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未成年人的家长向红星新闻反映,他们的孩子沉迷一款名叫《蛋仔派对》的游戏,该游戏实名制存在漏洞,对未成年人充值设卡不严,孩子充值数额巨大,为家庭带来损失。虽然游戏方提供了家长申诉通道,但如今仍面临退款难的问题。
在数百位家长的联络群里,一份统计列表显示,590余人充值了490余万元,这些充值数额多在2000元到1万元不等。经过申诉一些家长获得了全额退款,也有一部分获得了部分退款,更多家长仍然没有获得退款。
590余人充值490余万元
家长质疑“蛋仔派对”游戏审核不严
12月6日,红星新闻下载了这款《蛋仔派对》游戏,游戏中可以购买皮肤、染发剂等道具,也可以付费抽道具、抽盲盒。游戏界面上有显著的“限8岁以上玩家”标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未成年人是该游戏的主要用户群体,这个游戏吸引不了成年人。”
蔡先生说:“弟弟每次充值以后就删掉支付记录,直到父亲查询银行卡才发现钱少了。”
红星新闻在互联网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检索《蛋仔派对》,有14413个投诉,其中多数投诉为未成年人充值。
游戏公司称未成年充值可申请退款
家长:审核不透明,很难拿到全额退款
蔡先生介绍,发现弟弟充值后,他查询了充值的账单,发现扣费的是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他联系了该公司后,公司客服称若是未成年人充值,可以在APP提交退费申请。蔡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提交退费申请的家长多数拿不到全额退费。
但是,不少家长质疑这样的退款审核并不透明。一位家长称,家长申请退款,具体退款多少只能由游戏公司决定,家长并不知道确定退款比例的依据。
还有家长告诉记者,退款申请中,要看充值时支付账号和游戏账号是否为同一人,若是同一人,游戏公司就认为这是同一个人玩游戏和支付充值,不应退款。若不是同一人,游戏公司就认为充值时家长不知情,会全额退款。
在家长联络群里,拿到退款的家长中,有少数家长拿到了全额退费,多数家长拿到了全部充值金额30%到90%不等的退费。
一位全额退款的家长告诉记者,充值的账户属于不同的公司,例如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是这款游戏的运营商,这款游戏还有不同的公司运营,在游戏充值会到不同的公司账户。要向具体运营的公司申诉,也可以向网易申诉。
蔡先生还发现,这款游戏中有与网友聊天的功能。“一位女性玩家总是叫弟弟‘宝宝’,还向9岁的弟弟表白过,并常常向他讨要游戏道具”。蔡先生认为,这属于异性网友在诱导弟弟充值。
在蔡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中,记者看到,这位女性角色的网友,多次让蔡先生弟弟抽奖并送自己道具。“他都上瘾了。”蔡先生说,因为弟弟平时成绩还不错,所以家长在这方面没有过多管理,发现时他已经沉迷游戏。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关于游戏中存在的诱导消费问题,游戏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游戏内的“网友”是游戏公司的员工或者受雇于游戏公司,那么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并可能构成欺诈、诱导消费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中,对于未成年人受到网络诱导消费的情况,家长可以向平台提出投诉,并要求平台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游戏公司知道或有合理的理由知道这些不当行为,仍未采取制止措施,那么他们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律师说法:
只要有证据证明是未成年人充值,就应全额退还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超出这个范围所从事的民事活动,属于效力待定,需要经过其监护人的追认才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智力年龄相当的民事行为,否则属于无效。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网上所进行游戏高额充值,法律上无效。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前述行为的效力待定,监护人可以不予追认。父母和监护人不予追认的合同是无效的,父母和监护人可以要求退款,只要有证据证明是未成年人充值,就应退还,而且这种退款是全额退款,而不能按照一定比例退款。
付建表示,关于退款审核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退款比例的决定权问题,理论上,游戏平台应当公开并公正地处理所有的退款申请,确保每一位用户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如果存在退款审核人员是游戏公司自己的人,以及退款比例由游戏公司自行决定的情况,那么这就可能涉及到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问题。对于获得全额退款的用户被要求保密的情况,这可能涉及到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因为这种行为,可能阻碍其他用户了解退款的有效方式,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付建表示,关于退款过程和保密协议,首先,保密协议应保证合法合规,不侵犯家长的合法权益。其次,退款比例的确定应当透明公正,不能由游戏公司单方面决定。建议家长和游戏公司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本着对未成年人负责的态度,依法依规行事,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护,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记者还发现,在这款游戏的充值界面中,一次可以充值6元到648元。蔡先生的弟弟就曾在今年10月12日一天两次充值648元。这款游戏不少玩家是未成年人,设置648元的充值额度是否过高?
赵占领对此表示,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布过《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称,要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在这个金额和频次的范围之内,可以视为就是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充值行为。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过度消费何解?
关键在于落实实名制,运用技术手段防止身份冒用
赵占领认为,目前已经在网络游戏领域对于未成年人的单次充值金额和月充值总额进行限制,关键在于严格落实实名制,尤其是实名认证,包括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防止未成年人借用或者冒用承诺人的身份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