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监管能否破解职业技能培训“维权难”?专家解读北京新规

为规范培训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7月22日,北京市人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卡预收资金监管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在全国率先开展单用途预付卡预收资金监管,即日起实施。

“大方向肯定是更加规范,又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专家指出。同时有专家表示,仅靠外部规范是不够的,还需要培训机构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行业自律,同时,消费者(培训学员)的理性需求和理性选择才能让监管措施得到落实。

“建造师”“消防工程师”等培训退费纠纷超万起

北京市此次发布的《细则》面向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首批纳入24个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项目,包括建造师、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药师等,并将动态调整。

《细则》提出“八不准”,约束机构收费退费行为

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退费难”“维权难”问题由来已久。而这与该行业既有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这和成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营模式有关。不少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用户,都会承诺“包过”“xx个月拿证”等,甚至宣称没过或者拿不到证书可退费,很多退费纠纷由此产生。

针对上述问题,《细则》明确了监管适用范围、培训服务合同必备条款、八项禁止行为、培训机构备案和资金存管要求等内容。其中,重点强调了对培训机构行为的“八不准”,首先即“不准作出保过、包过、保证取得证书等保证性承诺”“不准对培训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同时《细则》明确,不准以证书挂靠、不符合考试资格可以代报名、提供考试题等虚假、违法承诺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准用非合同约定的培训机构账户收费,在合同约定内容之外另行收费,向消费者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不准向消费者捆绑信贷服务;不准不向消费者提供预收资金使用情况、培训服务消费记录、余额等信息的查询服务;不准超出培训机构服务能力的收费;不准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其他行为。

针对退费问题,《细则》也做出了具体约束。其中要求,学员自签订合同并完成付费之日起7日内没有参加培训的,有权无条件解除合同并要求培训机构退费,培训机构应当自学员要求退费之日起5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全额退费。

《细则》中还提到,如培训机构未按照约定提供培训服务,或双方协商一致,或属于法律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的其他情形,只要学员要求退费,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约定期限一次性退回预收款余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自学员提出退费要求之日起15日内退回。

监管有效落实需要消费者理性配合

储朝晖指出,这个行业的培训市场中的确存在诸多不规范,也需要规范。“但需要考虑是通过行政指令来规范,还是通过法治方式来规范。对此应该有更长远的预期,预期相对稳定,培训企业才会从长计议,避免急功近利。”

“措施写得很细,关键是如何落实。”熊丙奇指出,诸多关于监管收费的措施,由于用户对培训仍有需求、于是配合机构打擦边球,最终难以得到落实。

“从现实看,之前监管部门要求校外培训所有预收费都纳入监管,而很多培训机构没有执行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规定,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得不到用户(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把学费分为两部分支付给培训机构——一部分是公开的、按合同支付的,有关部门审查完全符合收费规定,也纳入了监管,而另一部分则根本不签合同,而是私下直接付钱给机构、老师,这部分没有签合同的怎么查?”熊丙奇指出,规则能否落实、机构能否规范,还跟消费者自身能否理性消费有关系。

同理,熊丙奇分析称,很多选择技术类职业培训的消费者本身就带有功利目的,追求“包过”承诺,导致陷入培训纠纷和出现某些乱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真正有力的监管需要消费者(培训学员)理性需求和理性选择才能起到作用,才能让监管措施得到执行。”

THE END
1.海淀法院发布涉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典型案例(续1)吴丁亚律师案例二:合同有效期届满后请求退费,学员起诉培训机构被驳 在选择和购买教育培训服务时,通过订立书面合同,对重要的合同条款进行明确约定,不仅能更好地约束双方行为、保障自身权益,也能为将来的纠纷解决提供充分依据。故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盲目相信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关合同重要条款的内容、必要时及时变更合同或...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30730.html
1.付费培训未达预期三河法院判返还培训费小案大道理 付费培训未达预期 三河法院判返还培训费 经济下行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多学一门技能傍身、增加收入。但学员付费后,培训课程敷衍、甚至推脱教学等现象屡见不鲜。三河法院曾审理这样一起案件。 李某与杜某夫妇为朋友关系,杜某夫妇经营了一家外卖店铺。2023年10月8日,李某向杜某转账3888元,分别为...https://lfshsfy.hebei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1/id/8215819.shtml
2.培训机构退费难?该怎么维权?看看法院怎么判!培训机构退费难?该怎么维权?看看法院怎么判! 作者:MingYuGuanLi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在教育机构购买了舞蹈课/健身课/游泳课/书法课等等,预存几千元课时费,上了几节后因为兴趣下降/不认可课堂质量/教育机构迁址等诸多原因不想去了,作为消费者自然是想要求退费的,但很常见的,很多商家会不同意退费...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4979861&efid=tnYLPw5y8YXCmUmpIVC3ZA
3.培训停课退费难咸宁市公布2021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邱鹰介绍,2021年,全市系统受理消费者投诉6293件,受理群众举报2888件,受理12345平台转办件651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虚假宣传,房屋买卖,美容、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投诉举报成为热点,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咸宁市2021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以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引,警示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共同营...http://m-chongyang.cjyun.org/p/50282.html
4.校外培训遭遇纠纷这些情形均可退款校外培训遭遇纠纷 这些情形均可退款 广东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省消委会发布维权典型案例 为营造良好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处联合发文要求,今年5月份,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消委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3-08/29/content_30438948.htm
5.9大投诉热点及典型案例!中消协发布→建议票务平台参考国外相关做法,在票务平台开通线上转让门票渠道,对于消费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到场观看的,可通过平台将门票以数字方式不高于原票价转让给其他实名制消费者,减少因退票问题产生纠纷。 (八)教培服务退费纠纷热度持续 教培服务投诉热度不减,其中合同问题与虚假宣传占比较高。一是培训机构不按承诺退费。一些升学...https://www.fs315.org/fsxwh/xwzx/rdgz/content/post_884310.html
6.鼓楼法院发布教育培训纠纷典型案例福州新闻频道近日,鼓楼法院发布多起教育培训纠纷典型案例,提醒消费者被侵权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提示经营者要依法诚信经营,维护良好的教培市场秩序。 选择教培机构 先看办学资质 2020年11月,黄女士支付3万元为女儿报名A教育公司的“高能学习法”课程。该课程共160课时,黄女士的女儿上了90课时后,学习效果未达预期。此时,黄女士...https://news.fznews.com.cn/fzxw/20231113/FJL0013MQ2.shtml
7.以案释法——驾考退费引纠纷,人民调解巧化解南方plus【案例点评】 本案是常见的驾考培训退费纠纷引发的肢体冲突,调解此类纠纷通常情况下需要理清矛盾双方当事人的核心诉求。基于本案案情,学员甲方于2018年缴纳了1.8万元驾考培训费用,驾校乙方未及时履行安排甲方参加部分驾考培训,导致甲方至今未能如期顺利拿到驾驶证。笔者认为,甲乙双方的驾考培训合同成立,但甲乙双方均有部分违...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2/04/c6004133.html
8.给孩子选兴趣班需要避开哪些“坑”?双方签订协议时,陈老师是以个人身份与许女士签订的《培训协议》,由于缺少监管,个人培训教师在经营、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容易产生课程退费纠纷。本案例《培训协议》中约定“后续中止课程,可随时退款”,陈老师不予退费的行为属于合同违约,当事人可协商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2/08/17/82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