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自然资源局站

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2011年国土规划管理主要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过去的一年,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建设厅的重点工作,积极主动地服务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被国家测绘局授予“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测绘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土地管理综合二等奖;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荣获市直绩效评估第二名;地质灾害防治实现了“零伤亡”。

国土资源管理方面

一、服务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步推进

(一)全力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一是用足政策,加快项目用地报批,确保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我市用地总面积为1673.4公顷,其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1418.2公顷,农用地1334公顷,耕地407.2公顷。二是统筹安排用地指标。2011年,省政府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10990亩,其中保障性住房指标443亩,重大项目专项指标5150亩。除重大项目、保障性住房指标专项专用外,今年还主要保障了以下几类项目用地:涉及卫片的省督办交通项目,重点、高新产业项目,涉及民生、维稳项目和佛山新城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土地储备工作。2011年,我市市级土地储备存量约2000亩,市区联动储备土地5461亩。

(二)积极推进三旧改造。2011年,全市五区投入三旧改造资金53.15亿元,新增改造项目343个,涉及土地面积2.63万亩。其中工业提升示范项目42个,改造面积约5154.92亩。三旧改造工作重点有所转变。一是向工业提升发展方向转变。指导和协助各区三旧改造项目重点向提升工业发展方向转变。二是向推进项目连片开发方向转变。克服过去零打碎敲、单体独建的改造模式,努力推进连片成片项目改造,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启动和正在改造的面积达300亩以上的改造项目34个,总面积超过60000亩。

(三)切实加强土地市场调控监管。一是严格执行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政策,合理确定土地数量、结构、分布,并监督供应情况。2011年我市全年出让一级市场土地共210宗,合754.68公顷。二是加大住宅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011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供应量为50.53公顷,超额完成年度供应目标。三是加强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出台了《佛山市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房地产企业土地开发诚信档案,加强土地批后监管。

(四)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落实“一岗双责”,签订廉政责任书,落实三级廉政责任制度。二是领导班子带头执行党内监督规定,严格贯彻执行党组班子成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局领导班子落实《廉政准则》情况进行了评估,没有发现违反《廉政准则》的情况。

(五)开展两个市场整治检查和规范化建设。开展全市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执行情况清理检查、土地登记和权属争议调处、土地储备整治机构专项整治等专项工作,实施《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

二、保护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切实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一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人,基本完成区镇两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共20个镇级规划获批实施(不含顺德)。二是积极开展补充耕地工作。今年我市共有31个补充耕地项目1.3万亩,新增耕地1.08万亩,通过了省抽查。三是督促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制度。全市(除顺德)共补贴面积57.54万亩,发放补贴资金1.79亿元。作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创新做法,中央电视台对我市的基本农田补贴制度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集中开展全市违法违规用地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经过利用卫片对全市的违法违规用地进行了清查整治,全市立案率、查处率、结案率均为100%。

(三)增减挂钩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颁布实施《佛山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顺利启动了南海区大沥镇我市首个“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该项目计划复垦农用地272.36亩,其中耕地54亩,已得到省厅批准实施。

三、夯实基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基础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佛山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二是数字佛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于今年1月4日通过了国家测绘局验收,项目成果及时为城管、房产、公安等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更新。积极推进三水、高明区1:500地形图修、补测项目,组织实施五区主要建成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三维模型数据采集与建模,完成了全市1:5000数字地形图数据采集和更新。四是佛山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与佛山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并正已在各区推广应用。

(二)做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评估工作。有关成果通过了专家验收,于2011年3月14日在我局门户网站上公布。目前市属各区已陆续完成或基本完成基准地价的更新工作

(三)强化地籍成果应用。我市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于2011年5月通过了国家数据库验收,并基本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收尾工作,有关土地数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四)逐步规范地下管线资源管理。《佛山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技术规程(试行稿)》和《佛山市地下管线计算机成果数据标准(试行稿)》已通过专家验收。

(五)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工作。一是科学制定机构整合后的“三定”方案,做好机关公务员的选调工作。二是统筹实现了“两规合一”,改变了过去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由国土和规划两个部门各自编制实施的局面。三是设置了执法监察科,统一由执法监察科(支队)对违反国土资源和规划管理行为进行查处。四是设置纪检监察室,配强纪检监察队伍力量。五是加强法规与信访协调处置的力度,充分发挥法规政策引导化解信访矛盾的作用。

(六)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一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统一建设,土地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是实施《佛山市国土资源系统选定评估、审计中介机构的具体办法》。三是出台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法》、《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移送和案件协查制度》和《廉政谈话实施办法》等三个工作制度。

四、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一)扎实做好土地登记发证等地籍管理基础性工作。一是共完成土地登记发证125497本(不含顺德区),进一步扩大土地登记发证覆盖面积;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工作;三是及时协调处理我市三水区与四会市的土地权属争议。

(二)抓好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市全年(不含顺德区)共接报地质灾害灾情2起,发现隐患2处,较去年同期减少55.5%,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一是制定了《佛山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市政府并公布实施。二是各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投入约2000多万元,消减了地质灾害点42处,按时完成了高明区荷城街道玉兰巷南侧山体滑坡的治理工程(该点为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三是组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继续推进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开展禅城牛尾岗、王借岗地质遗迹点的调研和保护。

(三)积极开展矿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所有矿产资源分布区域,包括持证勘查开采区、已停产关闭的矿山、采石场整治复绿项目和无证勘查开采区域等进行全面检查。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检查,密切配合安监部门加紧督促各区局和矿山企业严抓安全生产工作。

(四)及时回复、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投诉464件,办结459件,办结率为98.9%,均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送达信访人;共办理依申请公开34件,均按法定时限答复申请人;共办理(含会办)市人大代表建议8件,办理(含会办)市政协委员提案32件。

城乡规划管理方面

一、创新理念,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二)着力于解决交通发展结构问题,全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一是组织编制《交通白皮书》,完成了三个咨询研究、五个专题研究和五个专项规划研究共13个支撑研究成果的编制,现已进入白皮书文本的编制阶段。二是深入研究新型交通系统规划,该规划成果已由市政府审批下发实施。

(三)着力于城市形象提升,全力推进城市转型。一是深入滨河景观的前期研究,制定分类控制指引,确定各区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二是对《汾江河(佛山水道)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妥善解决了企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诉求等问题。三是组织开展了《佛山市中心区特色步行街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拟在中心区内选取适宜发展的空间作为特色步行街区的选点。该规划已提请政府审批。

(四)着力于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完成了《广佛同城化金沙洲片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会同广州市规划局开展“花都空港地区”和“五沙地区”两个片区的同城整合规划,并启动了《广佛同城化规划机制研究》、《跨界地区城市规划编制研究》的编制工作。

(五)着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一是更新《佛山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区域绿道走向,补充新建绿道驿站、兴趣点、服务设施等节点信息。二是印发实施《佛山市城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011-2020)》,对各区绿道走向进行统筹衔接,确定城市绿道主框架。三是制定城市绿道及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指引。2011年完成省立绿道投资1252万元;全线贯通414公里,比上年新增35公里。四是《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由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佛山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六)全力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完成了《佛山市对口支援伽师县城乡建设专项规划》、《佛山市对口支援伽师县城市生活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佛山市对口支援易贡茶场总体规划(2011-2020)》和《易贡茶场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府交办的援疆援藏任务。

二、突出重点,主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一)重点推进佛山新城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综合体、东平广场、创意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二是进一步理顺了与佛山新城管委会的事权关系。三是完成佛山新城26平方公里区域的航拍摄影摄像,并对几大重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详细的声像档案制作及建库工作。

(二)严格“紫线”管理,保护文化遗产。一是拟定并由市政府批准了《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二是督促和指导各区组织编制《佛山市名镇名村建设规划》,以规划指引各试点的名镇名村建设工作。三是确定永胜河北书院等115处历史建筑为佛山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三)主动协调各类重点建设项目。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西江引水工程后续问题、东平广场、公共文化综合体,以及东平新城内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方案确定、规划选址、用地管理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工作。

三、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抓紧制定《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共包括土地节约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6大工程。在具体项目选择上,拟采取点、线、面结合的路径,突出重点,抓住亮点,划定区域,紧贴民生。市政府拟批准实施该计划。

(二)组织制定了《佛山市绿道控制区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严格限制控制区内各种不合理开发建设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绿地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体系,保障我市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一环”沿线绿线管理范围。按照“一环”绿线划定原则,合理调整强控绿线范围,完成了《佛山“一环”沿线两侧用地绿线管理图则》和《佛山“一环”南拓道路沿线两侧用地绿线管理图则》的修编。

(五)大力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一是抽查规划审批资料420余份,将主要问题通报至各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二是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工作。三是积极配合规划督察员开展“两落实一规范”工作。

四、以人为本,全力做好社会民生工作

(一)加快广佛轨道交通对接步伐。一是推进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一号线(佛山轨道二号线)三山林岳至广州南站段通道工程。二是推进南海区境内其他城市轨道线路的衔接,并就广州六号线延伸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三是推进广佛环线陈村至广州南站段工程,对线路、站点、敷设方式、存车场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四是开展广州七号线西延线方案的研究。

2012年工作计划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保障发展压力增大。二是土地资源利用仍比较粗放,土地产出效益仍比较低。三是历史用地手续、土地性质等问题影响三旧改造进度。四是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缺乏抓手。五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佛山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城市格局、人口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还没有深入研究和应对措施。六是土地出让仍有不够规范的地方,特别是捆绑出让和附带排他性准入条款现象时有发生。上述主要困难需要我局以机构整合为契机,勇于面对,全力以赴,努力化解。

2012年是“为企业服务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建设厅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以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为契机,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城市升级行动计划,加强土地、规划、测绘管理和地质矿产工作的有效衔接与整合,严把土地“闸门”,严守规划“四线”,破解土地瓶颈,为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一、盘活存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一)全力加快“三旧”改造。重点推进工业厂房的改造提升,引导和推动连片开发,加快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统一全市“三旧”改造项目的认定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快三旧改造信息系统建设步伐;

(二)继续转变用地观念,狠抓节约集约用地。一是优化细化“三旧”改造各类用地办理手续,抓好“三旧”改造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确保用地需求;二是大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各区出台实施细则;三是推进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拓宽土地利用空间,严格把好审批关;四是从加强政府储备土地、加快出台建设项目供地办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来推进节约用地,解决用地矛盾。

(三)用活提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结推广南海区狮山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做法、经验,探索开展由政府统一开发、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办法,解决征地难和农村集体用地效益不高的问题。

(四)加快调整批而未供用地指标。对全市批而未供并能实施调整的土地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处理、盘活利用,加快、规范、有序实行调整。完成我局土地出让工作任务。

(五)抓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佛山市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并会同审计等部门完善全市征地工作规范。

二、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一)加快推进《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佛山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升级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城市中心区概念规划》、《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等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优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差别管理,新增用地指标优先确保重点、民生用地,在规划报建、用地报批、计划指标上对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和民生公益项目给予倾斜。二是加快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以最快速度交地建设。三是项目用地报批实行提前介入和“三专”负责制度。四是全面贯彻落实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项目月报及挂牌督办制度。

(四)提升控规编制和管理水平。2012年6月底前,开展对现有城市规划的评估工作。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规程、技术规程等配套文件,编制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优先安排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

三、强化责任,加强国土资源监管

(一)强化管理共同责任制。推动全市国土规划“一张图”工程,建立“一张图”管理监管平台,为智慧佛山建设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完善执法监察共同责任制,建立城乡规划管理共同责任制,做好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三)规范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市场管理。整治领导干部插手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市场,除了城市地标性建筑外,经营性用地出让和矿业权出让不能设置排他性的准入门槛。

(四)继续加大力度抓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于今年底完成发证任务。进一步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办结率。积极推进二调成果共享和土地登记发证信息的广泛应用。

(五)加强留用地管理。结合我市征地制度试点改革工作,积极探讨留用地管理有效办法,开展深化留用地管理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做好重点项目留用地的用地报批工作,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六)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做好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工作,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考虑出台《佛山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佛山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经费补助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

四、服务民生,建设高效交通网络

(一)加快综合交通场站的建设。完成《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组织编制,协助做好佛山西站、佛山新城交通枢纽中心、港口、公交站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招投标、规划设计要点、建筑方案审核等工作。

(二)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构建“轨道+快速公交”的骨干公交网络。大力支持和配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一号线项目建设;通过发展新型交通改变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广清洁能源使用。

五、注重公平,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一)加强合作,推动广佛同城发展。做好花都空港地区、五沙地区两个片区的同城整合规划编制,重点解决好整合地区的发展定位、交通对接、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资源整合等方面问题。

(二)建立佛山市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一张图”技术规范体系。对现有的各类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进行分析、分类、整理、建模,搭建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合一的数据中心框架,建立一套“两规合一”技术规范、规划编制、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技术规范体系。

(三)建立市、区一体化管理政务信息平台。建立满足国土规划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综合数据中心,以及统一的城乡规划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出台并完善管线管理办法,整合管线资料,开展管线普查。

(四)组织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后续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及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形成全市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等专题材料报省国土厅,满足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日常监管的需要。

(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全面、及时、有效公开、公示土地审批结果和项目信息。对插手和干预土地出让,设置限制条件、量身定做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问责。

(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充分利用二调成果,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处罚力度。抓好历史遗留的土地信访疑难、重点案件的解决工作。

THE END
1.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金沙洲板块发展与规划公告:直播间倡导绿色直播,文明发言,请大家共同遵守、监督。直播间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所有信息应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张星林:小白脸 陌头杨柳绿烟丝:哈哈哈哈 也许是星星:好帅 从业者:给榜一点点关注 和主播聊两句呗!进群了解更多信息 立即进群 在房天下内打开此链接? 取消 确定 ...http://live.fang.com/liveshow/play/tuwenvod/1251953760-concatFile-ec778f1ca3aabaa17684a4d5c07d3f42t0/13/gz/wap/0/
2.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大道金沙洲金铂天地东侧约60米位置示意图...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大道金沙洲金铂天地东侧约60米的详细情况及周边环境,城市吧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示意图、交通指引、词条、问答以及周边地址名录等,让您轻松规划行程。同时,携程旅行为您提供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大道金沙洲金铂天地东侧约60米相关酒店预订服务,包括豪华酒店、精致客栈、舒适公寓...https://fs.city8.com/leisure/854g817136exb98294_address
3.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pdf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pdf,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 前言 广佛两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走在 全省前列 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强化广州佛山同城 效应 ,提升广佛发展水平 ,对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 济一体化,携领珠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424/8056121110002107.shtm
1.规划5号线设站!龙江龙峰山西片区规划出炉!定位“三生”融合区...根据公示,片区位于龙江镇的中西部,距离龙江中心城区约4公里,范围为广湛公路以南、龙山大涌以东、聚龙大道以北及金紫公园以西的 区域,规划面积为237.71公顷。 按照规划,片区定位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三生”融合区,规划居住人口1.51万人。 结构方面,将规划总体形成“一廊、两心、五片”的功能结构:“一廊”指山...https://m.leju.com/news-fs-7264883504092335760.html
2.世联佛山大良云近东区市综合体项目前期定位及物业发展...谨呈:美的地产 从镇区走向城央 大良云近东区项目 前期定位及物业发展建议 世联地产 2010年12月 商业秘密声明 本文内包含的资料属于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的商业机密,一旦泄漏,可能被商业竞争者利用。因此本文档内容仅限于对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作投标之用;除此之外,不得私自发布、使用和复制文档的任何...https://doc.mbalib.com/view/0bc209fe7233d92dab33bc2d91d65589.html
3.金沙洲7区域规划 编辑 金沙洲地处广州最西边,四周被珠江包围,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万人,是广州市政府的经营性土地重点储备项目之一。未来将可提供1.6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319万平方米的住宅。是广州首个由政府主导的理想新住区。 金沙洲的最新规划中,将金沙洲明确定位为广佛都市圈的居住新城;将其建成为广州市最...https://baike.sogou.com/v8192020.htm
4.「位置全曝光!南海区2035年教育规划出炉!257所学校」1所位于大沥金沙洲板块,天天顺景酒楼东侧的地块,金铂天地以南,临近海北中学。 2所位于大沥黄岐板块,其中之一位于大转湾夹板装饰材料城的北侧;还有1所则是高村规划新建完全中学,即初中+高中。 里水片区: 里水镇规划新增高中2所,其中之一,便是此前已开展前期的石门第一中学,根据此前消息,项目定位为十二年制公办学校...https://fs.fccs.com/news/202305/9081414.shtml
5.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关于广州2011(五)十二号线:由浔峰岗至大学城南,长约33.8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加密中心城区线网,优化线网换乘条件,可将南端四号线客流和西端金沙洲客流快速引入中心区。 (六)三号线东延:由番禺广场至海傍,长约9.6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改善番禺东部交通条件,满足广州新城客运交通走廊需求,尽快形成三、四号线换乘的网络化运营...https://blog.csdn.net/jim8757/article/details/52747885
6.佛山购物商场有哪些佛山商业广场在哪个位置→十大品牌网据CNPP编辑了解,佛山王府井紫薇港以“都市游乐生活地”为定位,集合零售、主题餐饮、一线潮牌、生活服务、家庭亲子、运动潮玩等业态,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微旅+文娱+健康+美食+购物多元一体的城市生活中心。 ●金沙洲广百广场 金沙洲广百广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峰洲社区里广路2号,项目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https://www.cnpp.cn/focus/518450.html
7.广州佛山沉香岛大桥规划公示,居民:担心破坏鹭鸟沙洲中国政库据了解,这座沉香岛大桥已经规划了十多年。2007年,为了解决金沙洲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金沙洲综合交通规划》(2007)出炉,规划中金沙洲往广州方向自北向南将有沉香岛大桥、北环高速、金沙洲大桥、大坦沙大桥四个主要通道。然而十几年过去,沉香岛大桥和大坦沙大桥两处工程仍然在规划当中。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94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