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健身房预售的会员卡,健身房迟迟不开业也不退钱;签了装修合同,对设计不满意想退款却被扣设计费;报名培训班,课没上完想退费被拖3个月……近日,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接到涉及“退费难”问题明显增加,遇到这类问题,到底该咋办?
案例1
买了健身房预售卡
迟迟不开业也不退钱
今年4月,谋女士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寨十字办理了一张“零距离健身”的年卡,价格1930元,“当时健身房没开业,他们的促销人员说7月就开业,现在属于预售卡阶段,价格优惠。”但让谋女士没想到的是,直到现在,这家健身房丝毫没有要开业的样子,“办卡是在西寨十字百博广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业!”
谋女士称,为此,她联系当初为自己办卡的工作人员希望退款,“9月的时候,他们让想退费的办卡人去填了退款申请表,说是3天后给回复,结果直到现在都没下文。”
零距离健身回应:已上报处理正等回复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不止谋女士,还有数名在该处办理零距离健身卡的会员,在网上发帖要求退费。
9月17日,有网友发帖称:“当时办卡时跟我们说健身房正在装修,也不让看,承诺7月1日试营业,10月1日正式营业,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健身房的影子,发消息不回,也没有个说法。”
还有网友称:“当时促销时,交了50元说可以抵1000元,不满意的话还可以退费,后来不满意他们的办卡价格,要退钱,被告知两个月后才能退。”
随后,记者通过零距离健身一家健身房分店,联系到西安零距离健身有限公司,一位女性工作人员称:“一般来说,分店都是自行负责经营的,针对百博店的问题,我已经上报,正等待领导回复。”
提醒:遇到这类问题应先查企业有无营业执照
针对谋女士遇到的情况,工商部门一工作人员表示,遇到这类问题,消费者应该首先查明该企业有没有营业执照,如果有,可以拨打12315投诉处理,但如果企业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则建议消费者直接报警。
案例2
不满意设计方案要退费被扣设计费
今年9月初,王女士购买的一套小户型交房,由于很喜欢样板间的北欧装修风格,王女士便找到负责样板间装饰的装修公司,希望设计师为自己出设计施工图纸,“当时谈好的装修费用是半包7万元,其中就包括了设计费,他们负责出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
前几天,王女士收到设计师发来的设计图纸后发现,客厅的设计风格跟自己当初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从设计效果图看,我要的是北欧风,但是效果图上更像美式风格,而且施工图纸上,对客厅的设计也存在问题,餐厅、客厅的分割很不合理。跟设计师沟通过几次,也修改了几次,发现对方还是没法达到我的要求。”王女士向该装修公司提出退款,打算另找其他装修公司,“我当时已经交了30%的装修款,刚开始他们不同意退费,后来反复沟通才同意退,但必须扣除7000元设计费。问题是正因为他们的设计我不满意才要求退钱的,这么做太不合理了!”
业内人士:此事调解难度较大
对装修公司的设计不满意,设计费该不该付?
西安一家大型家装公司工作人员称,对平面图方案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存在主观性,没有明确的标准,设计师如果没有拒绝修改,并不存在违法行为。而设计师在此期间付出了多少劳动成本也难以界定,此事的调解难度较大。
工商人员则表示,调解需要双方自愿才能进行,如果一方不愿进行调解,只能诉诸法律。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西安市建筑装饰装修条例》规定,建筑装饰装修活动中发生争议,可通过这些途径解决:双方协商;向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申请调解;合同中有仲裁约定的,按约定申请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投诉处理制度。接到当事人书面投诉后,应调查处理,15日内答复;对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人。
案例3
报课外培训班想退费被拖3个月
近日,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刚过完年,在朋友介绍下,他给上高三的孩子在友谊东路上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报了物理和化学的突击补课,共花费9600元。“当时对方表示一共可以上20节课,周末和平时下午放学后都可以去上课。”周先生回忆说,当时交完钱后,对方给了一张有财务盖章的收据,也没签什么合同。
律师:走司法程序解决较复杂
10月10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该教育培训机构,表示想要咨询一下关于中高考培训班的情况,当提出如果中途想要退费时如何办理,工作人员称可以退费,不过需要向财务报备,一般半个多月就能退费。
据了解,当消费者在教育消费领域遇到纠纷时,目前有四种解决途径可供参考:
一、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消协调解是最常见的方式。
二、向政府职能部门申诉,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教育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等。
四、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消费争议是最具权威的一种方式,但法律界人士提醒,相对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来说,通过诉讼来实现教育培训维权的周期较长,程序也较为复杂,对此消费者应有充分的准备。
陕西一叶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睿国表示,关于退费问题,如果培训人和培训机构有合同约定,就该按约定执行。没有约定,培训人可要求培训机构解除合同并退还未上课部分的学费,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通过诉讼解决。所以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签订正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及义务并仔细看清合同条文,避免产生纠纷。
案例4
网上求职
1000元培训费难要回
随后,杨先生被介绍到苏州一家电子厂工作,过去后他先被分派到另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签了一份劳务合同,接着被安排到电子厂上班,进厂培训时厂里的人说不会收员工任何培训费用。此时,杨先生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于是又赶回西安之前招聘他的公司里,索要那1000元培训费,对方说只能退300元。无奈之下,杨先生向辖区的劳动仲裁部门反映了自己的遭遇,最终在劳动仲裁的帮助下,对方将钱全部退还。
提醒:遇求职问题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杨先生告诉记者,过后劳动仲裁的工作人员专门提醒他,以后找工作时,一定要看清劳动合同,而且一定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有的公司的合同里会将责任全部划分到乙方,甚至有的违约后乙方还要给甲方赔钱。而且按规定,不允许用工单位收取体检费、押金、证件费、服装费等,如果用工单位收取,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求职问题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也就是说,如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有偿培训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费用,然后双方约定确定的服务期限,若劳动者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违约金。华商报记者马群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