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市场主体具有营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市场主体还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产权的独立和经营权的独立。灵活性,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对经营战略和策略进行调整,是其存在于市场的基本功能。此外,市场主体还具有相互间的关联性、平等性、合法性等特征。
2、市场格局
3、市场集中度
(1)绝对集中度分析。绝对集中度是以该产业市场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
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根据四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
第二,进入和退出壁垒。反映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如果企业难以进入某一行业,则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势必较少,企业的竞争程度较低,从而可能形成垄断。
第三,产品差异程度。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的差别。一种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不同,导致对某种产品的偏好也不同。
第四,市场信息畅通程度。一个市场信息公开程度越高,市场竞争程度就越高,反之垄断程度就越高。
市场主体结构
市场客体结构
市场客体是指提供到市场上的各种商品和劳务。因而,市场客体结构就包括市场商品结构和市场劳务结构。提供到市场上的商品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合理的市场商品结构既要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又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劳务结构包括生产性劳务结构和消费性劳务结构。生产性劳务是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劳务,消费性劳务是直接服务于居民生活的劳务。
市场空间结构
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企业进退行业的难易程度、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信息的通畅程度,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产品具有同质性,生产者进入、退出行业自由,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
一般的,如果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规模足够大,并且每个个人(包括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单独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竞争性状态被称为完全竞争。同时,也称这样的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更加微观地说,完全竞争指在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信息是完全的,生产者可以自由地进出这个市场。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不管市场规模如何,只要市场中的个人认为,或者相信市场价格是给定的并且个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判断为竞争性的。譬如,可以证明,在单一产品竞争市场中,两家企业如果进行伯川德竞争的话,就是竞争性的。换句话说,市场规模足够大是完全竞争的充分条件之一,但并非必要条件。
第四,产品同质或异质。在纯粹寡头行业(PureOligopoly)中,企业生产同质产品,如钢铁、水泥、铜等寡头垄断行业;而在差别寡头行业(DifferentiatedOligopoly)中,企业生产异质产品,如汽车、计算机、飞机等寡头垄断行业。产品同质,彼此依存程度较高;产品异质,彼此依存程度较低。
4、垄断市场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换句话说,在垄断市场上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行业、一个市场。
垄断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形成的。形成垄断的最基本条件是进入限制,即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这一市场。这种限制包括自然限制和立法限制。
自然限制是指由于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限制。例如,对资源的占有,南非的德比尔斯公司控制了世界天然钻石的80%以上(其他部分主要在俄罗斯和斯里兰卡,形不成气候),从而成为世界钻石市场的垄断者。再如,如果某个行业只有存在一个企业时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平均成本最低,而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都无法实现平均成本最低,这时也会产生垄断,自来水、供电、天然气等市场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