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实施1周年。记者注意到,我国多地都在探索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也就是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而伴随着健身圈的建设,有一类价格亲民、场地不大但设施齐全的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很多城市。
出门下楼、刷脸进入、扫码启动跑步机后便能畅快开跑。眼前的这个健身房,前身实际上是一个闲置的架空层。在湖南长沙的这个社区,工作人员考虑到现有的健身场地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便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征得整栋楼全体居民同意后将这里改为共享健身房。
价格亲民、设施齐全、无人推销,自从楼下有了这家社区共享健身房,湖南湘江新区的小区居民便有了一个健身运动的好去处。
在上海市,许多地方也开设了社区共享健身房。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彭浦新村社区,记者看到,即便是工作日下午也有不少市民来到这里运动,这个共享健身房内配备了跑步机、椭圆机、划船训练器等器械,满足不同健身人群的需求。
建设“共享健身房”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记者在多地了解到,政府出资建设的共享健身房大多是由社区免费提供闲置场地,企业提供技术和运营支持,因此有的共享健身房每月只需几十元,还有的“一元一天”。全商业化的共享健身房,单次的健身费用也大多十几、二十几元不等。
专家介绍,共享健身房的核心优势在于物美价廉,普遍是按照训练次数或训练时长收费,与传统健身房售卖年卡、季卡不同,再加上有的共享健身房还有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使用费用大幅度降低,也极大降低了公众参与健身的门槛。
无人值守降低管理成本安全保障重要凸显
尽管共享健身房在建设运营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低廉的价格深受居民喜欢。同时,记者还观察到,共享健身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依托智能化设备,实现了无人管理模式。
在社区共享健身房里,大多是无人值守的运转模式。在这块后台大屏幕上,循环显示着长沙所有场馆内的2000多个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几乎覆盖了场馆的每个角落。
不过,“无人值守”模式较难实现私人订制的健身方案,这是和传统健身房最大的不同。传统健身房通常提供更加高端的健身设备、专业化的私教课程和个性化的会员服务。专家认为,共享健身房和传统健身房也并非是完全替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