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开始,陆续办卡充值18115元,没想到只做了4次妊娠纹修复和1次正骨服务,商家就关门了。”3月6日,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周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位于武昌区中山路某国际广场12层的一美容美体店已关门歇业,想联系商家退费,目前无人受理。
美容店关门,无闭店通知
一周后,当周女士去进行二次体验时,发现没有第一次的惊艳效果了。她向商家反映了这个情况,希望能立即退费,当时服务的店员表示会和门店负责人进行协商,但一直未有明确回复。
“后来到了10月份,在一次美体体验中,商家告诉我,他们找了一家中医世家的医生做正骨,效果体验十分好。我听了很心动,就又充值了11000元。”但让周女士没想到的是,办卡充值后,只做了1次正骨服务,医生就没有再来过了。
消费者投诉被引诱借贷办卡
手头吃紧、还要偿还贷款,让梅女士一下犯了难。经与金融平台进行协商说明后,其工作人员最终决定帮助梅女士向洪山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要求商家赔偿梅女士美容服务费17000元。
周女士表示,这家美容美体店也曾向其介绍借贷办卡一事,“但考虑到后续有安全风险,当时就没有答应”。
“经与大厦物业公司联系,工作人员反馈这家美容美体店已经退租。”首义路市场监管所副所长宋小青表示,已依法将该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进行锁定。
预付式消费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
“从这起美容美体店跑路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目前消费者采取司法途径进行维权,效率是比较高的。”湖北予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全星表示,消费者可按照人民法院立案流程,将诉讼请求形成书面诉状,并提供基础证据、被告人信息等。
针对商家已经跑路的情况,全律师介绍,法院立案后,会通知被告人到庭参加诉讼进行庭审,若被告人未到庭,法院可进行缺席审判。审判后,若被告人不理会司法机关已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司法机关将对其进行强制措施,如将企业法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
近年来,随着“她经济”消费不断升温,各类消费陷阱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针对美容美发、健身等服务行业对女性消费者推出的各种预付式优惠活动,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需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在办卡前要仔细了解商家的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在进行预付卡消费时,需详细了解使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项目、优惠幅度、退款条件等细节,不可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承担过大风险。金额大的消费卡要做好备份,每次消费后要注意核对卡内的余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