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烘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衣物烘干房。
背景技术:
洗衣服所用热水的温度一般在30~40℃之间,洗过衣服后的热水余热如果不加以利用,会造成低温余热浪费。烘房中大部分采用电加热棒或者蒸气加热的方式,这些方式在烘干衣物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衣服不能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烘干,利用洗衣后热水的余热作为烘干房低温烘干时的热源,既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衣物烘干房,包括:烘干房体、热水管、风扇、电加热管、房门、控制柜、通风扇、除湿机、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晾衣杆,所述热水管位于烘干房体内左侧,所述电风扇安装在烘干房体左侧墙壁上,与控制柜相连,电风扇的开关风速由控制面板上的开关控制,所述电加热管位于烘干房体内地板下面,与控制柜相连,所述房门位于烘干房体右侧墙壁上,所述控制柜位于烘干房体内墙壁上,控制柜连接电源,所述控制柜上设有温度显示器、湿度显示器、风扇转速显示器、漏电保护装置、警报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开关、温度调节按钮、风速调节按钮,所述通风扇位于烘干房体右侧墙壁上,所述除湿机位于烘干房体内墙壁上,与控制柜相连,工作状态由控制柜所控制,所述湿度传感器位于烘干房体内墙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烘干房体内墙壁上,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在控制柜上,将信号分别传送到控制柜上的湿度显示器和温度显示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晾衣杆位于烘干房体墙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风扇上设有转速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柜的风扇转速显示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管为几字形,可以增加加热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管进出口处皆设有截止阀,热水管下端为进水口,上端为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漏电保护装置会在电路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同时警报器响。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内装有蓄电池,在停电时蓄电池可以临时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洗衣后热水的余热作为烘干房低温烘干时的热源,既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的主视图。
图中:1.晾衣杆、2.烘干房体、3.热水管、4.电风扇、5.电加热管、6.房门、7.控制柜、8.通风扇、9.除湿机、10.控制面板、11.警报器、12.漏电保护装置、13.风扇转述显示器、14湿度显示器、15、温度显示器、16.湿度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衣物烘干房,包括:烘干房体2、热水管3、电风扇4、电加热管5、房门6、控制柜7、通风扇8、除湿机9、湿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7、晾衣杆1,所述热水管3位于烘干房体2内左侧,所述电风扇4安装在烘干房体2左侧墙壁上,与控制柜7相连,电风扇4的开关风速由控制面板10上的开关控制,所述电加热管5位于烘干房体2内地板下面,与控制柜7相连,所述房门6位于烘干房体2右侧墙壁上,所述控制柜7位于烘干房体2右侧,控制柜7连接电源,所述控制柜7上设有温度显示器15、湿度显示器14、风扇转速显示器13、漏电保护装置12、警报器11和控制面板10,所述控制面板10上设有控制开关、温度调节按钮、风速调节按钮,所述通风扇8位于烘干房体2右侧墙壁上,所述除湿机9位于烘干房体2内墙壁上,与控制柜7相连,工作状态由控制柜7所控制,所述湿度传感器16位于烘干房体2内墙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7位于烘干房体2内墙壁上,所述湿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7均连接在控制柜7上,将信号分别传送到控制柜7上的湿度显示器14和温度显示器15上。
优选的,所述晾衣杆1位于烘干房体2墙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电风扇4上设有转速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柜的风扇转速显示器13上。
优选的,所述热水管3为几字形,可以增加加热面积。
优选的,所述热水管3进出口处皆设有截止阀,热水管3下端为进水口,上端为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漏电保护装置12会在电路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同时警报器11响。
优选的,所述控制柜7内装有蓄电池,在停电时蓄电池可以临时供电。
工作原理:当衣物需要在低温下进行烘干时,无需启动电加热管5,将洗过衣服后的热水通入热水管3中,利用热水的余热加热;当衣物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烘干时,启动电加热管5进行补热。当显示烘干房内湿度过高时,启动除湿机9降低烘干房内的湿度,当湿度较低时关闭除湿机9。
本实用新型利用洗衣后热水的余热作为烘干房低温烘干时的热源,既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