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恤孤院路24号,是一栋前后有花园,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三层小洋楼,它就是已经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简园。简园的主人不简单,他们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实业家、我国著名的“双喜”香烟的创始人简照南、简玉阶。
简园
日本创业独树一帜
简照南原名耀登,宇肇章,号照南,广东南海县黎涌乡人,清同治九年1807年出生。父亲简汉达,以建筑为业。母亲潘氏。简照南是长子。
13岁时,简照南的父亲不幸病故,只得依靠简母印茶煲(用模具捏制泥茶煲)出售,广东凉茶盛行,茶煲销量好,勉强可以抚养5个儿子。
家道中落,简照南只得辍学在家。少少年纪无所事事便和村中一群失学少年游手好闲,有一次因与邻家男孩发生磨擦,简照南不慎失手打伤了对方。对方父母找到简母要“赔汤药”(赔偿医药费)。简母印茶煲是餐揾餐食,何来钱赔?对方父母火气难消,把简母已印好准备拿去换钱的泥茶煲通通打烂,悻悻而去。泥茶煲一毁,当天一家人便无米下锅,母子抱头痛哭了一夜。从此以后,简照南明白生活艰辛,便不再惹事生非,他白天去山岗扭竹叶、拾柴枝,晚上则重温旧日课本,勤奋写读。17岁成年了,母亲看看家乡的确没有什么能够让儿子发展的机会,便让简照南跟随在香港开店铺的叔父简铭石到香港做学徒。
简照南
简照南虽然读书不多,但勤奋好学,白天忙业务,晚上记账同时温习商务功课。几年以后,业务知识大进,店务了如指掌。简铭石很欣赏这个侄子,便把日本方面的帐款收取业务全权委托简照南办理。
经过若干年的经营,简照南积累了相当经验,也攒下多少资金,年轻人总是雄心勃勃想显示自己的才华。他对叔父说:“商场争利,眼光须放长远。如今各国商人均争夺中国市场,我们所经营的瓷器贩销,区区不足以制胜。我想自树一帜,与各国争一高低。”叔父听后十分赞赏,便资助资本。让简照南在日本神户开设了专营海货布匹等进出口货物的东盛泰批发商号。
简照南的生意发展很快。光绪十九年(1893),还把二弟简玉阶带到日本学生意。约7年后,又在香港开设怡兴泰商号,经营土洋杂货,由弟弟简玉阶主持店务。由于经营精明,业务发展快,数年后,已经有相当基础的简照南又把目光投向航运。他创立顺泰轮船公司,租船行驶越南、缅甸之间。看看航运生意不错,便投巨资随购置巨轮一艘起名“广东丸”,往来日本、暹罗、安南,远及欧美各大埠。由于当时清朝政府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不能领取公海航行执照。无奈之下,简照南便加入了日本籍,取名松本照南,向日本政府注册,以领取执照。通过经营航运,简照南得以“周知环球风气与所以致富强之术,由是心胸益阔,智力日增”。照此发展,或者中国多个船王,可惜不久之后,“广东丸”号轮船遇事沉没,简照南资本无归,无力再置新船,便放弃了航运业,转向其它实业。
创办“南洋”披荆斩棘
1881年,美国工程师詹姆斯·邦萨克发明了连续生产型卷烟机,这个机器每分钟能加工200支长度统一、直径一致的机器!,这直接催生了现代烟草业的繁荣。一个名叫詹姆斯·杜克的美国烟草企业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找到发明者买下了专利。有了自动卷烟机以后,杜克创办了英美烟草公司,它很快成为全球烟草业的霸主。踌躇满志的杜克就让人给他一本世界地图。当地图展开之后,他翻看的不是地图,而是下面的各个地区的人口说明,很快他发现了在亚洲地方一处雄鸡形的国度下面一个传奇般的数字,“人口:4.3亿”。杜克说,“那儿就是我们要去推销香烟的地方”。他指的“那儿”,便是中国。
1902年,英美烟草在上海陆家嘴设立工厂,开始了杜克期盼中的远东征服。
简照南看到外国烟草公司每年“攫我千万金钱以去”,甚感痛心。他觉得国人应携手“杜塞漏洞,挽回利权”。当时中国人看见烟草厚利,纷纷集资创办烟厂,例如上海有三星烟厂、德麟烟厂,北京有大象烟厂,天津有北洋烟厂,简照南深受鼓舞,刚好,他在日本曾结识日本川井烟厂一个技师,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简照南潜心研究制烟工艺,颇“得其窍要”,于是,决心创办烟厂。但当时简照南兄弟手上仅有4万多元,开办烟厂资金不足,幸有好友越南华侨曾星湖大力帮助,代募外股,叔父简铭石也鼎力支持,东凑西凑,共筹得10万元。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宣传画
经过一番筹备,简照南于清光绪三十—年(1905)在香港成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白鹤”牌卷烟。
“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一问世,“英美”便意识到来者不善,剑拔弩张千方百计企图把“南洋”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借口“南洋”所产的白鹤牌香烟与其出品的玫瑰牌包装纸颜色相同,诬告“影射”英美同样包装,由香港殖民政府出面,强行集中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两千多元成品焚毁。简照南被迫改出“双喜”和“飞马”两种新牌子。由于物美价廉,这两种新品很快在市场上走俏。“英美”又借词当时“南洋”最畅销的20枝圆装“双喜”牌与其出品的“三炮台”香烟装潢相似,警告“南洋”,要求立即停售“双喜”牌香烟,否则控以冒仿商标罪。同时,又耍出流氓手段,派员分别威胁香港和九龙各烟贩,禁其售卖“南洋”香烟,倘仍售卖,即提出控告。慑于“英美”势力,各地烟贩都不敢公开陈列“南洋”出品的香烟,只藏在柜内待沽,或全部停售。
遭此“封杀”,“南洋”终因资本亏蚀殆尽而忍痛于光绪三十四年(1905)宣布公司清理拍卖。简氏兄弟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首遇挫折。
叔父简铭石得知侄儿的遭遇,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以自己名义用9万元买入“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再交给简照南兄弟经营,鼓励他们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简照南对公司进行了改组,易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公司以简照南为总司理,简玉阶为副司理。
简玉阶
1909年2月,“南洋”第二次正式营业。不过,虽然换了名字,但公司仍然背着欠债十余万的包袱。开源节流,简照南让弟弟简玉阶利用老关系,重新到马来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公司香烟。又在泰国开设怡生公司,重操瓷器旧业。因为熟门熟路,而且许多都是老顾客,业务很快铺开,而且十分顺利,不久便清还了所欠债务。与此同时,“南洋”也在卷烟市场站稳脚跟,1911年,“南洋”的出品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当年获利约两万元。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海外爱国华侨大受鼓舞,国货顿时畅销。“南洋”的香烟开始在南洋群岛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牌1000箱(每箱5万支)。业务大增,简照南便决定结束马来亚土洋杂货商务,召简玉阶回港全力搞好“南洋”;马来地区的纸烟推销业务,交后来由家乡出来的五弟简英甫负责。
1914年,第—次世界大战爆发,“英美”公司的原料和生产也大受影响。简照南不失时机地扩大业务,几乎把所赚利润又全部作为新投资,投入再生产。1914年以后,“南洋”的营业额不断扩大,分支机构遍布南洋各地,国内的代理点、商不断增设。1915年,“南洋”在香港的鹅颈桥兴建了9000平方米的制造厂,工人增加到1000多名,日产香烟500多标准箱、香烟600万枝,出品达11种牌子,其中著名的有“飞艇”、“飞马’、“双喜”几个牌子,年贸易额达230多万元。自1916年起,每年盈利达100万元以上。“南洋”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1917年,“南洋”在上海设厂,打开新的发展局面。简照南在经营上十分重视推销人材,认为“纸烟生意,全靠人事得来”。因此用人不拘一格,甚至“向在‘英美’之能手”,他也照挖墙脚,聘为推销员。由于质量保证、而且用人得当,上海厂的香烟出品,销路极旺。1918年,盈利200余万,营业额达1400余万元。同年,简照南改上海厂为总厂,香港为分厂。
随着“南洋”的业务扩大,对南洋的打击接踵而来。
“南洋”揭露了“英美”企图打垮“南洋”的阴谋,各界人土闻悉,群情愤慨,舆论哗然。国内工商团体文电交驰,纷纷提供证明。在海内外人士的支持下,5月28日,简照南迅速办妥脱离日籍手续,在报纸登出“简照南启事”,社会各界对“南洋”的支持更日高一日。1919年10月,“南洋”申请回复注册,获得批准。至此“南洋”又一次取得对“英美”反击的重大胜利。
通过这一次激烈的斗争,简照南认识到:只有依靠国民,争取海内外同胞的支持,才能把握胜券。于是,“南洋”决定向社会公开招股,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扩大和改组。
支持进步造福社会
1919年10月,简照南向社会各界宣布:“照南昆仲鉴于外侮之频仍,以为一家公司惧难久持,不如公诸国人,俾同胞咸获投资,合群策群力共策进行。”简氏兄弟的抉择,得到广泛的支持,招股进展十分顺利。新公司资本总额达到1500万元,简氏兄弟占60.6%,重新定名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各方代表公推简照南为永远总理,简玉阶为协理。
其后数年,“南洋”发展更加迅速,从新公司创立至1923年,每年盈利均达400余万元之巨。至此,“南洋”发展为民族资本中最大的烟草制造企业,简照南也成为当时首屈—指的华侨巨商。
事业的成功让简照南雄心勃发,1922年7月,简照南与刘晓齐等发起创办上海东亚银行,任该行董事。由于在实业界的卓著声望,简照南还出任上海总商会会董和上海华侨联合会董事等职。
简照南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有切身体会:作为“大清”臣民、他不能像其它国家的国民那样领取公海航行执照;作为“大清”侨民,他在海外社会也总是抬不起头。而几乎与他开始从事工商业的同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也在蓬勃发展。简照南十分清楚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无疑是符合包括自己在内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孙中山发动侨胞回国振兴实业的号召,也完全符合自己的志向。因此,他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直热切关心和由衷支持。
1909年至1910年间,孙中山为发动起义来往于新加坡和南洋各埠,向华侨募款,筹备起义经费,并派陈炯明到香港募款。当时“南洋”刚刚第二次复办,业务尚未开展,资金并不宽裕。但简照南毫不犹豫拿出一笔巨款,让其族伯简昌达亲手交与陈炯明。
1906年版的双喜烟
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决定于8月1日召开国会,南北暂时合作。在南方的进步党和原国民党议员准备前往北京参加国会复会会议,简照南当时正在上海筹备设厂事宜,闻讯十分高兴。7月20日,他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名义与上海金星保险公司联合举行欢送议员大会,邀请孙中山出席并发表演脱。孙中山在会上发表了中国宪法宜采取五权分立的原则的演说。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设总统府于广州观音山南麓。简照南在上海得知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十分兴奋。当时总统府要成立卫队,一时找不到可靠人员,简照南即从“南洋”工人当中挑选10人,南下广州参加总统府卫队,投身革命。孙中山与简照南个人之间也过往甚密。在上海期间,孙中山曾手书《博爱》条幅送给简照南。
简照南的“南洋”事业,一直得到人民的支持,而对人民的公益事业,他也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因此,凡公益事业,他必慷慨解囊。1915年,广东发生特大洪水,灾情严重。他独力组织救灾机构,地点设在广州西濠口的“南洋”香烟批发所,召集所有推销人员停止营业,全力以赴搞救灾,购米发放灾区。他在越南从事米机业的堂弟简孔昭(简铭石之子),恰好有二、三十万斤安南米运到。简照南决定全部用作赈灾,以原来运烟的“大南洋”号船和购买的小火轮投入运输,直接把米分运到广东各处灾民手里,救灾规模颇大,大获社会好评。1920年,北方各省荒旱成灾,简照南前后共捐出十万元。以后,举凡各省水旱之灾,他必“每举一事,所捐动以巨万计”,历年所捐的省份计有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湖
南、湖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云南、贵州,广东等省。
简照南自幼失学,深知国家兴盛,须靠知识和人才,因此十分重视作育人才的学校建设。他分别捐助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昌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学府上万巨款,又资送欧美留学生四十五名,每名全包四年所需费用,这笔款项,从少计之也要一、二十万元。其它捐助海外华侨中小学校、族学、女学,教育职工子弟、孤儿教养院、贫民教养院、残废收养院乃至诸社团等,不胜枚举。
1920年母亲病逝,临终遗训修谱建祠,照南兄弟随即捐出修谱银一万元,建祠银十万元。平时简照南也经常济贫救急,同乡和族人多受其惠,对他十分敬重,称之为“简老先生”。
1923年10月28日,正当“南洋”业务迅猛发展之时,劳累过度的简照南胆疾并发,在上海病逝。亲朋友好和侨胞的唁电像雪片一样飞到上海,对这位中国实业界泰斗的过早逝世,表示了深深的痛惜和悼念。
薛觉先巧助“白金龙”
简照南去世后,简玉阶主持“南洋”的总经理。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引发一场提倡国货的运动,简玉阶抓住机会,在上海浦东和汉口增设分厂,并在在烟草产地、并位于铁路线上的河南许昌、安徽凤阳、山东潍县3地设立烤烟收购处和复烤厂。汉口分公司所在的南洋大楼,曾为武汉国民政府所在地。
1930年,“南洋”推出新烟“白金龙”,其利用粤剧的宣传手法教人拍案叫绝。当时名伶薛觉先的觉先声剧团,名扬省港澳。“南洋”请薛觉先编一出《白金龙》新戏,希望以此打响“白金龙”的品牌。薛觉先与编剧根据美国电影《郡主与侍者》的情节,改编成新戏《白金龙》,剧中主角亦名白金龙,由薛觉先饰演。薛觉先还在此戏中作了艺术上的革新,集中外艺术表演手法的大成,令观众耳目一新。《白金龙》在广州长堤的海珠大戏院首演时,“南洋”特地送上舞台大幕,上面绣上“观白金龙名剧吸白金龙香烟”的大字;观众进场时,公司派人在入口处免费赠送白金龙香烟一包,引来一时轰动。由于《白金龙》剧情曲折,演艺精湛,场场满座,持续上演了一年;还将主要唱段灌录了唱片,后来还拍成电影发行海内外。薛觉先的“白金龙”形象享誉遐迩,白金龙香烟也因此名扬几十年。
1937年,宋子文的官僚资本乘虚而入,取得了“南洋”的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宋子文自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变成了一个“设计委员”,被挤出了公司的决策层。不久,“南洋”的机器设备被侵华日军所毁,烟厂蒙受了巨大损失。简玉阶接任南洋烟草公司总经理。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入上海。南洋烟厂迁至胶州路。日伪以“中日经济提携”为由,对简玉阶进行拉拢,简玉阶深居明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给民族工业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1951年2月,“南洋”转为公私合营,公推汪道涵为董事长,简玉阶为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受聘为总经理。1960年,“南洋”董事会决定,委托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代管其香港厂。与此同时,“南洋”设在各地的烟厂和办事处都分别划归当地政府管理。
广州卷烟二厂的前身,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制造厂
作为“南洋”的创始人和中国民族工业开创者之一,简玉阶得到中央政府和全国工商界的认同和赞誉。1949年9月,简玉阶作为全国工商界15名代表之一,应邀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1954年9月,简玉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外,简玉阶曾出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要职。随后被任命为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后又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至1957年去世,终年80岁。
而简氏兄弟创下的“双喜”“白金龙”等牌子香烟也成为经营至当代的中国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