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坤(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诚(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GDP同比增长4.8%,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显示出“稳”和“进”的向好态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宏观经济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向好势头更加巩固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最高,表明国家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的支持政策已经显露效果,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三季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是多个部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工业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前三季度,我国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工业领域超九成行业和地区保持增长,为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个和3.3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10.1%、6.8%、6.3%、5.4%。值得一提的是,物流行业的发展推进了统一大市场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4%、11.4%。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9.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0%。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0%,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3%。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前三季度,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效,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方面,金融总量总体平稳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另一方面,金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尤其是9月,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存量利率,多箭齐发对资本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提振作用。
我国产业链实力稳中有升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才能做大世界经济发展蛋糕,带来共赢发展。要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与经贸往来。
由于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全的产业链门类和产能,加上近年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通过补全短板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链、建立新兴产业链,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国产业链韧性在全球排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产业链不可或缺性提高。
当前,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面对不利局面,中国车企坚定深耕欧洲市场,继续以高性能、高性价比和绿色环保赢得消费者青睐。中欧车企依然坚持共享共赢,深化双方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
此外,在华外资企业加强了本地化趋势。当前,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提出“InChina,ForChina”理念,进驻中国,在中国立住脚跟,加快本土化战略,不只是简单地将产品卖出去,借力中国文化、经济特点,将产品、理念植根中国才是企业制胜的秘诀。这些企业加强在华企业本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和本地化经营,并深耕中国文化等中国元素,更好融入和带动中国产业链,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
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的建议
三季度,宏观政策持续加力,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四季度,随着向好因素的累积,一些增长势能将从点状爆发延伸至产业链和全社会,长期将推高全社会的潜在增长率,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还需持续发力。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尤其是,对于技术成熟、路径明确、市场口径小的领域,政府实施一定的支持措施,可更快速地攻克一些关键技术。要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动向和未来产业发展态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使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政策是延续经济积极向好因素的关键,也是重点发力方向。中央要加杠杆,以扩大有效需求。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同时,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第四,加强政策统筹,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四季度,各部门要统筹好“点”与“面”。一揽子增量政策既涉及财政、货币政策,也涉及就业、产业、区域、投资、消费等其他各领域,还要通过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市场体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同时,鼓励各地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加快各项政策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