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本饮食文化日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异文化理解日语教育
一、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异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和难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长大的。随着成长,我们逐渐形成了在这种环境下所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认知结构(scheme),这种认知结构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包括语言在内的我们的各种行为方式。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临界期”的假说,就是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年龄(大概在10岁~12、3岁)以后,他对所学习的语言和文化的掌握再不可能达到母语者水平。也就是说,超过一定的年龄后,对异文化可以做到理性的认识,但要达到情感上的认可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换句说,我们所形成的理性的认知结构(intelligentscheme)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而我们所具有的情感的认知结构(emotionalscheme)却是深深地扎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正是这种情感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成为我们对异文化理解的障碍。
三、如何在日语教育中导入异文化
1.单词讲解中导入文化
讲解单词时,在强调其发音,语调,书写和意思的同时,更注重一个单词和汉语在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的不同,着眼于一个词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比如,在讲到「先生这个词时,要强调它和汉语使用范围的不同,日本人习惯把什么阶层的人称作「先生。现代汉语中,“先生”这个词已经超越了职业范围,演变成含有尊敬意义的结尾词。还有在中国的校园里常常可以见到学生见到老师后,只叫一声“张老师”或“李老师”等就算是与老师打了招呼,而如果要把这种习惯用于对日本老师的寒暄,老师一定会很奇怪,他会以为学生叫他有什么事而停下来等候学生的下文。
2.句型讲解中导入文化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初级日语教材中,都会在一开始不久讲到「これは~です「それは~です这样的句型,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堂练习时,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问答,老师指着书问学生「これは何です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それは本です。(那是书。)这种练习纯粹是为了课堂练习句型而人工设计的,缺乏现实实用性,所以与其作这种现实生活中很少会碰到的练习,到不如多引导学生做像A:「これはの本ですか(这是谁的书)B:「それは私の本です。(那是我的熟。)A:「これはいくらですか(这个多少钱)B:「それは1000です(那个一千日元。)等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会话练习。
我们的教材中都会提到「さしあげる是「あげる的敬语形式,所以学生就会说出「先生、辞をしてさし上げましょう这样的句子。「~てあげる这一句型有一种自己认为做了一件对对方很好的事,而把这种恩惠强加于人的感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尽量避免使用。在此可以把它改成「お持ちしましょう的谦语形式就更符合日本人的交际规则了。授受关系和敬语是日语的特点也是难点,之所以难,正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日本人人际交往中的文化侧面。
3.课文讲解中导入文化
4.运用各种辅助教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各种传媒为我们外语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电视,录像,漫画,互联网等都是帮助学生对异文化理解的不可多得的辅助教材,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效应更感性地接触到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和语言模式。教师如果能学会适时、适地的灵活运用,一定会在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到传统的日本文化教育模式的不足,从异文化理解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对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日语教育。
参考文献:
[1]文化理解のための日本教育.文化文化部国.1999.
[2]山下秀夫.日本のことばとこころ.社学文.1986.
关键词:语伴;留学生;差异;交流
引言
语伴与留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是我们越秀外国语学院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需要一个实践的机会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所以作为留学生的语伴就为他们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而留学生初来中国学习汉语,在对汉语的学习与掌握上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语伴的存在就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
在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得知,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效果尚有待提升,很多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停留在简单的小对话上,语伴在帮助留学生学习中文上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笔者拟对语伴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1.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文化环境差异
1.1宗教文化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文化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主,西方文化又被称作“基督教文化”。在中国则是以佛教为主,中国文化受到佛教的影响,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演变,佛教中融有中国本土的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又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西方国家是一神论,且他们的信仰很坚定;中国则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家,讲究现实的功利性。又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同时制约着语言,语言学习需要了解文化,所以留学生在校学习汉语时,必然会产生某些宗教文化上的冲突。
例如,在给留学生讲中国的神话故事时,他们可能会不解,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神就是上帝,只有一个,但是中国的神话中却有许多的神,很多神都是由人修炼而成的,而且这些神的名字一般也翻译不成英语,这样就会给留学生在学习上造成影响。
1.2饮食文化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在以食为天的中国,饮食文化尤为发达,同样饮食词语也特别丰富,而且这些词语通过不同的隐喻手法融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西方国家中饮食文化相对而言就没有中国这么发达了,饮食词语也不是很丰富。这样的差异就造成当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饮食词语时无法理解这些意思。例如,单单一个“味”,就可以组成很多词语,比如“品味”、“意味”、“京味儿”、“够味”、“回味”、“乏味”等等,这些词都源于饮食生活,却又高于饮食,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些词语的学习对留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
1.3汉语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力量不断的提高,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这股汉语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
这股汉语热潮促动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他们被神秘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渴望去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外国留学生都带着一种主动的兴趣来学习汉语,而这种主动性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因为当你处于一个文化环境中,又主动的融入进去,主动的去获得这些语言文化知识时,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能使你更快的学到语言知识。
2.留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汉语,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制约,所以不能单靠“习得”,而主要得通过“学得”来掌握第二语言。
2.1留学生的年龄差异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儿童和成年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上是有所不同的。在幼儿阶段进行的教学时,孩子们会比较容易接受,模仿和记忆能力都比较强,但是没有很强的自律性,所以学习需要经历很长的系统过程;成年人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律性强,学习目标明确,但是会受到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而影响到学习的进程。
2.2留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而学习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对汉语的学习。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大多数又是职业工具目的。所以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都会偏向于一些商务工作上的语言词汇教学,这种目标明确式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接受。
2.3留学生学习起点的高低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留学生的学习起点的不同对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例如,笔者学校的留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像韩国或者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能力上就比西欧国家的留学生要强。因为韩语和日语本身就是由汉语发展出去的,所以他们学习汉语就可以相对的容易一点;而西欧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母语所带来的迁移对他们学习汉语的影响大,他们想要学好汉语肯定是要费力一点的。
2.4留学生学习时限的长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3.留学生与语伴合作交流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能让留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更好的进行学习,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途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校的四十名在校留学生被分成了四大组,分别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学习交流途径,来探究哪种途径相对于留学生和语伴来说是最有效的:
让来自不同地方的语伴组成小组,轮流给留学生上课,主要是讲一些中国各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或者是留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中国文化。但是文化环境差异使得双方间的交流变得复杂起来,例如:语伴跟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时,因没有特定的英语单词解释“大禹”,故而需要用其他的英语单词来代替解释,既不能失去中文中原有的意味,又要使留学生明白。所以在这样一个双语环境中,既锻炼了语伴们的口语组织能力,同时也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
3.3跟随对方上课并从旁帮助的陪学式辅导
这一组的语伴是陪同留学生去上课,并从旁辅助他们学习。语伴可以在留学生课堂学习时,给予适时的从旁帮助,因为课堂上或许老师有时不能顾全到所有的学生,而且留学生的学习汉语的起点不同,虽然会对留学生进行班级的分配,但是有些汉语起点低的留学生仍需要多照顾,这时候语伴就可以给留学生解答他们的课堂疑问。而除听说读写的正规课程之外,留学生也可以与语伴一起去上一些形体艺术课(如:体育,舞蹈,绘画,音乐),在放松的环境中交流也是有助于学习的。在这些不分国界的课程中应该能勾起双方的共鸣,有效的进行学习交流。
但是语伴从旁帮助的陪学式辅导毕竟是没有进行过事前的准备,留学生产生的疑问也是课堂学习时随机产生的,所以有时会出现语伴不知道如何回答留学生问题的情况,两者的交流就会中断。
3.4结伴出游购物的体验式旅游用语学习
在笔者学校学习的留学生们,也会利用节假日出去旅游,了解中国的山川风景、历史文化遗迹、传统小吃等。语伴陪同留学生一起去旅游,可以让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景,而旅游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是有难度的,虽然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旅游时常用的词汇,例如:问路时会常用到的,但是如果要给留学生介绍旅游景点的特色或者其文化内涵,那就相对比较难了,所以这种途径的学习效果相对最差。
4.总结
[参考文献]
[1]邱萍:《国际化背景下“语伴交流”及意义》,《现代交际》2012年9月,P37-39.
[2]乐凌丽:《英语课堂“主体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科研纵横》2010年第9期,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