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杭州小伙小海通过花呗分期、刷信用卡等方式,花3万余元购买了杭州某健身房的78节私教课。买完第二天小海就后悔了,想把所有的私教课退了。但想让健身房退款哪里这么容易,小海找健身房多次协商不成,起诉到西湖法院。
近日,经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调解,该起服务合同纠纷案得以化解。
晚上买了健身私教课第二天就打退堂鼓
25岁的小海是java工程师,工作起来久坐不动,还经常加班到深夜。工作几年下来,小海已比学生时代胖了好几圈。去年7月20日晚上,小海在加班结束的回家路上,被一家健身房的推销吸引。
在健身教练的一通游说下,小海当即决定办卡、买私教课。按教练定的训练计划,小海买了2600元的半年卡一张,又买了常规私教课30节共计1.2万元,康复私教课48节共计2.04万元。
但小海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就通过借呗、花呗分期、信用卡等方式,分成多笔订单支付了3.5万。等小海买完课,已经晚上11点多了。
买课后的第二天中午,健身教练约小海在当天晚上9点去上第一节私教课。然而晚上8点多,小海打起退堂鼓:“我有点想退钱,我不想干了。”
小海还表示,自己这等于是借贷款买课,“我为此不安了一整天,我怕我信用违规,也怕家里出了事情急需用钱,我是该退钱还是来上课?”
健身教练就劝小海说:“每个月就还2000多元,你安心锻炼,我们给你做好了计划。”
但随后小海就明确表示:“我爸妈明确反对我付钱,我怎么退钱?”
在双方后续的多次沟通中,也一直陷入同样的循环——
小海说:“我要退钱,不去。”
“赶紧把钱退给我,我不健身。”
“我去消协投诉了!”
“我去法院起诉了!”
而健身教练一直答非所问:“小海约课了。”
“海哥来锻炼呀,争取早日瘦下来”
“海兄弟,我们很靠谱的,会带你好好锻炼的。”
“今天有空吗?几点来健身?”
法院帮忙调解结案健身房、消费者分别担责
期间小海去投诉过,也找过媒体帮忙维权。9月下旬,健身房表示,希望小海上门协商。但小海赶去后发现,健身房还是不同意退款,只同意他转让会员卡和私教课,且要按合同约定扣取30%的手续费。
近日,西湖法院组织双方庭前调解。
一开始,健身房还是坚持不退还会员费,对退私教课则要收取30%的手续费。
同时,法官也向小海指出,虽然他买课后没再去健身房运动过,但是双方签订合同后,健身房为合同的履行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产生了部分成本,他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解除合同的违约责任。
最后,健身房同意协商退款,愿意退还95%的合同款项,共计33250元,小海也表示愿意承担5%的责任。双方就此达成调解。
法官提醒:
承办法官提醒,在进行购买健身卡、私教课时,要保持理性。如消费者一次性充值数万元,甚至贷款数万元消费的,很容易埋下纠纷隐患。本案中,健身房的发展可能因这些消费纠纷受影响,小海最终也花了1750元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买单”。
此外,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注意审查合同格式条款,不要只听信美好空洞的承诺,对于合同中的履行期限、服务方式以及合同解除、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当尽可能充分详细了解并确认。
上个月,杭州市体育局、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推出的《杭州市健身服务市场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合同),消费者可以对比参照,来看看健身房给出的格式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显示公平的情况。
在示范合同中,就对健身房消费纠纷中常引发争议的条款做了更为公允的约定。
例如约定消费者因为客观原因,如公司搬家、生病等转卡,健身房不收费;会籍和私教的双方违约金额比例分别为不超过10%、25%;如消费者违约,需要付给健身房违约金;如健身房突然关闭,要将剩余的年卡和私教费用退还消费者,同时需支付违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