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向经营者先预付一定费用,之后按期或按次接受经营者的服务并结算,这种消费模式风险极大,其中诱骗消费、霸王条款、终止消费退钱难、维权举证难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突出,导致交易显失公平。
那么,对于这种预付式消费的风险,该如何避免呢一起来看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发布的3起案例,听法官教你如何办卡。
案例①
自身原因欲退未开通年卡
消费者亦需承担部分责任
法院审理
案例②
商家因自身原因无法经营
年卡中未使用费用应退还
法院经审理认为,阿哲与B公司之间的服务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双方均应按约履行。B公司游泳馆于2024年1月停止营业,导致双方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已构成违约,故应向阿哲退还尚未使用部分的游泳年卡费用,阿哲的诉求依法应予支持。
案例③
因公司合并导致无法上课
解除合同退还消费者损失
2023年6月,小美(化名)报名C公司的培训班并支付6000元。2023年7月,C公司告知小美因房东恶意涨租、无法承担巨额成本,同D教育中心合并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变更上课地址。2023年8月,D教育中心负责人告知小美无法继续上课。故小美诉至法院,要求退还未使用的课时费用5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美与C公司的教育培训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当事人均应按约履行。签订合同后,小美支付了课程费用6000元,但C公司未依约履行培训义务,导致小美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符合法定解除条件,C公司应向李丽芳退还剩余的培训费5000元。
法官提醒
“预付式消费”是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先付费、后兑现”一次性付款多次消费的方式,已经被各行业领域商家广泛采用,让消费者享受到优惠福利,商家提前收拢资金,看似双赢的消费模式,实则隐藏诸多风险。
通过以上案例,“预付式消费”可能存在由于商家经营不善导致的承租纠纷、经营亏损、卷款跑路等情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还有商家口头承诺无签订书面合同导致发生纠纷时,给消费者带来举证不能等后果。考虑采用“预付式消费”的消费者,要注意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1.充分审查商家资质和运营情况。尽量实地考察商家的经营环境、服务器械、培训地点,营业执照、师资情况,可以通过询问工作人员、公共信息渠道、社区群聊等方式侧面了解场地承租期限、租金缴交、员工工资的发放情况,相对全面地了解商家运营实力,以防发生因商家经营不善、承租转租等因素可能导致的客观风险。
2.签订书面合同确定宣传承诺事项。商家宣传时容易夸大宣传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并加以优惠折扣、降价促销等方式诱导消费者采用预付式消费,甚至工作人员与消费者通过即时通讯方式沟通联系或支付款项。消费者一定要与商家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对于商家给予的优惠条件、服务期限、使用项目或赠送内容、退卡退费等服务承诺,均应当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避免日后发生纠纷时,消费者举证不能。
(本报记者王淯滢通讯员朱燕萍彭媚媚)
男孩爬树脚被卡
安溪法院开展“世
福州市公安局晋安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找福建律师、看福建新闻、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海峡法治在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东街38-2新闻投诉:0591-8787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