的技术创新,逐步打造通用的机器人“移动”和“操作”能力,赋能各领域的机器人公司。
深圳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前景、产业链协同、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深圳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快速发展和被市场看好。刘少山预测,会有1-2家是深圳企业进入排名全国前五的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