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快速蔓延至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随后上报了确诊或疑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本次疫情的致病病毒命名为2019-nCoV,将其引起的疾病命名为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ronavirusdisease-19,COVID-19)[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2],并于2020年2月8日将该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3]。
一.疫情下泌尿外科手术原则
在遵循防控原则的基础上更严格准确的把握手术适应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严峻疫情环境下的可行手段。依据患者病情分级提出以下原则:
1.择期手术患者:暂不手术治疗,待疫情控制后择期手术。
3.急诊手术患者
1)排除可疑NCP后可按正常手术流程进行操作。
2)疑似或确诊NCP患者,上报医院主管部门,在严格的防护下进行手术。采用创伤最小的方法解除急症,待疫情缓解后再行进一步手术治疗。
二.门诊管理
1.就诊原则
1)应鼓励患者首先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就诊。
2)限制每日门诊预约数量,实现所有门诊预约制,暂停无预约门诊挂号,避免人群聚集。
3)门诊医生接诊时,需首先注意患者有无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NCP常见症状。建议把血常规和胸部CT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如结果提示可疑,必须立即转诊至发热专科门诊就诊,并立即按规定进行隔离并上报,进一步检查确诊。在排除NCP可能后,可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到泌尿外科专科就诊。
2.环境管理
及时处置门诊医疗及生活垃圾;在诊室有人情况下以通风为主;门诊结束后,诊室无人时采用紫外照射消毒法或超低容量喷雾法等对诊室进行彻底消毒。
3.人员防护
4.门诊患者管理
1)鼓励患者独自前往就诊,每位患者最多允许一名家属陪护。
三.病房管理
1.环境管理
1)病房分区:为避免处于潜伏期或无症状或轻症患者与其他患者或家属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建议在疫情期间病区内所有病室设置为单人间(或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每位患者尽量设置独立空间),便于后续隔离管理[4,6,7]。
2)环境、物品消毒以及污物处理:物品表面用有效含氯浓度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医疗器具和物品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两遍消毒。环境消毒以及对确诊或疑似感染2019-nCoV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罩等纺织物和污物消毒均参见后文泌尿外科治疗中心环境消毒原则。
2.人员防护
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针对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合理排班。
3)医护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异常时向院医务处汇报并采取医学观察隔离措施[6]。
3.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1)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2)眼睛等粘膜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3)呼吸道暴露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漱口。
4)针刺伤等锐器职业暴露后,立即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包扎伤口。
4.非医护人员防护
需要陪护的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留陪(需首先按入院患者同等要求排除NCP),避免家属探视。患者、家属及陪护要求在病房内活动,减少流动。每日测量体温[4,6,7]。
四.有创诊断治疗中心的防护
泌尿外科诊断治疗中心由于检查空间密闭,并且检查时医护人员会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及排泄物,检查后涉及大量检查设备器材消毒灭菌,因此本中心的防控是泌尿外科专科特色防控的重点和核心。
1.工作流程
依据泌尿外科的专科特色制定了泌尿外科有创操作NCP防控细则、平诊操作流程和急诊操作流程。
2.人员防护
1)非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医用一次性圆帽、防护口罩及带手套,可根据情况加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加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防护服等。
2)直接接触患者操作的医技人员,必须穿一次性防护服,带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双层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帽及鞋套[4]。
3)操作时,由一名医师完成操作,另一名医护人员协助完成报告书写,避免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交叉。
3.环境、诊疗器械、用品、设备的消毒和医疗废物、患者污染物处理[4,8,9]
1)日常有人房间开窗通风或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无人房间紫外线灯照射。疑似或确诊患者房间终末消毒时先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再使用过氧化氢消毒机消毒。
2)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纸巾彻底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房间,将清洁工具用双层白色垃圾袋密闭封装,送至保洁中心集中处理或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物体表面或地面被污染物污染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保持30min以上或使用含过氧乙酸的消毒干巾,再小心清除干净。然后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消毒。
4)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含护目镜)使用完毕后立即以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精密内镜及附件的灭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
5)感染性废物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运送,袋上标注“特殊感染”,并在交接时往黄色医疗垃圾袋外喷洒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再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6)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使用专用容器进行收集,直接排入污水池,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然后清洗干净后备用。
五.确诊和疑似患者的手术室防护
1.手术患者
应遵从医院统一管理佩戴警示标识,戴外科口罩,病历贴警示标签。使用专用转运车,经专用通道、电梯至手术室设立的专用隔离区[6]。术后按规定路线送至指定病区隔离治疗。
2.手术人员
需经过防护培训,填写手术参与登记表并备案。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及麻醉医师术前按三级防护要求穿戴:双层一次性帽子、N95口罩、一次性隔离手术衣或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或面罩、双层无菌手套[4]。
3.手术操作
1)应在指定的负压或感染手术间实施,精简参与人数,门口张贴醒目标识。
2)手术过程中除对患者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防护外,还应格外重视电外科设备产生的气溶胶,必须使用封闭的吸引系统[6,7]。
4.手术室处理
消毒可参考泌尿外科治疗中心流程。消毒处理完毕后,与感染管理科联系进行物表和空气采样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再次使用。
六.术后患者管理
1.非NCP患者术后防护
1)限制病房人员流动并监测患者及陪护人员体温变化[4],严密监测检验指标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等[5]。
2)术后出现发热患者,必须根据其症状体征、检验指标变化及胸部CT检查鉴别发热原因。
3)术后咳嗽并伴有发热者,应按疑似NCP的标准严格隔离,并行胸部CT检查及核酸检测。
2.疑似或确诊患者术后防护
1)疑似或确诊患者术后应转入指定的负压隔离监护室,进行单间隔离。
2)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查房、换药及护理等操作时,必须按三级防护要求穿戴:双层一次性帽子、N95口罩、一次性隔离手术衣或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或面罩、双层无菌手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