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市场下沉,农村电商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数据中心等机构的数据显示,农村线上消费增长较快,新业态新模式下沉,农村服务消费不断升温。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需要。
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消费者更倾向于在保持品牌品质的同时,追求更合理的成本价格。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消费决策,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整个消费市场的风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认为,疫后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这实际上提高了对供给端的要求,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不断成熟的形势下,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对整体消费市场降本增效会有更好的提升作用,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机构:
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助力农村消费升温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数据中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农村线上消费增长较快,新业态新模式下沉,农村服务消费不断升温。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县域整体销售额46890.15亿元,同比增长9.20%,其中服务销售额15183.30亿元,同比增长16.49%,县域服务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城市服务产业要素加速下沉,主题乐园、零售贩卖等成农村消费新选择,农村服务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农村农产品销售加速上行。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653.95亿元,同比增长10.59%,“地标农产品”成销售“主力军”,随着即时零售新业态助力,半日达、次日达“新鲜”送到家,土特产配送更显便捷、高效。
从消费热点来看,手工、农家、老字号搜索热度最高,农产品也借助“内容+直播”方式加速上行,全国农产品直播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9.56%。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优势,实现数字赋能农产品上行。
中国移动研究院:
以消费新画像牵引供给侧创新
中国移动研究院3月14日发布的《2024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民众的消费内容诉求出现四大变化。第一,健康消费走向全龄化、数智化,健康消费的主体从中老年群体转向全年龄段,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管理的整体性、智能性和便捷性。第二,个性价值诉求驱动兴趣消费增长,兴趣爱好从工作学习之余的放松调节,转变为消费者认识自己、实现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第三,绿色消费从理念倡导走向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从理念倡导深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消费层面。第四,感知度提升呼唤科技消费更具温度,AI等科技从“幕后英雄”走向台前,成为消费者能够直接感知的核心要素。
报告认为,企业要创造新供给、开展微创新、内化新观念、增强软实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一是将硬核科技创新转化为市场产品和服务,实现新的价值创造;二是以微创新的形式快速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品质的需求;三是把握健康、绿色、科技等消费领域呈现的新特点,寻找契合消费需求的新增长点;四是打造有科技、有温度的品牌,真正释放消费潜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
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认为,消费的恢复是渐次的过程,出行旅游等接触性消费恢复速度加快、恢复程度加深,疫后疤痕效应逐步消失,给我们更大的信心;同时,消费市场中国货、“国潮”取得了长足进步,国货、“国潮”品牌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品牌的可选择性也不断增多,预计国货、“国潮”出海将为消费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