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骤降,65岁的王大爷就想着去泡个热水澡暖暖身子。刚洗完头的他,在浴缸的暖水里泡着,整个人都暖呼呼的。
大概泡了30分钟,王大爷突然感觉头晕眼花,整个人都不太对劲,刚想起身出去,结果刚站起来就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送到医院的时候,王大爷已经失去了意识,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才在“鬼门关”前拉了回来,但也落下了后遗症。
一、秋冬洗澡,心脑血管患者为什么不能先洗头
对于健康人来说,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即先洗头,后洗身体,最后洗脚,是一种自然的习惯,然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洗浴间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这种洗澡顺序可能会引发身体问题。
因为当热水突然从头部淋下时,热水会刺激头部血管扩张,导致身体表皮中的血管充血。由于人体血液总量是有限的,大量血液会从内脏转移到体表,可能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出现短暂性的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头晕、胸闷等症状,增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我国,大约有10%-20%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在洗澡时发生脑血管意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寒冷天气时洗澡时,可以考虑调整洗澡的顺序,以减少对血管系统的突然刺激,降低风险。
建议在洗澡前先用热水冲洗脚,等脚部感到暖和后再慢慢将水往身上淋。这样可以使身体经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清洗身体时,最好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然后再洗身体,最后才洗头。这样的顺序,可以减少热水对头部血管的突然刺激,有助于避免可能导致短暂性缺血和缺氧的情况发生。
二、早上洗澡和晚上洗澡,哪个更好?
有人习惯白天洗澡,认为洗完澡后整个人都更精神有活力。而有的人习惯晚上洗,认为洗完澡身体暖呼呼的睡觉刚刚好。那么,究竟早上洗澡还是晚上洗澡好呢?
1.空腹时别洗澡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名誉主委温长路指出,洗澡应该在吃饱之后进行,而不要在空腹时进行。
最好是在用餐后休息一个小时再洗澡。这样做可以确保充足的能量供给,避免因饥饿引起的无力、眩晕、甚至休克等身体不适症状。
2.喝酒后别洗澡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杜作义表示,在酒精的刺激下,血管会轻度扩张,导致血压降低。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洗澡,血液往体表转移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血压降低的风险。血压降低可能导致血流供应无法满足体温调节的需要,容易引发晕厥等不适。
3.运动后别洗澡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朝晖提醒,运动后应避免立即洗热水澡。
热水的刺激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肌肉和皮肤增加,从而导致其他器官的供血不足,尤其是心脏和脑部。
三、天冷了,多久洗一次澡比较好?
在寒冷的冬天,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教授杨希川建议,可以选择每隔2~3天洗一次澡,但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或者生活在广东、海南地区的居民,可以选择每天洗。
1.洗前先“预热”
由于冬季室内和浴室的温差较大,建议在洗澡前做好身体和浴室的“预热”工作。在没有暖气的环境中,最好先进行一些原地踏步、扭腰、搓脚等活动,同时提前几分钟打开浴霸,使身体适应即将进行的温暖洗澡。
2.少用沐浴液
由于冬季气候较为干燥,过多使用沐浴液等清洁用品可能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瘙痒。建议将沐浴液等清洁用品的使用频率控制在一周一两次,或者仅在手肘、脖子等容易脏的部位使用。
3.备个板凳别锁门
此外,在自己洗澡时也不要锁门,以免在发生意外时影响他人的及时救助。
4.换衣服别着凉
从温暖的浴室回到相对较低温度的室内,如果身上没有保暖的衣物,血管可能受冷刺激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建议换衣服时确保身体保暖,避免着凉引起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