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告诉他,骑手会有公司统一配电动车的“福利”,一个月起租,每月租金是699元。随后拿出一份电动车租赁协议。“跑单也得用车,对方还一直强调新人暑期工入职还有机会拿补贴,我想着肯定能挣回来。”在对方反复催促下,他稀里糊涂签了租车协议。
电动车破旧受访者供图(下同)
取车后,他随即被分配到站点开始配送外卖。在骑车过程中,小陈发现电动车破旧,而且涉嫌改装,车速极快,跟显示速度不一样,远超国标25km/h限速规定。
当他重返面试的公司讲明来意后,一屋子的工作人员将其围住,“威胁”他退车要支付六七百元的违约金。“我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最后讨价还价付了300元才被放走。”
事后,小陈意外发现自己的支付宝上竟绑定了一份租期为一年、分12期付款的电动自行车租赁合同。更令他心惊的是,还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他回忆,当初在面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他手机上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并未具体说明缘由。“明明说好只兼职两个月,怎么替我开通了一年的分期租车合约?”小陈心急如焚,即便退了车也交了违约金,离职后仍无法解约。
图说:租期为一年、分12期付款的电动自行车租赁合同
先用后付被收高额违约金
今年以来,各地有关外卖平台骑手遭遇租车骗局的情况就陆续被曝光。而这样的骗局“套路”都基本雷同:租车中介公司在招聘信息上通过“高薪”“不限学历”等关键词吸引应聘者。随后以“免费租车”或“先租后付”的话术,在应聘者未完全了解分期租赁的情况下,以租车名义签订贷款协议,导致被收取高额违约金还面临贷款逾期。退租也困难重重。
暗藏猫腻合同里面都是坑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类“套路招聘”里,涉及人力中介公司、租车平台、消费贷平台多个环节,初入社会的学生往往因涉世未深最终落入分期租车陷阱。而若想退租停贷,却发现面临被各平台踢皮球的困境。
19岁的小李反映,他于6月底看见一则招聘骑手信息,特意从外地赶来上海求职。但自面试开始,就隐隐感觉不对劲,“公司和地点与招聘信息说的完全不一样”。面试时,工作人员并没过多介绍工作内容,只是强调会提供电动车,干满两个月能报销租车费699元。随后,让他签订了一份上海进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瓶车租赁合同。“没给我纸质版的合同留底,而且上面也没有盖任何公章。”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租车合同暗藏“猫腻”。求职者无论签订何种合同,都要仔细阅读条款,务必多留心眼,不要被所谓的“免费租车”“高薪待遇”忽悠。截至发稿前,记者获悉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下,小陈的分期合约已被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