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onPlanningofRuralWCDMANetworkCoverageBasedonTownshipGridConstruction
WANGXin-yu
(GCIScience&TechnologyCo.,Ltd.,Guangzhou510310,China)
Inviewofthedisadvantagesofvastterritory,lowpopulationdensityandimbalancedeconomydevelopmentinthewesternruralareasofChina,thesignificanceoftownshipgridconstructionisstudied,aswellastheeasy-implementedandquantifiablemethodbasedonthepopulation,economyandserviceincomeisanalyzedinthispaper.FocusingonaspecificWCDMAnetworkinnorthwestofChina,theoverallidea,constructionstrategyandrecommendationaccordingtomediumandlowtownshipnetworkgridarepresentedwhichprovideanauxiliaryplanningmethodtohealthilyandsustainablydevelopWCDMAnetworkinnorth-westernareasofChina.
townshipgridquantificationhierarchyAVGcontrastmatch
1引言
在宽带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各运营商不惜余力在乡镇及以上场景建设精品网络。随着乡镇及以上场景完善网络覆盖后,郊区人口主要聚集的行政村必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覆盖重点。与城镇相比,郊区人口基数大,但经济相对欠发达;从投资效益考虑,郊区移动网络建设必须控制投资节奏,精准定位市场。
2乡镇网格分档意义
网格化方法起源于城市管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统计是网格划分的基础。
以乡镇行政区划作为网格单元,一方面因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集中在乡镇及其所辖行政村之间,例如办事、购物、赶集;另一方面,乡镇人口和经济数据可以从区县年鉴中获取,是网络规划中可统计的最小且完整的单位。
对每个乡镇网格,首先依据人口、经济、业务收入等维度进行叠加分析,通过数字进行量化,进行科学分档,找出高价值网格、潜力网格和落后网格;其次根据每个网格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最后,根据乡镇所辖行政村人口及分布特点,初步完成建设优先级分析和配套预规划,形成目标网规划方案。
3乡镇网格分档方法
主要分为数据搜集和数据处理这2个步骤。
3.1数据搜集
(1)区县年鉴或行政部门:行政区划、乡镇人口、行政村人口、经济数据。
(2)运营商:2G/3G基站信息、2G/3G月度业务数据、业务量单价。
(3)Mapinfo地图:乡镇边界区划图层、行政村图层、建筑物分布图层、等高线图层。
3.2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处理流程:二维处理-均值对比-四象限分类。
(1)维度一(X轴)业务收入
总业务收入:2G/3G日均话务量和数据量×语音和数据单价,体现规模效应。单站业务收入:业务收入/物理站址,体现单站收益高低。话务量、数据量单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对比法转换成相对系数,变成无单位量纲,再求和。
(2)维度二(Y轴)人口经济
人口:乡镇常住人口。经济:农村人均纯收入。因为人口、经济单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对比法转换成相对系数,变成无单位量纲,再求和。维度处理结果表(示例)如表1所示:
(3)四象限分类
因为维度一和维度二各取2个参数,所以象限中心点通常取定为(2,2),实际可以调整,各象限分档之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再细分,以拉开档次。如图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乡镇网格分档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提升,需要动态分析,至少在每次规划前都应重新分析一次。
4.1总体建设策略
A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高,人口经济高):高效益网格,应加快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优先采用U2100。
B+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高,人口经济低):市场经营好、潜力小,根据效益分析继续建设,可适当采用U900。
B-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低,人口经济高):人口经济基础好,市场经营较差,应找准问题,针对解决。
C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低,人口经济低):低效益区,适合U900以降低覆盖成本。
4.2举例
不同档类乡镇维度统计(示例)如表2所示。
(1)“A”类乡镇――砚峡乡
砚峡乡概况:丘陵地形,素有“煤乡”之称,人口偏少,仅为平均值的25%,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高,高于平均值159%;主要人口集中在3个村、3个社区和3个煤矿。从单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0%;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6个G网基站,联通仅3个U2100站点,现网覆盖乡政府和2个煤矿。
建设策略建议:经济好,单站效益好,建议增加基站数量;鉴于村民多在煤矿工作,应首先加强煤矿和居民点覆盖,其次加强连接生活区与工作区的道路覆盖。
(2)“C”类乡镇――余湾乡(有一定基础)
余湾乡概况:山区丘陵,人口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人口经济基础较差;但从单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6%;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4个G网基站,联通仅1个U2100站点,仅覆盖乡政府,孤岛站。
建设策略建议:在农村,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主要因素中排名前3的分别是网络覆盖好、资费便宜、网速快,其中网络覆盖好占比约为40%左右。本例中,单站效益好,但仅1个站,属于孤岛站,未形成规模效应。建议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行政村补点形成局部覆盖成片;另外人均收入水平低,建议优先采用U900覆盖;如可能,建议将现网U2100改造成U900扩大覆盖。
(3)“C”类乡镇――深沟乡(无基础)
深沟乡:山区地形,人口、农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平均值,人口经济基础差;从单站收入看,亦偏低。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5个基站,联通仅3个。移动G900的规模效应和山顶广覆盖是优势所在;而联通前期无G网基站,该乡镇无营销网络,无用户基础,品牌缺乏认可度。W网去年刚开始建设,且由于采用的是U2100技术,覆盖范围小,3个站等同于3个孤岛,覆盖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市场发展缓慢。
建设策略建议: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且无G网,应优先采用U900覆盖;建议将现网U2100改造成U900扩大单站覆盖人口,提高单站效益。
4.3站址规模分析
市场发展需要规模效应,规模效应高低可参考2个匹配数据:人口/站址、乡镇所辖W站址数。
(1)统计结果
西北某地市95个乡镇网格,W站址达到约900个,上述2个指标统计如图2所示。
(2)分析结论
人口/W站址:45个乡镇该值>4000,存在明显站址资源与人口匹配不合理现象。
乡镇辖W站址:37个乡镇W站址
4.4建设聚焦建议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相对分散,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控制投资节奏,聚焦投资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建议一,根据中国联通“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在用户需求旺盛区域缩小与其它运营商的站址差异。在A类乡镇网格,应加强站址规模和覆盖对比,如W站址vs移动G网、W站址vs移动TD-SCDMA,保持覆盖和网速双领先的竞争优势。
建议二,从投资聚焦增长考虑,优先参考单站收入情况,对单站收入高的网格进行投资倾斜,加强效益好的乡镇整体覆盖,巩固优势;另外,可对比不同年份或月份业务增长情况,对增势好的乡镇进行投资倾斜。
建议三,从扩大人口覆盖考虑,通过调查行政村人口和行政村点覆盖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口多的乡镇网格内行政村的覆盖,提升效益人口覆盖率。可分析各乡镇网格的人口/W站址匹配数据和W站址规模,快速查找并适当加强站址规模不足的乡镇的覆盖。
建议四,考虑到LTEFDD试验网牌照的发放,后续WCDMA建设投资必然会被压缩,要想快速、低成本改善W网覆盖,U900是较好选择。
5结束语
本文基于联通某地市的具体分析案例,对乡镇网格的量化分档、效益区域定位和建设策略进行了阐述,对于无线网络规划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煦峰,周江卫,张剑涛,等.基于网格化的网络规划分析方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1):79-82.
[2]任洪彬,吴晓乐.基于微网格及业务密度基站建设合理性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3(12):43-45.
[3]王宏军.基于网格化方法的电信网络规划模型的设计与实现[Z].2014.
关键词家电下乡公共政策过程惠农政策
中图分类号:F720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目标,经过试点,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依据现行文件规定,家电下乡既是指国家对购买指定家电产品的农民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家电下乡政策是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物,家电下乡政策在实施后取得了不菲成绩,但在实施中也暴露其不足。家电下乡是我国独有的惠农经济政策,综合已有文献研究,国内学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家电下乡政策过程的研究综述
公共政策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公共政策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政策监督五个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公共政策过程包括政策分析、制定、执行、评估、终结。无论怎么分,概念的本质还是一样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对“家电下乡”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政策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因此笔者认为以家电下乡为例,对整个政策过程包括家电下乡政策是如何的制定出台的、出台后又该如何更有效执行政策,完善监督机制、纠正终结政策,让政策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效果。为方便统计归纳,对家电下乡政策整个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系统的了解,将公共政策过程采用广义的定义。
(一)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
公共政策制定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对整个政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公共决策信息失真,偏离公共原则。二是违反程序导致决策失误,损害公共利益。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超越权限决策,是无法保证公共利益的。三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颇,违背公正原则,这些都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颇,违背公正原则的客观体现(贾金臻,2008)。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还存在着障碍性因素。其一,政府和公民对公民参与的认识存在误区。其二,公民组织发育不成熟。部分公民组织管理欠佳、自律性差、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利益表达组织化不足,公民对民间组织的认同度低,影响了公民通过民间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积极性。其三,制度化缺失。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由政府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的整合与表达,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大多是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的,没有法律上的制度保障(谭颖,2009)。认为在“家电下乡”制度构建方面的研究,家电下乡政策的制定中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刘广明,王艳宁,2009)。
(二)在公共政策执行方面。
目前家电下乡的执行效果的研究大多都是以实证调查,案例分析为主。譬如黄振华在《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现状与绩效评估――基于全国205个村庄的调查》中以全国205个村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现状与绩效予以分析和评估。孙双义的《关于家电下乡的调查报告――以河南省南召县四棵树乡盆窑村为例》、朱文蔚、袁岳驷的《对“家电下乡”工程的调查与思考》、王鑫芳的《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以株洲市农村地区为例》等都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的研究。
(三)在公共政策评估方面。
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政策去向、配置政策资源、强化政府责任、检验决策质量及补充合法性。政策评估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果、效果等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陈振明,2003)。
有学者认为科学的政策评估指标应是一个多维、立体的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首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确定一个综合性标准,并在这一综合性标准的规定下,通过选择、排列和组合,制定出具体的、经过细化且可以操作化的标准体系。
目前因缺乏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政策评估信息渠道的不畅、不确定的评估对象,学界少有对家电下乡政策有系统的政策评估,仅有黄振华在《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现状与绩效评估――基于全国205个村庄的调查》中以全国205个村庄所获得问卷作为研究基础,从农民满意度、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的若干因素等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绩效予以分析和评估。
(四)在公共政策监督方面。
公共政策监督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普遍认为,由于我国政策监督主体较多、不明确的各监督主体的分工使得我国公共政策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专门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监督客体。在领导体制上这些部门受双重领导;在组织上,监督机构的负责人不是由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行政机关任命;在经济上,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从同级行政部门那里领取工资、办公费、事业费和奖金等,从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在社会监督也存在问题:一是新闻舆论监督程序不规范;二是公众监督投诉渠道不畅通(王宇颖,2007)。
谭彩兰认为家电下乡政府执行的监督机制存在问题:一是内部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群众监督机制不够深入。因此对家电下乡决策的权力主体没有形成直接的监督。
二、已有的研究总结和评价
家电下乡政策是实践中的热点,学界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和研究了家电下乡政策出台后实施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家电下乡政策的评估、终结,为出台其他“惠农政策”提供宝贵借鉴。
综观已有研究,目前各界普遍认为“家乡下乡”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上利大于弊。首先,家电下乡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二,有助于家电行业发展。第三,有助于提升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其三,有助于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其四,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和我国外贸顺差过快增长的态势。其次,家电下乡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监控不力,宣传不到位,实施过程过于繁琐、政策缺乏合理梯度,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
其一,研究方法上定性分析少,定量分析多;实证案例分析多,理论分析少。
其二,研究内容上存在空白点,当前国内还鲜有学者从整个政策过程的角度对家电下乡政策进行制度反思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家电下乡政策是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可是家电下乡政策是如何制定出台、各地方该如何实施执行、政策出台后该如何监督、评估呢?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作者: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注释:
贾金臻.关于我国公共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科技信息,2008(24).
谭颖.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新西部(下半月),2009(4).
刘广明,王艳宁.家电下乡制度构建的经济学解读..财经问题究,2009(07).
杜智民,雷晓康,夏云.从家电下乡看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张顺,孙天,张小彤.家电下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一、独山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现状研究
(一)社会界对留守儿童的界定
所谓“留守儿童”,又称“空巢儿童”“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娃娃”等称呼。最早的界定是父母因工作或学习停留在国外,被留在国内的孩子。如今,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或偏远老家的18周岁以下的孩子。范先佐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单方或者双方长期进城或者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而将子女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叶敬忠在对西部劳动力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中,指出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父母单方或父母双方在外打工4个月以上,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養,管理和教育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吕绍清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在外务工就业长达半年以上,被留在家接受义务教育的少年儿童等等。总之,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概念界定观点不一。
(二)独山县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三)独山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现状
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与关爱本应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但迫于生活压力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只能外出务工、经商,这便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留给子女的却是只要是留守儿童想要的一切都以金钱来交换,更多的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精神的培养,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
农村基础教育落后,投资经费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体系不完善,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上没有明细规划。以及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过程等现象,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各种表现的漠视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为解决和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独山县一些学校做了以下有影响力的工作:
独山县第二幼儿园自2013年建园以来,每年定期地开展“留守儿童之家”“结对帮扶”等丰富多彩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每个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添画上美丽的一笔。
2016年7月,为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保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全社会共同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工作目标。独山县民政局在下司镇中心小学,依托“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室”,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独山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现象分析
案例一:陈某,女,今年6岁,生长在三代式家庭,出生后一年父母到外地打工,让其跟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由奶奶照顾她,奶奶在她生活中担任着双重身份,跟爷爷虽然不是有血缘亲情的联系,但对孙女却很疼爱。奶奶每周都给孙女买小面包、糖果、酸奶、苹果、梨子等各类零食,只要孙女一哭奶奶就用零食来安抚,而且得到零食时总是不情愿分给同龄小朋友,占有欲很强。爷爷奶奶平时忙于干家务就打开电视给她看,不带她参与社会生活,认识的人少,见到陌生人时胆小害怕,不愿意开口说话,有客人到家也不会问好,等等。
1.生活中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外界的接触较少,见识少且隔代教育思想陈旧,得不到新的育儿知识补充。
3.农村重男轻女陈旧思想观念的存在,家人对她的教育不上心,认为只要养大就好,父母把刚出生的弟弟带在身边而陈某继续由奶奶照顾,在心理上更是对父母的不满,从而表现得更内向。
案例二:莫某,男,今年11岁,2岁起父母都外出打工赚钱,由奶奶照顾,每年春节回家团圆十多天,在幼儿园常与小朋友打架,曾多次发生手被摔断。与长辈讲话总是脏话、粗话连篇,爱动手打人。上小学后,学习跟不上,不愿意上学。不但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连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当有人向他问话时,时常答非所问,答不上来总是摇头或低头。
案例分析:经过深入了解后,莫某产生安全事故,攻击性较强,沉默,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的原因有:
2.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只是给他买各种玩具,或委托别人带新衣服回家给他,只能从玩中寻找快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学龄前期与电视为伴,而电视中有很多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内容,幼小且没有判断和选择能力的莫某,从电视上学到一些不良行为。
(二)问题概述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隔代血亲,知识文化水平低且观念陈旧,不重视儿童的学习,父母长年的打工生活潜移默化地助长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观念。监护人、父母只重视日常物质生活,忽视精神培养和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常导致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安全隐患。
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基础教育落后,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很好形成亲密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得不到及时处理,在留守儿童心理萌发厌恶感,导致了他们对整个社会没有信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不够健全的农村教育机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不稳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结构,使得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问题。
(二)对策思考
1.家庭教育方面
第一,親子之间常沟通。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有远大影响。
第四,完善家庭结构。创建新型农村家庭,迎合新农村建设潮流,更新观念,尽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2.幼儿园教育方面
第一,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以国家教育目的为前提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而不是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应真正投入到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化形成之中。
第二,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了解留守儿童实际生活状态;利用假日和春节农民工返乡潮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
第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加强学校教师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强化师资力量。在给予教师精神感化的同事,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物质方面的待遇,增强教师敬业精神。
3.社会教育方面
第一,政府应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地方经济,给农民工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促使农民增收保收,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让农村留守儿童拥有完整的家庭教育。
第二,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权利。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3]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
[关键词]农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方案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一、我国农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将从变电站、县局、市供电局、省电力公司系统考察和分析农村电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展情况的现状。
1.农村35KV变电站运行人员运行水平较低
一个自动化系统能否高效地使用与用户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否安全可靠运行与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关系密不可分。实际上农网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只能对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简单基本地使用和操作,当系统出现一些小问题或征兆时他们不能也不愿意去处理和解决,而一旦演变为影响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时,才会报告上级部门,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派人来处理。
2.市供电局由于体制原因不直接参与维护
市供电局目前对县局仅为代管管理,主要直接管理110KV及其以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除直供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基本上全部由县电力公司负责。
3.长期依靠设备供应商提品维护
从总体讲,我国农网系统的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基本上都是全部依靠设备制造厂家的售后服务技术力量进行。长期依靠设备供应商提品维护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考虑到各个县电力公司对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维护水平较差,特别是今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扩容、试验以及与数据上传等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考虑对农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规范化的统一维护,查漏消缺,保证长期稳定安全运行。
二、我国农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方案设计
1.建立实现统一维护的组织结构
通过对电力公司农村电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的分析,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省、地、县三级电力公司以及设备制造商等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保证全省农网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2.形成统一维护的工作流程
综合自动化系统统一维护的流程是这样的:变电站出现故障后,运行值班人员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将故障情况通报维护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维护人员通过查询系统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并确定维护方案,如需到现场,维护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携带相应的维护设备和备件前往现场,开展维护工作。
3.加强统一维护的技术管理
(1)完善技术规范书
为确保今后建设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通信规约、接口的统一,便于维护、系统扩展和产品升级,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后台监控软件以及总控单元可由省农电部委托维护公司进行统一采购,不再招标,仅对保护测控单元、直流系统、电表等设备进行招标。
(2)统一制定检验规程和验收大纲
为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我国农电系统和更好地开展维护工作,省公司农电部要尽快制定综合自动化产品的检验规程和验收大纲,对间隔层设备、通讯层设备、间隔层网络、与站控层网络设备等以及鲜果二次回路等的现场检验和验收等规定详细的检验项目、方法和具体指标,规范产品的检验和验收工作,确保投入运行的设备质量可靠、通信规约兼容、设备开放互联以及后台监控稳定。
4.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综合自动化设备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综合自动化维护专家系统和维修网络软件信息平台,介绍和报道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经验、案例分析、发展动向、工作进展、评比检查、技术分析、工作要点、现有备品备件、厂家介绍等栏目,另外,可以直接用于设备档案的管理以及故障维护记录情况的上报等,构建一个和谐、有序、高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环境,为县级维护人员提供实时,在线的技术支持,提高故障的处理效率。
关键词:户外一体化机柜;道路盲区覆盖
1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道路也在月以继日的改善,对重要的公路实现全线无盲区覆盖是无线通信运营商提高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
基站一体化凭借其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重量轻,强度高,可承受负荷大,风阻小,占地少,工期短和高性价比等优势,为各大通信运营商提供了标准的配套设施,为更新现有基站和建设4G新型基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户外一体化机柜的特点是支持室外安装、无需建机房和实现快速建网,该机柜整合了蓄电池模块、供配电模块、监控模块以及预留的网络传输模块空间,客户无需专门的机房,只需在机柜内加装所需的传输模块即可完成站点的建设,能够实现站点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迁移。该系统的集成度非常高,占地面积小,高度1.35m,占地仅1.44m2,是名副其实的“微缩机柜”。在节能方面,立足于户外电源能耗和温控难点,该系统通过采用电源休眠节能模式,动态调整工作模块数量,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效率区间,降低系统能耗。另外,电池箱采用恒温技术,不仅有效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大幅度提高了节能效果。
2应用场景
户外一体化机柜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
第一,密集城区室外覆盖。在难以找到机房的地方,采用户外一体化机柜进行覆盖,这可以节省机房投资具有成本优势。
第二,一般城区室外覆盖。对于机房建设或租赁比较困难的地区,采用在屋顶或街道建设户外型基站,并通过采用增强覆盖的技术扩大覆盖半径。
⑴城区建站。占地面积小,设备加上蓄电池一共占地约2平米;摆放方便,建站迅速,不易引人注意。
⑵高铁建站。高铁沿线用户数少,后续扩容需求低,使用单柜解决方案,建站成本降为传统方案的35%;
⑶利用铁塔下面的地基和空间建站,节约占地面积。
⑷屋顶建站。重量轻,做简单的水泥地基就能快速安装设备,适于楼顶建站;低矮楼层可以用吊车把机房整体安装上去,高层的话可以通过散装方式搬运。
⑸山区建站。山区建站,可散件发货,解决运输难题。
⑹共建站点。收容性强,空间独立,解决不同运营商共站运营问题。
3户外一体化机柜决道路盲区覆盖案例
由于户外一体化机柜的独有特点,同时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通过试点一批道路特别通信站点以实现道路盲区覆盖。
站点方案介绍:
相对于传统的道路覆盖,某移动运营商委托的道路盲点覆盖与公安系统相结合,采用采用艾默生远端室外一体化机柜,由公安监控交警配电箱供电,通过微蜂窝设备和安装在监控杆体上的天线建站,以达到覆盖建设工作。
具体施工方案分为三组进行。在各站点公安摄像头控制箱附近绿化带建设清单如下:
⑴A组施工内容(前期配套专业)
1)在公安摄像头控制箱附近新建一个2.0米×1.0米×0.35米的水泥平台用以安装移动艾默生一体化机柜,需新增地网;
2)公安摄像头控制箱与水泥平台一体化机柜开挖绿化带预埋电力线;
3)平台与摄像头杆之间埋设约PVC管进行连通;
4)摄像头杆体上安装凯瑟琳小天线或板状天线,并需在杆体上套PVC管布放馈线至天线;
5)传输施工需开挖路面或绿化带预埋光缆。
⑵B组施工内容(无线专业)
1)在公安摄像头控制箱附近新建的水泥平台安装移动艾默生一体化机柜1.8米×0.8米×1.35米;
4)摄像头杆体上安装凯瑟琳小天线,并需在杆体上套PVC管布放馈线至天线;
5)摄像头杆体上安装凯瑟琳小天线,需要对施工区域部分道路车道封闭确保施工安全。
安装方案:
本期建设新增设备情况如下(单位:1个物理站点):
1)1台RBS2308;
2)1台传输综合机柜;
3)铁锂UPS(扩容预留位);
4)厂家负责安装设备: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10孔地线排。
本期建设设备安装示意图如下:
本期新增天线情况:凯瑟林超小型天线
3、C组施工内容(传输专业)
传输施工需开挖路面或绿化带预埋光缆,新建管道等。
4总结
户外一体化机柜解决方案具有安装快速、建站周期短、适应范围广、防盗措施完善、不受地理位置和户外环境的限制等优点,适用于主干道、城区道路附近,基站机房选择困难的小区,场地大小受限区域,户外一体化机柜可以高度集成无线设备柜、电源柜、传输柜,C-RAN、BBU+RRU等建站模式和其他可适合应用一体化机柜解决的站点。
通过采用室外一体化机柜解决农村信号盲区、城郊无缝覆盖、缓解区域通信高峰压力等问题的覆盖方式,拥有信号强、网络稳定、维护简单等特点,也带来了对资源的极大节约,有效减少了对铜的使用量,降低了电子垃圾污染,节约了综合的社会资源,产生整体的社会效益,同时减少了施工费用、物业协调等费用的投入。
户外一体化机柜的应用正处于推广阶段,市场潜力巨大,为运营商4G网络以及整个通信网络的迅速铺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