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沙健身,国内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眼下正遭遇经营危机。继去年媒体曝出“南京4家浩沙健身同时关门”后,北京的多家浩沙店最近也出现了快速撤店的情况。
这家在全国拥有超过160家健身房门店的老牌健身房,如今自己跑路,却让花钱办卡想来健身跑步的会员无路可跑…
到底怎么了?
接连撤店!
游泳池的水都绿了...
北京的张先生去年年底在离单位附近的浩沙健身金隅店,办了100节私教课和一张三年的健身卡。然而今年四月份开始,张先生发现,健身房陆续出现了团操课取消、游泳池关闭、断热水,经常性断电等问题。五月份,被告知健身房已经关了。
浩沙健身会员张先生:去年下半年,他们已经做得不是特别好了,一百节课的健身私教卡,收我3万元现金。而且,我还办了一张三年的健身卡,4900元,但是我实际上只用了十节课。
加入浩沙会员维权群后,张先生发现,浩沙健身多家门店有上千名会员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记者姜美羊:在浩沙健身金隅店的游泳场馆里,可以闻到迎面扑鼻的恶臭以及特别刺激的味道,而且泳池的水现在已经泛绿了,上面还有一些不明的物质。
浩沙健身会员宋先生:5月1日以后,就再也不让游了。水也没人维护,越来越绿,他们甚至还拿泳池的水去冲厕所,因为没有水。
宋先生了解到,会员里面损失最多的超过五万元,目前大家正准备联名向法院集体起诉。
北京市浩沙健身金隅店工作人员:说现在有人接手我们店,要往外转店,具体说这两天过来交接,领导跟我们这样说的,我们联系不到高层。
办卡价格接连下跌
“跑路”前的疯狂敛财?
徐女士:“办完那卡以后我就发现他们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最后便宜到什么情况,三年的卡就是1800块钱,后来我们就觉得他便宜的都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浩沙健身中关村店的场地租赁合同原本在今年初就到期,由于店内会员众多,又短期续签至今年6月底。这样的说法中国之声记者也在这家分店所在的辽宁大厦的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了证实。不过,这一情况店内工作人员并没有告知消费者,反而在不断推销便宜的年卡甚至五年、十年卡。
多店暂停营业,拖欠员工工资,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
浩沙国际到底什么来头?
浩沙国际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位于香港的运动健康产业集团,旗下经营的业务包括浩沙服饰和浩沙健身。浩沙服饰的主要产品是瑜伽健身服装、泳装和运动内衣。配合运动服饰业务,浩沙在1999年开始经营健身俱乐部,到2017年,浩沙在全国已经拥有超过160家健身房。
2011年,浩沙国际上市时,《南方都市报》报道称,其持有及经营中国最大的室内运动服饰品牌,浩沙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泳衣品牌、第一个上市的瑜伽健身品牌暨第一个上市的健身产业品牌。
但是,浩沙却在2018年的股市上,遭遇了毁灭式的打击。
2018年6月29日,浩沙国际的股票从上午10:30开始遭遇投资者大笔抛售,半小时内股价相比上一交易日暴跌86.19%,公司紧急停牌。最后股价报收0.29港元,30亿港元的市值蒸发。
2018年6月,浩沙国际股价闪崩
早在去年,浩沙国际就开始就出现异常,被指伪造收入、虚增业绩,目前仍处于停牌中。
浩沙健身的两大股东——浩沙国际董事长施洪流、泉州浩沙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施鸿雁,因欠款12亿元及利息,已被福建泉州中院列为失信人员执行名单。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信息整理
另有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也成为浩沙的债权人:
一家为泉州汇鑫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是知名男装品牌七匹狼的创始人之一、七匹狼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永伟,股东中也可以发现七匹狼集团旗下公司的身影。浩沙拖欠该公司借款超过3000万元。
另一家为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著名纸品企业——恒安集团的创始人、CEO许连捷,许被外界称为“闽商教父”。该公司的股东中,除了有恒安旗下的创投公司,还有两家知名食品企业“亲亲”“盼盼”的身影。浩沙拖欠晋江恒诚的借款合计超过2000万元。
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
监管部门也应“主动出击”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浩沙国际早在2011年就已在香港上市,去年下半年,浩沙国际还被指伪造收入、虚增业绩,截至目前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为什么它还能继续圈钱,对于美容健身这样的预付费重灾区行业,应如何完善监管呢?
李女士从2018年开始在浩沙健身办卡上私教课,但后来在协商退卡退费时,被浩沙健身一拖再拖,负责人也找不到。李女士报警无果后,去北京朝阳区法院起诉。李女士上网查询才发现,浩沙健身金隅店属于北京浩沙健力健身有限责任公司,这家2009年注册的公司,有高达100多条的司法和经营风险提示。
浩沙健身会员李女士:因为不按照合同履行,已经被无数人起诉,但是它还是可以在之后的年份,比如2017年、2018年成立分公司,换个名字,同一个法人,甚至有的店都没有开张,圈完钱就走。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太力:如果浩沙明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租期,又不想延期,也不想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它还宣传,比如将五年到十年的预付卡卖给消费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样很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专家表示,如果是遇到欺诈行为,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让“跑路者”无路可跑
近年来,随着健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引发的问题也不少。除了部分“圈钱跑路”的店家,以及常见的强行推荐私教以外,各类吸引消费但是最终没有实际效果的课程也是层出不穷。有刚刚经历维权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如今不少健身房都开始兴起所谓的“康复课程”,号称能改善“圆肩”、“O型腿”等体态问题,但最终花费不少,效果几乎没有。
消费者:“健身房的教练就是每天让我趴那,让我用瑜伽球往上面蹭一蹭,然后拿那个筋膜枪给我打一打。”
针对上述各类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认为,对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健身行业,除了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并且及时维权以外,监管部门也要消除监管的漏洞、盲区和监管的真空地带。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00多条司法和经营风险提示,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在屡屡开店欺骗消费者。这中间有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缺失,比如在2012年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中,仅涉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三个行业,而对健身、美容美发、教育、文娱、网约车等领域没有覆盖。
同时,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要守土有责,提升资质门槛、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让恶意失信企业无路可走。如何约束企业,让他们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框架内行事,相信有关部门能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