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网上购物“障碍”重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时,却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鸿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4日公布,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
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
壹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
1.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
2.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组织、引导、便利城乡社区组织、机构和各类社会力量,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等设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上门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
3.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好帮助老年人应对工作。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中,需采取必要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要在应急预案中统筹考虑老年人需要,提供突发事件风险提醒、紧急避难场所提示、“一键呼叫”应急救援、受灾人群转移安置、救灾物资分配发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服务。
贰
增设“一键叫车”保留使用现金
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
4.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5.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6.提高客运场站人工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场站及轨道交通站点等窗口服务,方便老年人现场购票、打印票证等。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窗口要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和帮助。
叁
保留人工窗口鼓励人脸识别
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
8.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鼓励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
9.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搭建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等服务。
肆
不得拒收现金
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
11.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完善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推动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购物平台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家政、生活缴费等日常消费。
伍
便利老年人文体活动
13.丰富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智能化渠道。引导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文体和旅游类企业提供更多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帮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线游览、观赛观展、体感健身等智能化服务。
陆
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
15.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实体办事大厅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设置现场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推广“一站式”服务。
柒
开发便利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
16.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积极开发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标准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适老产品设计、研发、检测、认证能力。
18.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加强偏远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宽带网络覆盖。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资费优惠,合理降低使用手机、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电信服务。
19.加强应用培训。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鼓励亲友、村(居)委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帮助。引导厂商针对老年人常用的产品功能,设计制作专门的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
20.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将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推动各类教育机构针对老年人研发全媒体课程体系,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新闻链接
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激活社保卡
涉事银行道歉
11月21日,湖北广水有网友爆料称,一位94岁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为了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银行进行现场视频认证。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老人的家属正抱着老人在机器前认证。94岁的奶奶年岁已高行动不便,不方便操作。老奶奶被抱起来,膝盖弯曲,勉强进行人脸识别,十分吃力。
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其实银行是可以人性化的,应该对特殊人群提供照顾政策。有网友提出,能否关照一下老年人,让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进入社区,方便老人。
老人冒雨交医保
却被告知窗口不收现金
近日,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去交医保,却被告知窗口不收现金,只能手机支付。
11月2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一老人因用现金交医保被拒而引发广泛讨论并登上微博热搜。据报道,这位湖北宜昌的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却被工作人员拒收现金:“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事件发酵后,宜昌市医保局回应:医保征收主体是税务部门,乡镇和村一级有代收代缴职责,可以用现金、银行卡、手机App等,方式有很多种。
华商报一直在努力
>>新华时评
破解数字化社会的“老来难”
民间传唱已久的《老来难》,历数了传统社会老年之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是要解决数字化社会新的“老来难”问题,为老年人搬掉一大块“绊脚石”,促进老人融入智慧社会。
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红红火火的在线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长板”,而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是长板上的弱点。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是拉长板和补短板的辩证统一。
智慧社会、数字强国,一个人也不能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巨大机遇。从医疗保健到养老休闲,老年人对智慧社会生活有迫切需求,也有美好向往。我国有超过2.5亿60周岁以上人口,这既带来巨大的“数字鸿沟”的挑战,也蕴藏着海量的“数字桥梁”新基建潜力。
从智能康复穿戴设备到地理位置定位的传感器,科技创新正在改变老年人的生活,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机会在“银发浪潮”中把数字化的“绊脚石”变“垫脚石”。据新华社
编辑:曹静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网络连接你我他清朗网络靠大家
球衣是最好的礼服!赵丽娜身穿国足球衣领奖,并为国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