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及时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好转,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一、整体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下谋求发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同时还要克服国内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挑战之巨、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月度、季度间部分经济指标难免会出现一定波动,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向好大势,要跳出短期波动、综合全面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5万亿元,同比增长4.8%,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图为2024年9月6日,观众在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创新成果展区了解一款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华社记者傅天/摄
二、动态看,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9月份以来主要指标边际改善比较明显。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稳步落地,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从生产端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1%,加快0.5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1—8月份持平,结束了4月份以来逐月放缓的态势;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国内出游人次、出游总花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9%、6.3%。从市场价格看,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止跌上涨,10月中旬与9月中旬相比,流通领域50种重要生产资料中31种产品价格上涨、19种下降。作为供需状况的集中反映和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价格的回升释放出经济循环趋于改善、经济发展逐步向好的积极信号。
今年国庆假期,我国文旅市场延续了火热的势头,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图为2024年10月1日,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拍照留念。新华社发陈晓根/摄
企业预期和信心逐步增强。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市场预期趋于改善,企业对下阶段生产经营总体看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49.8%,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2%,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一些重点监测的行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景气度都有所改善。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0%、52.0%,比上月上升1.3、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消费品行业PMI为51.1%,上升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活跃度提升,9月份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经营信心有所增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四季度的综合经营状况预期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1.1个点。调查的6万余家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中,预计四季度生产增速加快或持平的企业比重达84.4%,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三、下阶段,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态势有望不断巩固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局面,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的态势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正在累积,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展望下阶段,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困难、风险的一面,更要看到机遇、优势、有利的一面。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偏弱,全球经济碎片化程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地缘政治扰动持续,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还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比如国内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一些领域风险仍待化解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加力推进解决,一些问题已经有所缓解。同时更要看到,我国依然拥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大的经济韧性潜力和有效的宏观调控等多重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也展现出蓬勃生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3%。图为2024年10月18日,桥吊林立的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作业繁忙有序。人民图片计海新/摄
从动力支撑看,新质生产力不断创造新增长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27.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4.4%,量子技术、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正在逐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还要看到,我国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创新活动更加活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创新指数居全球第11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下阶段,随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健全完善,创新潜能进一步激发释放,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继续提升。
从政策支撑看,经济回升向好保障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运行,近期许多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与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加力提效落实存量和增量政策,宏观政策合力有望逐步增强,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通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较低,政策工具箱储备依然充足,加之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将为我国政策发力创造更大空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部署,将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持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劲动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部署,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统筹今明两年,兼顾当前长远,铆足干劲、狠抓落实,加快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