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到2025年,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0%,基本养老服务有效强化,为老服务更加专业,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养老服务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养、护、医、康、乐”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5个行动,完成20项重点任务。

(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

着力解决我市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与迅速激增的养老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按照“一社区一站点、一镇街一中心、一区县一院”要求,加快设施建设和薄弱机构改造,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广覆盖、成体系、均衡化布局。

1.配建一批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站。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每个社区至少配建1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上门服务等基本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健全完善新建住宅小区与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四同步”工作规则,严格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区县(开发区)民政部门要参与评审验收,并无偿接收配套设施。已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建设标准的,由区县(开发区)通过回购、租赁、置换等方式进行配置完善;规模较小具备集中建设条件的住宅群,可采取集中配置方式,确保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筑面积均不少于300平方米。到2022年,全市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287个、提升改造397个,区县(开发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实施,下同)

2.建设一批综合性镇街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设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力争每个城市街道办辖区至少建设1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运营家庭养老床位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机构养老床位不少于3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0%。有条件的镇也要积极建设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对未达标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原则上所有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均应由养老机构运营,重点为本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托照护、喘息服务、术后康复等服务,实施“中心带站点”运营模式,将服务辐射至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镇街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层面养老服务站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到2022年,全市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6个。(市民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改造一批护理型敬老院。将区县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民政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基础指标》,对敬老院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开辟失能照护单元,增设护理型床位。鼓励有条件的敬老院在满足特困人员入住需求的前提下,将空置床位向社会开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敬老院编外临聘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到2022年,全市13所敬老院改造提升基本达标,每个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满足有意愿入住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养老服务功能提升行动

10.强化综合监管和信用建设。制定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措施,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对养老服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建立“养老服务+信用”机制,建立覆盖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和信息公开。到2022年,基本建立养老服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被纳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养老机构及服务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惩戒。(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机制,夯实区县(开发区)的属地管理责任、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养老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大督查检查和执法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存量民办养老机构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针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整改。持续推动解决因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手续问题未能通过消防审验的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市民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托管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试点,以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为重点,探索出农村互助幸福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积极扶持各类为老服务组织开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大力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到2022年,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养老服务市场发展行动

14.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及时向社会公布我市养老服务供需信息、项目投资指南。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并支持其可持续发展。支持境内外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已经在其他地方取得营业执照的养老服务企业,不得要求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设立子公司。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到2022年,各区县(开发区)至少引进或培育2—3家规模化、连锁化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深化养老服务业态融合。促进养老服务与教育、文化、健康、旅游、家政、物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文娱活动、健康养老、养生旅游、居家养老等服务。完善“区(县)—街(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学习网络,将老年教育延伸至社区养老服务站。支持各类办学主体参与老年教育,开发老年教育产品和培训课程,发展老年数字教育新业态。充分发掘西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重点围绕“旅养、文养”,开发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和老年文化旅游项目。支持物业企业、家政公司等服务企业及驻地单位面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支持西安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面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服务。到2022年,培育3—5家物业服务企业成为市级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企业,各区县(开发区)至少形成1个“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典型。(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养老服务要素保障行动

聚焦要素短板问题,完善土地、人才、资金等扶持政策,着力构建系统完善、衔接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要素支撑。

19.充实养老服务工作力量。按照养老服务对象的数量、需求等因素,健全完善养老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开展养老服务所需的岗位和人员,选强配齐市、区县(开发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工作力量。各区县(开发区)要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在街(镇)设立养老服务专职管理岗位,在社区(村)配备养老服务督导员,确保基层养老服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支持。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养老服务发展资金,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类奖补政策,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做好养老项目库建设,对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产权清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养老服务机构,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投融资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市安居集团拓展业务,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参与全市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各级政府要把养老服务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养老服务财政投入,要将不低于55%的本级福彩公益金留成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市、区县(开发区)要将养老服务业务经费纳入本级部门专项经费。鼓励商业银行与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推出符合养老服务机构需求的担保贷款产品。鼓励企业、慈善组织及个人设立养老领域慈善信托,开展养老服务慈善项目。(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安居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西安市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全面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落实。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要求,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任务,参照市级做法落实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切实抓好任务落实。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养老服务重点工作全面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督导机制,定期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督导考核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以区县(开发区)为单位开展年度基本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对完成任务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资金、项目等倾斜;对工作进展较慢、考核评价靠后的,采取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整改。

附件:1.西安市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

2.市级各部门重点任务分解表

3.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分解表

4.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5.敬老院改造提升基础指标

附件1

2.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存量房屋以及社区用房等举办养老机构,所使用存量房屋在符合详细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条件下,可在五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

3.存量土地改变用途用于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经审查符合详细规划的,应依法依规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建成的养老服务设施由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使用的,原划拨用地可继续划拨使用,不增收改变规划地价款。

(市资源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5.对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并向民政部门备案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各类养老机构,为收住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免征增值税。

6.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可以享受以下税费优惠政策:(1)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2)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3)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免征契税。(4)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房产、土地,免征不动产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确因地质条件等原因无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5)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自有或其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7.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并经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养老服务机构,其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收入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

8.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1)资源规划部门收取的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耕地开垦费、土地登记费。(2)住建部门收取的房屋登记费、白蚁防治费。(3)人防部门收取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设立的涉及养老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或其他社会力量利用非财政资金举办养老机构,在本市范围内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0000元建设补助,通过租赁或改扩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5000元建设补助。养老机构建设补贴优先支持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所需资金由市和区县(开发区)按照5∶5的比例承担。试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补助可参照改扩建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执行。

10.支持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市级给予最高1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优先支持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此项补助不与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重复享受。

11.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市级给予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提升改造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市级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12.支持敬老院改造提升,市级按照敬老院改造提升实际投入的30%予以补助。

13.支持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对符合标准的新建老年人助餐点,市级给予最高10万元一次性补助。

14.支持开展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脱贫人口、低保对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农村家庭改造按每户不超过2000元,城镇家庭改造按每户不超过4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所需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开发区)按照5∶5的比例承担。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对在全市范围内经营养老机构3家以上或连锁经营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家以上,服务质量良好的养老服务机构,经综合评定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

17.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补助标准。对已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每年给予1.5万元—10万元的运营补助。所需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开发区)按照5∶5的比例承担。

18.提高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补助标准。对已投入运营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每年给予1.5万元—2.5万元的运营补助。所需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开发区)按照5∶5的比例承担。

19.按符合条件老年人的实际就餐天数,给予老年人助餐点每人每天2元的就餐服务补贴。所需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开发区)按照5∶5的比例承担。

20.支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对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养老服务标准制定中排名第一的本市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市级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承担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且验收合格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市级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1.将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费用政府承担比例提高至70%。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支持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对三级甲等医院评选为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的每个项目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二级医院转型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每个项目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23.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内增设医务室、诊疗室、护理站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设立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补助;设立老年专科医院或一级以上综合医院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补助。

25.支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创建成功后,按照医疗机构等级分别给予每个机构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022—2023年市级财政共安排3000万元用于医养结合补助项目,具体补助办法由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另行制定。

(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护理岗位,对普通高等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或毕业一年内的往届毕业生,进入本市养老服务机构专职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的,给予本科及以上毕业生5万元、专科(高职)毕业生4万元、中职毕业生3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分3年,按照30%、30%、40%的比例发放。

27.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对连续在同一养老服务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按照初级至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岗位补贴。两年过渡期内未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每人每月补贴200元,两年后仍未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不再给予补贴。

28.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按每人2000元标准,依据留用人数给予一次性补贴。

29.对获得部、省、市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的护理员按规定给予3000—30000元一次性奖励。

30.放宽年龄限制,允许养老服务机构超龄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2.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与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同等补贴政策。

33.境外资本在本市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享受境内资本同等待遇。境外资本在本市设立的养老机构接收特困供养老年人的,享受运营补贴等同等优惠政策。

34.对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能力评估给予补助。

(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2

序号

任务内容

完成时限

配合单位

市民政局

1

每个区县(开发区)至少建成1所公办示范性养老院并投入运营。

2023年

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

2

建成86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28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提升改造39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2022年

3

13所敬老院改造提升基本达标,每个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

市发改委、市乡村振兴局

4

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

5

在城六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

市卫生健康委

6

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力量运营率达到70%。

/

7

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0%。

市市场监管局

8

全市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达到60%。

9

全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

市农业农村局

10

在曲江老年公寓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点。

2021年

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

11

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

市人社局

12

组织参加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将养老护理员竞赛纳入“西安市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对获得市级及以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的护理员给予一次性奖励。

持续性工作

13

修订完善《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市资源规划局

14

基本建立养老服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被纳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养老机构及服务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惩戒。

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

15

对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产权清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养老服务机构,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融资政策和资金支持。

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安居集团

市卫生

健康委

研究出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实施方案。

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

持续开展家庭病床试点,2022年在城六区启动试点。

市医疗保障局

市区两级至少各有1所直属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

积极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21年建设180个,2022年建设200个。

以居家老年人为重点人群,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研究制定西安市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方案。

市民政局、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打造5家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基地和10家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西安市公共招聘网开设“西安市养老服务企业服务专栏”,集中发布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名录,定期发布招聘需求信息。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敬老院编外临聘工作人员薪酬待遇。

市医疗

保障局

制定支持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医保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

完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做好准备。

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残联

市资源

规划局

将《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纳入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将养老服务设施项目用地矢量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建设管控。

在医疗卫生设施周边或交通便利区域规划布局一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十四五”期间每年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不少于300亩,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

2025年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制定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确保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市住建局、市民政局

市住建局

培育3—5家物业服务企业成为市级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企业,各区县(开发区)至少形成1个“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典型。

加强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

市残联

推动解决因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手续问题未能通过消防审验的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

市资源规划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要把养老服务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将不低于55%的本级福彩公益金留成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市、区县(开发区)将养老服务业务经费纳入本级部门专项经费。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

按照政策规定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市发改委

制定公办养老机构基本服务收费标准。

市教育局

完善“区(县)—街(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学习网络,将老年教育延伸至社区养老服务站。支持各类办学主体参与老年教育,开发老年教育产品和培训课程,发展老年数字教育新业态。

市工信局

全市至少创建2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2—3个示范街道,扶持发展5家示范企业。

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养老用品生产企业,引导企业和机构研发安全有效、适合老年人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等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市市场

监管局

加快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安全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对经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或备案的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收费按居民生活类价格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市委编办

按照养老服务对象的数量、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开展养老服务所需的岗位和人员。

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市商务局

研究制定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开展为老服务措施,促进家政服务企业面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

市文化

旅游局

围绕“旅养、文养”,开发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和老年文化旅游项目。

市统计局

定期发布西安市老年人口趋势分析预测。

市公安局

市大数据局

全市建成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

市税务局

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市安居集团

拓展业务,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参与全市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

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金融工作局

附件3

2020年

底老年

人口数

(七人普,

万人)

区县公办养老院建设项目

镇街综合养老服务

中心建设项目

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

农村养老

服务项目

新增养老床位数

(张)

底应有

公办养

老机构

床位数

底现有

公办

养老

机构数

(个)

底前

新建成

运营

镇街(个)

已建镇街(个)

建设任务(个)

社区(个)

未回

迁社区(个)

已建

服务站

社区数

未建

小计

敬老院

提升

改造

新建

新城区

12.8618

1286

108

96

27

25

52

500

1000

碑林区

15.2806

1528

98

莲湖区

18.2317

1823

200

131

127

31

20

51

550

1050

雁塔区

16.2636

1626

150

157

114

36

32

16

600

1100

灞桥区

9.0520

905

300

68

18

38

17

400

900

未央区

9.4096

941

201

76

40

阎良区

5.8582

586

250

350

临潼区

14.2493

1425

415

23

45

800

长安区

15.4538

1545

88

19

53

37

高陵区

7.6852

769

29

鄠邑区

9.5651

957

450

蓝田县

11.4778

1148

650

周至县

10.6374

1064

480

西咸

新区

19.8432

1984

280

142

81

42

高新区

11.4425

1144

70

41

21

经开区

5.7793

578

曲江

4.7625

476

浐灞

生态区

5.4506

545

28

26

航天

基地

2.2115

221

100

国际

港务区

2.0118

合计

207.5275

20752

3375

184

33

86

44

1299

168

844

287

215

130

182

397

7300

7700

15000

附件4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配建指标

功能设置

服务内容

区县

(开发区)

养老院

到2023年,每个区县(开发区)至少建成1所公办示范性养老院投入运营;“十四五”期末,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本辖区老年人口的1%。与医疗机构合作或与医院毗邻建设,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和医生定期诊疗服务,接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具备专业照护能力,设置生活照护区、入住服务区、卫生医疗区、康复保健区、文化娱乐区等功能区域,同时设置失智老人照护单元。

以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为主,提供全托、失能失智老年人帮扶、专业术后和日常康复、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及管理等服务。

镇街

综合养老

服务中心

一般应为独立场所,建筑面积≥1500㎡,床位总数≥3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0%,可接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应设置托养护理区、生活照料区、休闲娱乐区、文化教育区、健康管理区、人文关怀区和运营管理区等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可设置老年用品体验区。

在为镇街辖区内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全托式集中照护服务的同时,面向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上门服务、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居家探访、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失能失智老年人帮扶、基础康复等服务。

社区养老

日间照料床位≥10张,原则上建筑面积≥300㎡,可接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应设置生活照料区、休闲娱乐区、文化教育区、健康管理区等。

服务对象主要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紧急救援、助餐、助浴、助洁、上门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

农村互助

幸福院

日间照料床位≥8张,原则上建筑面积≥100㎡。

应设置生活照料区、休闲娱乐区、文化教育区等。

为辖区内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定期探访、亲情联络、健康体检、生活照料、志愿服务、紧急救援等养老关爱服务。

附件5

一、建筑标准

1.入住对象用房抗震设防标准应为重点设防类。

2.建筑物耐火指标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3.室内通道和床铺间距应满足轮椅和救护床进出及日常护理需要。

二、设施设备

1.应配置包括给排水、采暖、通风、供电、安保、通信、消防、网络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2.入住对象生活用房应集中供应生活热水或配置制备生活热水的设备。

3.入住对象生活用房应配置衣物储藏空间和洗涤、洗浴设施,并宜内设卫生间。

三、院区场地

1.院区应设置通透式围墙或围栏装置,形成相对独立空间。

2.场地应包括院区道路、室外活动场、衣物晾晒场、停车场、堆场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供养对象从事作业劳动的场地。

四、用房功能

1.应设置入住对象用房,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

2.应设置管理服务用房,包括但不限于管理用房、附属用房。

3.入住对象生活用房宜与医疗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服务等设施贯连。

4.入住对象居室和休息室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

五、适老化改造

1.出入口、门厅应设置坡道。

2.平台、台阶、楼梯等设置应符合供养对象使用要求。

3.对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扶手、走道、电梯等设施和部位应实施无障碍改造。

4.地面做防滑处理。

六、照护型床位

1.应根据便于为失能入住对象提供服务和方便管理的原则设置照护单元。

2.照护型床位的配套设备包括生活照护设备、医疗设备、康复设备、安防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七、消防安全

1.对不需要设置自动消防系统的建筑,应当加强物防、技防措施,在人员住宿和主要活动场所安装独立式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装置,配备应急照明和灭火器材。做好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2.燃气设施使用正确,无私自拆、移、改动燃气装置的情况。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维护和保养燃气设施设备。

3.对电器产品及其线路、管路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22

八、信息化

1.应建立涵盖信息采集、能力评估、健康监测等基本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基本实现对院内老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敬老院信息化平台应留有接入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端口,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和动态管理。

24

2.院内应配套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入住的重点人员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和安全防护手环

THE END
1.AgeNews60岁+群体占新增网民的20.8%;量子之歌2024财年营收38...近日,泛华控股集团(简称:泛华)以旗下公司蓝十字健康为依托,拓展升级康养服务生态,引入AI人工智能,推出“蓝十字智慧居家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即应用新型AI智能硬件,实现安全隐患“零容忍”。针对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泛华康养服务推出的新一代智慧养老硬件,以人工智能赋能养老场景。其中,智慧健康守护仪,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睡...https://www.ageclub.net/article-detail/4305
2.政府扶持企业发力老年用品市场前景广阔【应对策略】政府发文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企业,明确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企业了解老人真实需求,研发专业产品兼顾性价比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达2.64亿人,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超5万亿元。“银发经济”为老年朋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https://m.gmw.cn/2022-04/13/content_1302896321.htm
1.龙哥风向标20230718~20230801GPT拆解大牛影库存盈利点:利用中国的视频号吸引外国人做生意,可以提供视频号营销服务,帮助外国人在中国市场推广产品或服务。 操作步骤: 确定目标客户群体,例如跨境电商卖家、外国企业等 制作视频号营销方案,包括内容策划、视频制作、推广渠道等 利用视频号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和发布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9151
2.《养老内参》2021年12月24日养老养老保险养老内参居家居家养老...面对90%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如何完善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打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日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多维度透视老年人居住“痛点”,聚焦“中国式”养老未来。 http://www.cnsf99.com/Detail/index.html?id=454&aid=100810...https://3g.163.com/dy/article/GS0OG0BI0514AAHG.html
3.水果店创业计划书(精选14篇)2、实施方案: 2—1,在初期直接找到货源地进货就可以摆摊卖水果,不需要较多的资金,门槛较低。 在中期根据初期积累的经验和对附近市场和竞争者的调查就可以开设较小的门面店,这时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一至两名合伙人,根据我对太原师范学院水果店的调查有一家水果店大约十平方米每年向学校交五千元,所以如果在学校启动...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1366.html
4.养老行业里「最赚钱」的两大市场?随着国家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的提升,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达到24600元,较2006年翻番有余,并且随着市场上消费品品种的多样化,老年人的消费行为特征也在发生转变。 一来随着老年人消费群体的增长,二来随着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的提升,老年用品市场也在逐步增...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2135545.html
5.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12篇(全文)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合力整治违规乱建公墓、违规销售超标准墓穴、天价墓、活人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强化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和丧葬用品市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pck7mo8.html
6.别让老年人成为“网络难民”,国办发文出手解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为老年人解决医疗、出行、消费等在内的各类服务保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APP注:随着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在为大多数人群的医疗、出行、消费等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老年...https://www.tmtpost.com/4862992.html
7.有关创业方案7篇②文案策划,站在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完成韩丽轩所要求的方案策划,具体如何实施,由团队自己策划、自己实施; (五)大赛的参赛对象:散布在优乐汇韩丽轩周围十余所高校的全部学生 (六)报名办法:本次大赛以团体名义参加报名,报名时应带上报名表到各校区摆点处登记报名。(报名表见附件一)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545076.html
8.养老动态习近平对老龄工作指示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京东在发布《2021老年用户线上消费报告》的同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国建筑(4.720, 0.06, 1.29%)装饰协会适老产业委员会及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全面服务老年人高品质生活的“暖阳行动”。(中国工商时报) 京东联合松下康养发布全屋关爱解决方案 打造居家安适养老新空间...http://www.bnu1.org/show_2425.html
9.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10期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3月9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5%(图5-3)。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https://www.pzhcdc.com/Article/View?id=7177
10.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14期(总期14期)在线培训课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18.html
11.为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民政部提出了17条措施(附全文)–医法...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大力推动安全质量隐患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塑造养老院“安全、诚信、优质”的服务品质,让老年人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民政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https://www.yifahui.com/2607.html
12.数衍科技智慧康养解决方案 通过数衍科技智慧康养数字化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呵护及起居行为的数字化 预约演示 智慧康养数字化平台 数衍科技智慧康养数字化平台基于公司核心数据采集技术,接口对接能力以及原创的智能硬件产品-智能地面,汇总日常起居数据、个人主数据、机构管理数据、其他设备采集数据等各类康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https://www.ddriven-tech.com/?page_id=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