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刘冬莉实习生赵奕欣
近日,西安市民张先生向极目新闻投诉称,他花费1500元委托武汉某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讨要欠款。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对方却没有任何进展。
据悉,有不少公司打着法律咨询、法务公司的幌子,承揽诉讼案件,并称有专业律师团队合作。武汉市律师协会提醒:注意区分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咨询公司。
市民委托讨债却久无进展
就这样,张先生当天就向对方支付了1500元的法律咨询服务费,并签订了《债务专项线上处理法律咨询服务合同》电子合同。合同上写着,“乙方是一家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的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全面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服务团队,有能力为甲方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同时注明:“本合同项下的法律服务内容不包含律师代为出庭,如需律师代为出庭需另额外支付律师费用及差旅费。”
“这些流程看上去十分正规,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对方却迟迟没有进展。”张先生遂要求退款。但对方始终以“帮您加急催促一下”回复,避而不提退款事宜。
5月5日,记者再次从中南路市场监管所获悉,该所已对这家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立案调查。
法律咨询公司严禁从事诉讼业务
“事实上,有不少公司打着法律咨询、法务公司的幌子,承揽诉讼案件。更有甚者,作出诸如保证构成伤残、保证案件胜诉、保证能帮助当事人快速单边离婚等承诺,来取得当事人信任。对此,要谨慎对待。”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沙中心律师提醒,大部分法律咨询公司人员或伪装成所谓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接受委托后,通常只能提供代书、网上立案等无需直接到法院出庭的非庭审活动。一旦老百姓的法律纠纷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后面再做补救会难上加难。即便部分机构和个人在接受委托后,会违规将诉讼案件转委托给律所律师,但对当事人而言,风险依旧不小。
其中,特别提到,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属于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仅持有《企业营业执照》,而非《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律师也不能在此类公司中就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是由司法厅审批成立,可从事诉讼、代理辩护及非诉讼法律服务的机构。法律咨询公司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颁发营业执照并监管的企业,只能提供营业执照规定经营范围的服务,严禁从事诉讼、代理、辩护业务,严禁通过转委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诉讼谋利。
有法律咨询公司违规操作被立案调查
市场上,这样的法律咨询公司还不少。曾有法律咨询公司因违规操作被监管部门查处。
据悉,中南路市场监管所不久前曾对一家名为湖北中鼎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律咨询公司进行执法检查。
如果顾客提出“能离得了吗”的疑惑,也有统一的回答话术:“没有离不了的婚,只要你下定决心,我们100%帮你离掉。”
4月25日,记者从中南路市场监管所获悉,该所已对湖北中鼎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