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式各样的茶叶种类都出现了,其中黄山毛峰也深受品茶这的热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挑选到品质优良的茶叶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吧。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我国茶叶种类繁多。
有专家指出,挑选黄山毛峰是有技巧的,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挑选到比较好的毛峰。
可以通过黄山毛峰的叶子颜色来判断其是不是品质上乘。
茶叶外观比较亮,一般品质比较好。如果茶叶显得暗淡,那么一般都是毛峰的次品。
茶叶的汤色泡出来如果比较干净透彻也是比较好的毛峰种类,如果茶出现了暗淡浑浊的现象,那么这种毛峰也应该是次品。
如果茶叶的气味清香,那么说明这个茶质量较好,如果茶叶的气味淡或者有其它不正常的气味,那么就说明这个茶出了问题。
黄山毛峰刚刚入口是有种苦涩感,但是稍后就会有微微的甜,让人回味无穷。
一般条件:如叶片大小与其特殊等级相称,具黑色无灰或褐色,无茶粉或纤毛则称为形状良好之茶。而具除花香外,叶片须不扁平,叶茶类须有良好条索,B.O.P.,B.O.P.Fanining及F.O.P.含有白毫者最为良好,此种白毫须为金黄色含有红栋者便不佳,尖端叶可制成形状良好之茶,除非所含之芽尖色泽不佳耳。
黑色:红茶之色泽须为黑色,除非制造时之缺点使其变为灰色或褐色,萎雕适中则制成之茶为黑色,但制造过程中须小心处理,方能免除此方面之缺点。
清洁:红茶之清洁程度,视其包装前,茶粉与纤毛移去之效能而定,保持等级之清洁并不困难。
平均:注意分级可改进此品质,且易保证每一等级有一定之百分数,而过度之筛分与切断,必生灰色之茶。分级平均之基础乃在揉捻室而非在筛分室。幼叶之大小须平均,揉捻机所得之幼叶量须约与所需之碎茶类之量相当。
条索:萎雕与揉捻均良好者则可得优美之条索,适中之萎雕至为重要。初期揉捻须勿用压力,揉捻机所用之棱骨,对条索有若干影响:阔而浅之棱骨较深者更有效能。叶茶类与碎茶类所用之棱骨则须相反。
芽尖:芽尖之生成大抵视制造之初期而定,欲得优良结果,则萎雕须平均而不急速,且切勿过重之萎雕。首次及二次揉捻所用之压力,以适能分离幼嫩叶片及叶尖而释出之茶叶足能沾染此种芽尖便可。
酦酵与烘焙若均适当,便能使芽尖有良好之色泽。
茶芽之数量大抵视气候状态与鲜叶本身之性质而定。年中若干时期幼芽长满毛茸且芽之数量亦较多。南印度(SouthIndia)在西南季候风时期,尤以七、八月为然,茶芽之数量通常达最高度。长期而连续的潮湿天气可能有助于茶叶毛茸之生长也。
叶底
茶叶样品在试茶杯用开水泡浸五分钟,并滤过后所得之茶叶,称为叶底。叶底须有明净铜色,因叶底之外观与茶汤之滋味并无直接关系,故此特质之价值仅为制造小心之指示与茶叶本身之品质之测定。叶底之色泽对于顾客之心理可能有影响;叶底色泽由混合者之观点言之,亦可作为茶叶对各地饮料水之适合度之指示。
影响叶底之因子:叶底之外观不依制造任何一时期而异,而是依全部份过程而定,良好而平均之萎雕为避免叶底有青片之唯一方法,其次为叶之细胞内容物须充分混合。此即谓揉捻之效力须达到每一小叶,亦即谓经过解块机之叶之性质须注意视察。依芬司氏(Evans)指出经过解块机后部之叶片,比前部为粗,并主张幼叶最后三分之一,须再行筛分,俾粗叶与揉捻不良之叶,再送至揉机内如此则叶底之色泽可得平均。叶茶类之叶底色泽大抵视萎雕之平均与否而定。
实际生成之色泽依酦酵而异,酦酵不足则不能生成良好之铜色而带青色。反之,酦酵过度则变为暗褐色。适当之烘焙,并不影响叶底之色泽,因叶底色泽只能由酦酵决定。就此点而论,不良之烘焙,能损坏良好之酦酵,叶底之色泽约与烘焙前之酦酵叶相同。
叶底之香气:叶底常有一种香气为茶汤香气之指针,或为茶中可能缺点之指针。
水色
一般条件:水色之判定无一定标准,由浅青、黄、橙、红至暗褐之水色,亦可得高价因其有助于香气,刺激性、浓厚、与身骨也。正常之茶类须注意其水色。水色以鲜明不大红亦不大褐,深色而不大暗为佳,深色之茶汤当其热时十分明净则属优良。水色可作为茶叶制造时处理得法之指针。亦可作为茶汁露置空气中酦酵之指针。
滋味
滋味之分析:在详细讨论茶汤之滋味以前,宜先考虑滋味一词之意义
茶汤投入口内尝试时,日、鼻内各部分之感觉器官有刺激之感觉,传达于脑遂构成滋味之印象。
滋味之个性依四种经验而定,概述如下:
(2)因茶汤与口腔各部分接触,每一部分均有有或无与强度之感觉,例如收敛性则为牙床之感觉。
(4)茶汤之物理性如光滑、粘性、油、热等,在口腔内亦有感觉,其与茶汤之特质亦有关系,试茶时,不可不考虑也。
形容滋味所用之术语:茶汤滋味之特性用试茶术语,清楚地表示。区别滋味之形容词虽多,但其重要性则视用者而异,茶师虽能觉察极微差异之茶汤性质,但表示其差异之方法限于二、三十难于下定义之字。
表示优良特质所用之术语最常用者为香,刺激性,特点,特质,活力,强烈与骨身。
香:茶之香气甚易认知,如量多则可获高价,泡茶时此术语包括多数之香气。茶师通常不述香气之存在只说其高低,结果不明香气之差别。大多数茶区于年中某时期产生一种香气,但产生同样之香气之茶区甚少,如加某种意义于原术语上,则可避免许多混乱。如香称为葡萄香、柠檬香、坚果香,或其它同样适当之形式,则植茶者对于香之区别观念较为清楚。
以往关于香气之芳香油理论,不适于说明香气之区别。
据锡兰试验,短促萎雕,冷萎雕及短促酦酵均能助茶中香气之发展,此在锡蔺或许确实,他处未必尽然,故未能完全加以证实也。欲得大量之香气最好考虑其它结果,设计白已之试验,用怀疑而不空想之心理观察其结果,除非有优越成就,勿随便发表。
刺激性
茶刺激性之定义为刺激性能在鼻或喉中产生轻微之刺激感觉,此种刺激性与口中收敛性之感觉完全不同。具有刺激性之茶亦有改敛性,但有收敛性而无鼻反应之茶则可作为区分之标准。
哈罗氏解释刺激性为苦味之收敛性。
制造上之事项对于刺激性之影响尚乏定论。
特点:通常称温和之刺激性为特点,但哈罗氏则称特点系指含有优异特质之茶。
特质:据Lamb氏称此术语表示含有优良特质,各种优良特质之结合或平衡,此种解释甚为清晰而少含混。有用此术语表示轻微之香气者。
强烈:哈罗氏解释此语为浓厚之茶汤具有刺激性与活力,且有良好乳浊现象,此种解释颇为确当。
身骨:哈罗氐用此字为强烈之同义字,即指茶汤有鲜艳之浓红色,且有良好乳浊现象,故身骨可视作强烈一词所包括之特质。
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闻其香气,尝其滋味,观察其汤色和叶底,一般就能判断茶叶的优次。
茶汤的香气,通常绿茶以清鲜隽永,红茶以浓烈纯正,乌龙茶以馥郁清幽,花茶以芬芳扑鼻,紧压茶以烟焦香为上品;总的讲淡薄低沉而带有粗异气味的为次品。
茶汤的滋味,绿茶以鲜爽醇永,红茶以浓厚强鲜,乌龙茶以酽而甘冽,花茶以鲜灵可口,紧压茶以滋味醇厚为上品。
茶汤颜色:绿茶以清澈、嫩绿、明亮者为佳,黄绿欠明者次之,深淡发暗者为最差;红茶以深浓、红艳、明亮者为佳,红艳欠明者次之,红暗淡浊者为最差;乌龙茶以橙红清澈而艳丽、明亮者为优,橙黄欠明者次之,暗淡者为最差,花茶汤色,以浅橙(或黄)而明亮者为好;紧压茶汤色,以明亮面浓者为优。
看叶底:幼芽嫩叶多的为高档茶,叶底明亮有光泽的为新茶,叶底枯暗无光泽的为陈茶。红茶的叶底,以古铜色且鲜艳明亮、均匀一为优,红明欠润者为次,红暗带青叶有乌条焦边的为差;绿茶和花茶,以翠绿、黄绿而明亮一致的为优,黄绿欠匀润者为次,青暗花朵者为差;乌龙茶,以叶边带红。心绿柔软而明亮者为好,色暗发乌或带绿色者为差;黑茶,以褐色者为优,暗绿或碧绿者为次。
老白茶不仅在现代中医处方中可作药引,而且老白茶的功效是越久越显著,非新茶可比拟。为了更好地区别老白茶和新白茶,简单介绍一下区分方法。
从外形及茶叶香味区分
从外形上区别,老白茶整体感官黑褐暗淡,但依然可从茶叶上辨别些许白毫,轻闻慢嗅,陈年幽香阵阵,毫香浓重但不浑浊,可立时令人醒神;新白茶泛指当年的明前春茶,一般有白毫、白牡丹等等,茶叶外形褐绿或灰绿针白且白毫满布,特别是阳春三月采制的白茶,叶片底部及顶芽的白毫较其它季节所产的更为丰厚,制作工艺精细、好的白茶香气中毫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夹杂着清甜味和茶青的味道。
从茶水及茶香区别
用90到95度的开水泡制老白茶和新白茶茶叶,茶水分别倒于瓷器小茶杯中,接着就是闻香品茗了。老白茶的香气清幽略带毫香,且头泡带有淡淡的中药香味,数秒即可醒神,口味醇厚带有清甜充斥于口中;新白茶毫香幽幽,带有鲜爽滋味,口感较为清淡有茶青的生叶味,清甜回甘,茶香怡人。老白茶茶汤颜色较新白茶的杏黄深。
茶叶的耐泡程度
老白茶是相当耐泡的,可祛风寒,在普通泡法下可达二十余泡,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有条件的可以用来煮,老白茶用紫砂壶煮才能完全显现出它的神韵和精髓;新白茶可依从个人习惯泡,七泡且滋味尚佳,乃为新茶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