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爆火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大的导火索是「公域流量」的流量红利在快速消失。而且,我更加大胆地预测,私域流量,在未来的20年里,将掀起第四次流量革命!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我在我的书中《私域流量池》里所说,“私域流量,是企业性价比最高的营销推广方式。没有之一。”特别是这次疫情,正在极大加速私域流量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公域流量的一个线下典型案例是购物中心。大家都去过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最大的问题是,看似流量很大,但实际进店的人却很少,更不用说消费的人了。举个例子,大家都去过万达购物中心,假设某高端服装品牌在万达购物中心的3层有个专卖店,万达购物中心每天的人流量有10000人,有30%的人(3000人)会去到3层,而只有10%的人(300人)会进店,进店的客户中,有30%的顾客(90人)会进行试衣,最后只有10%的客户(9人)真正买单。从这里例子里,大家可以感受到,虽然购物中心的流量很大(10000人),但真正有效的流量却很小(9人)。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现象:公域流量看似很大,但能转化成为顾客的却极少。所以大批量品牌每天都要变着法子,打折,促销,搞活动,就为了在人流最大的几天去分一杯羹。
商家越来越发现,这些公域流量自己不可把控,不属于自己,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都希望拥有自己真正能控制的一片流量池,想触达的时候就能触达,还能多次转化和复购,「私域」因此呼声渐高。
【如何定义私域流量?】
从广义来讲,私域流量是指品牌或者个人拥有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流量。它和平台拥有的流量是对立的,平台拥有的是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真实用户关系。
私域流量池,首先,意味着流量池里的客户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平台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客户必须是“活的”客户。为什么要强调“活的”呢?我们可以看看,其实,企业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客户。比如说,大多数企业或者门店,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会员系统,用来登记和记录会员的信息。除了会员系统,企业也会把线上线下订单里的客户资料,整合到自己的会员数据库里。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一直在建立自己的“私域客户池”。但这些客户,是否符合私域流量池呢?在我看来,未必是。
如果让我对私域流量做一个完整的定义,那么它应该是首先,这些客户,需要符合以下3个核心要素:
(1)属于我的客户
(2)可以反复触达
(3)可以反复成交
私域流量的核心定义
只有符合以上3个条件,我认为这个流量池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活的”流量池,才真正有价值。为什么?
(1)如果客户不是实时在线的,意味着这个是个死流量,无法触达,更加无法转换。
(2)当客户实时在线这个条件满足,那么Ta必须是可以触达的。通过触达,企业才能将营销的内容传递给该用户。如果不能触达,就算在线也是没有意义的。
(3)当第一和第二个条件满足,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触达后,用户可以产生成交行为。成交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线上成交,也可以是提交成交资料等行为。为什么我会强调成交?因为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成交。一切不是以成交为最终目的营销,都是耍流氓。
所以,再回到私域流量的核心属性上,私域流量应该满足三个核心属性:
(1)高频在线的用户。
(2)账号体系-形成触达闭环。
(3)支付体系-形成支付闭环。
私域流量的3个产品属性
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流量,才是真正的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将开启流量4.0时代】
中国流量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私域流量时代,高成本获客,平台截流将成为历史。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私域流量,我们可以从流量发展史的角度,来理解私域流量这件事情。营销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流量的发展史。总结下来,我认为流量的发展史,一共经历了4个阶段:坐销时代→行销时代→渠道时代→私域流量时代。
流量的1.0阶段是坐销时代,也就是说,通过距离来锁定流量。坐销时代,有几样东西很重要:
(1)选址很重要。一个门店,只要有好的选址,意味着流量会自然上门。销售不需要出去,在门店里就能坐等客户到访。
随着竞争的加剧,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自然到店的客人也越来越少,坐销模式开始逐渐失效。销售们为了生存,开始主动联系客户,主动走出去寻找客户。开启了流量2.0时代-行销时代。
渠道的流量是“毒品”,吃多了会上瘾。同时大家都在争夺渠道流量,给到渠道的佣金也越来越高,直接导致了渠道成本的大幅激增,企业利润也不断被渠道蚕食。更尴尬的是,企业虽然在这些流量平台上投入了巨资获取流量,但客户几乎全部被平台所劫持。渠道也慢慢变成强势方。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很自然地,开始了自建私域流量池的探索。
微博、自媒体、会员系统,私域流量1.0的尝试。
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历经了三个阶段:
1.互联网1.0时代:PC互联网阶段
PC互联网有几个主要特点:
(1)内容的载体是网站;
(2)各个垂直领域出现大量垂直流量平台;
(3)流量发展的历程经历了由分散-集中-垄断的三段发展路径,最终搜索成为赢家;
2.互联网2.0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0年起,随着3G移动网络,苹果,安卓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迎来了互联网的第二个阶段,移动互联网阶段。在移动互联网阶段,由于上网设备等基础设施和工具技术的升级,呈现了不同于PC互联网的特点:
(1)内容的载体,从网站升级为APP
(2)主流应用大幅减少,头部效应进一步明显
3.互联网3.0时代: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
2013-未来10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社交+支付”。
2017年,推出小程序,让B端企业可以搭建轻APP,发布产品和内容。
中国互联网演进史
4.私域流量,是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和时代红利
而在商业社交互联网里,每个人都是一个流量体,通过社交关系可以让流量无限裂变,不再有一个垄断的流量组织。在这个网络里,将一群人的流量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流量小平台。而如果可以聚集越来越多的人,则这个流量平台的流量就越大。同时,每个人也有源源不断生产和裂变流量的能力。在互联网里,社交为王,基于社交,尤其是熟人社交,产生的流量动力是最大的。因此,社交会源源不断催生大量的流量红利。
而支付的出现,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这些来自社交的流量,具备了商业价值。有了大量的来自于人的流量红利,再加上支付的应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在商业社交互联网里一个自带流量的一个微网站和微商城,既有流量生产的能力,也同时具备了流量变现的能力。作为品牌主,如果能够率先把越来越多的人聚合起来,就率先拥有了这个时代的流量红利。
欢迎各位对私域流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以上链接购买《私域流量池》这本书↑↑↑
加推你好,我是《私域流量池》作者,加推学院院长,加推首席战略官刘翌小程序
院长附言:独立,理性,深度地思考,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具有见地地进行剖析,是我一贯的价值主张。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如此文引起你的共鸣和思考,请大家点击“在看”并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以支持我继续原创分析创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