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产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动物医学教学质量,促进动物医学的健康发展。
临床技能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临床技能和科研培训密切结合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临床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学生开设数据库使用课程,让学生能独立完成网上资料查阅工作。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布置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作业,还要开设各种科研实验设计等工作,在具体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播放临床病例视频,并开设临床病例分析讲座等。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合理的安排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兽医实践、养殖实践、国家方针政策宣传、科普宣传、智力支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严重的存在教学经费不足问题。以前,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大动物如马、牛、羊和猪等为主,后来逐渐演变成以小动物如小鼠、家兔、鸡等为主。过去每个学生基本都能亲自动手,现在很多都是教师示教有些甚至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实践。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突出实践教学的“611”培养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突出实践教学“611”模式的含义是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共8个学期,按实践教学模块分解成6个学期、1个学期和1个学期共三个阶段,整个实践教学贯穿其中,前6个学期的课程实验;第7学期的1~7周在校内进行跨学科专业综合实习,第8~17周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生产实习;第8学期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岗位试就业实习。根据不同阶段实践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
二、实践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认真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1.开设独立的实验技术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兽医专业学生能独立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工作,具备做临床医生的能力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将实验与理论分开,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技术课进行教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家畜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病理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家畜传染病实验、家畜内科实验、兽医寄生虫实验、家畜外科实验和家畜繁殖技术实验等。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保证兽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专业教师提前把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加以指导,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如家畜繁殖技术实验中的品质检验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围绕品质检验理论方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外观、密度、畸形率、顶体异常率、生存指数等)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更好地掌握品质检验的实践技能。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兽医临床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兽医方面的专题调查,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问题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此来组织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带领和指导学生到佳木斯附近郊区农村、养殖场开展畜禽疾病的普查工作,了解常见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畜禽舍环境卫生状况、畜禽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开展兽医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饲养过程中畜禽疾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认识社会,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
5.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一是制定毕业生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如何分组、每组学生人数及名单、每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每组指导教师、实习检查方式和实习考核方式等。从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方式、实习结束时实习报告的提交,到教师实习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严密计划。二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畜牧兽医单位或公司要求我校派实习生。我们选择实习条件好的、交通方便的单位或公司作为我校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三是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实习的纪律、态度、出勤和兽医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等四种形式。
三、专业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学师资水平方面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确保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根据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积极采取外校引进、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相互帮扶等途径,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的提高。目前动物教研室形成了完善的高学历、高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动物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38岁。45岁以下博士、硕士4人占人员总数4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人,占人员总数55%。学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教1名)。
四、教材方面的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层次既有本科也有专科,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66所高校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多个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比2013年又增加了28万,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动物医学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焕发青春”,但近几年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专业,也是一个受当下各大院校和国家农业部重视的一个专业,具有很大的竞争发展优势。本文通过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旨在根据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完善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为本专业就业指导提供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毕业生,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一、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二、分析讨论
1.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安排。从图1得出,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安排为就业和考研两个主流方向,而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明显远远大于考研比例,表明大部分学生已做好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并且希望在实践中锻炼打造自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较好以及人才培养的成功之处。而选择考研毕业生表示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选择出国和自主创业学生比例较小,反映了毕业生优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
2.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从图2得出,选择就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集中又分散”,集中是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及科研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这6种就业单位性质倍受青睐,毕业生分布比较集中,且尤以前两种比例最大,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比较明确;分散是指毕业生在这6种单位性质中分布较均匀,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多向性。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可以感受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强烈影响,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是非常现实的。
4.毕业生从事工作的区域。从图5得出近34.34%的毕业生选择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县级城市工作,由于地区差异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大学毕业生都不想在欠发达地区或一些职业工作,这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表明学生对工作地点的期望值较为现实,就业心态追求稳中求进。27.27%的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北、上、广”工作,反映了毕业生对快节奏生活和新环境的较强适应能力。与之比例相当的是到家乡附近区域工作,约占22.22%,反映了一部分学生致力于家乡建设,以安定稳定为第一的思想。还有小部分比例毕业生选择在大学所在地就业。
5.择业时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从图6得出,越来越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这说明学校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信息获得的重要渠道;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用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此外,基于以上问题的调查外,还有涉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调查,其中有28.04%的毕业生表示跳过槽,当问及跳槽原因时,有37.38%毕业生认为工作没有前景,一眼望到头,没有挑战性,其次是22.43%毕业生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更适合的工作。关于倾向于在求职中如何更好的凸显自己问题,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事先充分了解单位,表示自己有充分的兴趣和准备和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自己将是可塑之才这两方面。
7.调查小结。综上所述,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对目前就业情况满意,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毕业生择业时首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毕业生选取职业时多数从个人生存需要出发,但也有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个人人身价值,选择到基层工作,而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仍较小,侧面反映出毕业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以及追求平稳第一的心态。
三、改进措施
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虽然整体较好,但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大。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本科毕业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了专业的就业压力。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措施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
(一)增设创业课时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极少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所占比例相对较小,需要高校对其在这方面加强辅导和帮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毕业生招聘渠道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但途径较单一,以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为主。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它的实施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依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毕业生认为在求职中自身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影响最大,动物医学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21世纪谋职就业的必备条件。针对毕业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这一现象,在教学设计上可采取如下措施:
1.探索性实验教学。传统的课程实验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的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并无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验证性实验有无其不足之处,有无可改进之处,同时,鼓励学生每人针对该研究结论每人制定出一套实验方案,从实验材料的购进,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及确立,实验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每个环节出发,大胆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方法。
一、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预防医学教学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政策开发与制度建设是预防医学学科服务社会的核心功能之一。政策开发与制度建设有利于为预防医学工作者营造和拓展工作空间,有利于为公众创造良好的卫生秩序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卫生监督及管理工作的强化,从而使得卫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得以确保。此时就要求医学从业人员必须懂得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管理学、生态、心理等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医学从业人员的全局观、预防观、环境观、服务观、群体观。
2.缺乏创新机制,不利于预防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也获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都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教师还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始终被动地理解和吸收。由此,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但没有开发出来,而且还受到了阻碍,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以知识型为主,创造型人才很稀少。预防医学教学也步入了这个俗套。
3.实验课开展较少
从预防医学专业的教材来看,以验证性试验为主,设计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较少。实验基地缺乏也是阻碍预防医学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试验课基本变成了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没有主动参与试验设计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预防医学教学具体措施
1.调整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2.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北京;农业;动物寄生虫;教学;改革
ThinkingOf“VeterinaryParasitology”TeachingReformInTheUrbanAgriculturalEnvironment
LiQiuming,ShenHong,SunYingjian,LiHuanrong*
(The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Beijing,102206)
VeterinaryParasitologyisacompulsorycourseforveterinarystudentsof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BUA).Tomeettheneeds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thecapitalcity,teachingreformofthecourseiscontinuingitsmomentum.Inthispaper,theauthorshaveusedtheVeterinaryParasitologyCourseasanexample,aligningtheundergraduatestudentteachingprogramofBUA,todescribethecourseteachingsituationdynamicchange.Theauthorshaveconcludedthatwiththedevelopmentofcollegeeducationreform,nomatterhowthecurriculumcredithoursarechanged,onlybyconsistentlyimprovingthequalityofclassroomteachingandstrengtheningthehands-onpracticeteaching,theneedsofmodernurbanagricultureforapplicationorientedandgraduateswithextensiveandmultifacetedskillscanbemet.
KeyWords:Beijing;Agriculture;VeterinaryParasitology;teachingreform
北京农学院作为首都唯一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始终坚持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围绕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2]。我国传统教育是讲的多,做的少,根据北京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主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挤压学时水分,突出专业特色[3]。在此大环境下,为达到教学效果,学以致用,凸显都市型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就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演变,结合本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变。
一、本门课程概况
二、课程教学改革
3.考试考核方面。过去考试出题时只注重试题类型,虽说卷面中至少包含了五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等),但却忽略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试题内容多为记忆型考题,如直接问某种虫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体形态等。2007级教学计划修订后,则依据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格式进行考题类型的调整,加大病例分析和诊断内容的试题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按试卷成绩(60%)和实验成绩(40%)综合考评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成绩,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展望
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19]。在2011培养方案刚确立不久,北京市教委已批准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且针对卓越兽医师计划配套了动物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9]。那么,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待通过对2011级及之后的兽医本科生的培养去检验。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15-18.
[2]郑文堂,华玉武,高建伟.坚持特色立校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基于北京农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9):16-18.
[3]杜晓林.初论地方农林大学招生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2):6-9.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Z].北京农学院,2007.
[5]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4-46.
[6]汪明.重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保护人类健康[A].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2006,29-36.
[7]刘孝刚.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1-14.
[8]路义鑫,宋铭忻,韩彩霞,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83-85.
[9]高志良,林炳亮.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75-576.
[10]房其美,刘海泉,弓巧玲.一起210人旋毛虫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肉品卫生,1997,(5):13-14.
[11]孟庆玲.三进山城拦截“怪病”[N].大众科技报,2006-7-30(第B02版):1-2.
[12]蒋月荣.北京友谊医院诊治3例北方少见曼氏裂头蚴病[J].首都医药,2007,(2):20.
[1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14]刘阳,张影,路富荣.输入性旋毛虫病3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2):125-126.
[15]于咏兰,付丽娟,汪明.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2006,42(5):7-9.
[16]苏卓娃.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4):324-326.
[17]才学鹤,丁军涛,骆学农,等.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A].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长春: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2006,130-133.
[18]陈启军,尹继刚,刘明远.重视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8,(6):3-11.
[19]李焕荣,孙英键.都市农业环境下动物医学(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北京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