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欣归生物科技的创始人MarkII受有关部门之邀参加了今年的上海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培训,根据有关部门指示,就包括黄缘、三线、金头、星点、钻纹、木雕等在内的35种水龟、半水龟及其亚种进行知识讲解、认种区分以及市场现状介绍等。
而在我国合法的进行活体爬宠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企业为数不多,上面提到的欣归生物科技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有幸采访一下,问下关于我国爬宠合法化的一些问题。
Q:欣归生物科技宣扬的完全合法龟类,那么要是现在有人也想开一家像您这样完全合法的龟类养殖场,需要哪些步骤和手续呢?
A:要办理合法养殖场必须先有合规的场地,其次需要具备兽医资质,还要有引种证明等材料,具体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物种和地方政策咨询当地渔政或林业部门。
Q:这个场地怎么样算是合规是有什么规定嘛,一个动物比如苏卡达至少是要多大的场地规定?或者应该要求有饲养室,育婴室,隔离室,这样几个场地之类的?
A:合规场地以上海举例,必须首先是企业性质,并且你所在的区是能够驯养繁殖动物的区。每种动物的圈养要事先根据每种不同做好笼舍,场地方面没有具体多大的要求。
具体是需要动物园、大学院校教授等专家团过来做评审,场地等是不是适合养,通过了才能被批准才能引进。隔离室、饲养室、幼体饲养区、新风系统、温度控制、水的处理、各项环保指标等要求都需要达标。
Q:这个兽医院资质是有专门的爬宠兽医嘛,还是医普通动物(猫狗牛羊)的兽医就可以了呢?
A:这个只要有国家颁发的国家兽医师执照即可,这方面兽医师执照是不分动物种类的。
(注:小编后续查找时候发现我国的兽医执照是分【兽医全科资格证书】和【水生生物资格证书】两种的,但是这里具体要哪种并没有说明清楚~)
通过这次培训事件,其实也可以反应出法律都在一步步发展完善的。
Q:那么爬友们一直心心念的合法陆龟未来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是嘛?你认为哪一种陆龟会先合法化呢?
A:新的野保法出台的规定,要求人工繁殖驯养下的动物都需要合法的【标识】管理,可能采用芯片这种管理办法,我们也在等具体的细则落实,这个落实的话可能就离合法陆龟的开放不远了,相信肯定会有这样一天到来。
开放的龟种以目前国内的养殖规模和种群数量来看,比较有可能先从苏卡达陆龟入手,但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企业的猜测,具体还要看政策和有关部门。
Q:那芯片这个技术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国家会认可嘛?这个芯片技术有成功的在哪种动物上实行过吗?
A:芯片是成熟的技术,但是就是尺寸大小的问题。其实现在芯片一般用在鸟类、鱼类、猫狗等哺乳动物上已经做的很多了,但是在爬行动物上用的还不够成熟。
主要没有很多人在爬行动物上做多少测试,如何打芯片等等,所以还需要现在的企业做一些推进。我们自己已经给幼龟、球蟒打过芯片,都成功了,已经提交到了北京的国家林业局,就看后续他们怎么说了。
好的,这里谢谢欣归生物科技接受我们的采访。可以看到,现在合法养殖陆龟还是需要企业为单位才能饲养。
但法律正在发展完善,有关部门也在改变,从【个人完全不合法】到【个人水龟半水龟合法】到【未来的芯片合法陆龟】,我相信那一天终将到来!
新闻咨询
接着看
自带防盗门的蚂蚁你见过嘛?
咨询来自@灰照猫&绿洲
龟蚁是一种来自中南美洲的奇特蚂蚁,它们的兵蚁头顶有一个像瓶盖一样的盾牌,这个盾并不是为了在打斗中作为防御武器,而是龟蚁家的防盗门!
龟蚁的巢穴在树洞中,而这个头顶的盖子正好和洞口大小类似,最后一只兵蚁进巢后会把脑袋顶住洞口,以防外敌入侵。有趣的是,要是洞口过大,兵蚁的头塞不满,而且由于头是圆型会留有缝隙,这时龟蚁的工蚁就会出马,它们的头是方形的,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堵住洞口。
都听过切叶蚁,真切叶画面你见过嘛?
视频来自@星球收容所
切叶蚁,切下来的叶子并不是自己吃,而是带到蚁巢里发酵培育真菌,这种真菌异常难培养,以至于只能和蚂蚁共生,蚂蚁辛苦的劳作培育真菌给整个蚁巢供食。切叶蚁算是地球上小小的农民。
港台国外爬圈
消失30年,这种蛙最近被重新发现
这种蛙的名字叫StarryNightHarlequinToad(Atelopusaryescue),是属于斑蟾属的小型蛙类。英文直译的话,应该称呼它为星夜斑蟾。
这个物种的栖息地极端狭窄,仅在海拔2000~3500米的内华达山脉圣玛尔塔地区有分布。就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近期却在栖息地的一处发现30只星夜斑蟾。
在过去30年,整个斑蟾属蛙都受到蛙壶菌的重击,数量严重下降。而通过科学家的观察,星夜斑蟾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数量有回升。
#斑蟾其实不少,整个属有近百种。其中像全黑的火斑蟾、卡氏斑蟾,黄底黑斑的泽氏斑蟾,都算是市场上有出现的蛙。
蝾螈壶菌来势汹汹,该完全禁止宠物贸易吗?
以前周报详细报道过蛙壶菌BD,它导致很多两栖类几乎灭绝。今天介绍和它同样凶猛的壶菌。
2008年,科学家注意到西欧野外的火蝾螈逐渐变少。几年后,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大部分地的火蝾螈,99%都消失。五年后,罪魁祸首Batrachochytriumsalamandrivorans(Bsal)浮出水面。
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蝾螈壶菌。蝾螈壶菌会导致蝾螈皮肤溃烂脱落,好消息是蝾螈壶菌貌似只感染蝾螈。
蝾螈壶菌的起源被认为在亚洲,中国的东方蝾螈和无斑肥螈都被检查出有携带,其他像日本、泰国等地的有尾目也有携带Bsal。Bsal对亚洲物种貌似没有明确的致病性。
美国这边在2013年发现蝾螈壶菌后,就马上叫停了有尾目进口到美国本土。
最近的一项研究,全美国测试了10000只蝾螈,幸运的是没有发现Bsal。不过,美帝在这方面极端谨慎,因为只要有一只蝾螈携带,就可能杀光当地的蝾螈。
美国宠物贸易协会(PIJAC)认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非常不可行。国外的动物可以通过Bsal携带测试,确定没有携带后,可以输入本国。
那完全禁止宠物贸易是否合适?就引发了欧洲和美国的爬友以及专家的讨论。
节选一些大佬的辩论发言,
蛙类也是潜在携带者,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是禁止所有蝾螈类和蛙类进口。
根据我的经验,政府喜欢搞全面禁止,这样做最容易。实际上这种禁令都不需要完全了解这件事情,也容易执行。只无法解决所有两栖动物面临的保护困境。
竟然有重大风险,就应该禁止进口,直到发现明确的治疗方案为止。
而科学家和国外爬友,最后比较同意的方法是建立可行的清洁贸易。
这意味着每一只两栖类(蝾螈和蛙),在进到美国前,都需要经过测试。一旦发现感染个体,将对其进行治疗。听起来非常麻烦,但欧洲已经实施了。
大学生救蛇得奖!嘉大两栖爬虫社获「服务利他奖」2019/12/13
嘉义大学两栖爬虫研究社及辅导与咨商学系学生,日前参加「服务利他奖」征选,获得大专组具体行动服务方案第1名及第2名,尤其两栖爬虫研究社学生,免费提供嘉义市民捕蛇、提升民众认识蛇,获主办单位首奖肯定,嘉大本次亦获第五届「服务利他奖」典范学校。
指导老师徐伟杰表示,学生们透过各种方式,协助民众认识蛇等爬虫类,了解如何与蛇相处,以及遇到蛇类滋扰正确应对方式,减少人、蛇间伤害。
#爬虫研究社,大陆这边的大学现在有吗?大学生爬友发个声。
大佬如何养猴尾石龙子2019/12/15
来自老汤姆的饲养环境,环境大小6’x6’x6’(1.8米*1.8米*1.8米),窝架高,水盆放地面,环境里面有攀爬设置,底部是完全密封了,里面没法挖出去,外面的动物也没法挖进去。
窝内还放了树皮,提升安全感
这张图是环境内的雌性生的第三胎,包括这次在内,都是双胞胎。
#这环境真大气,想弄,就是缺个院子。
刚出生的小巨蜥
小金伯利,胆子大,速度快。
#哎,这些物种就是,既要承受法律问题,还得承受价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