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辣”“需要餐具”……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点一份外卖,下单时却提示未点“必选品”。点击跳转后,显示的却只是口味选择,还要求50份起购。如果只是口味选择,为什么要单独设置购买链接?此外,本来标价就是0元的商品为什么还设置了50份起购?
记者浏览多家外卖平台发现,一些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会将口味选择作为外卖订单的“必选品”链接。消费者在选购时必须选择该“必选品”,否则无法提交订单。
记者发现,一家拌饭店铺设置了2条必选拌饭酱链接,月销量远超一些主打产品。此外,店铺还设置了盲盒小礼品链接,售价为0元,50份起购。平台显示,这款产品月售9999+。店家告诉我们,虽然标注了50份起购,实际一单只赠送一份。
店家:“盲盒小礼品现在只有酸豆角,这个是赠送的。”
记者:“50份起购是什么意思?要买50份吗?”
店家:“不是,就一份,它上面那样写,其实就一份,这个是加在饭里的。”
记者:“为什么要写50份起购?”
店家:“这个是我们运营弄的,我们也整不了。”
凡事要讲证据,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使用区块链取证设备进行取证固证。
检察官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必选商品链接的菜品名称、图片、价格都可以更改,而变更后链接显示的菜品销量承接并延续变更前的销量。
西湖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外卖商家为获取客户群体、交易机会等市场资源,先通过“捆绑式”虚刷销量,再“移花接木”转接虚刷销量,最终使普通外卖菜品销量跳过合理、稳定的积累过程,快速达到畸高状态,导致其外卖链接显示出的月销量与实际月销量不符。这是典型的“刷单炒信”行为。
李洋指出:“宣传的时候,(商家)会说这个菜品是他们店的一个爆款产品,就能够吸引一些消费者进行优先选择。这种虚刷或者说伪造外卖商品销量的行为,对于商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虚假宣传,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截至目前,杭州市西湖区共立案调查2家虚刷销量的违法违规商家,下架问题链接100多条,走访教育商家41家。李洋表示,要彻底解决此类问题,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商家来说,可能是他们的法治意识不是很强,的确需要加大普法宣传,来提高商家的诚信经营的意识。平台方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对这些异常的数据,也要及时进行分析。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及时查处。广大的消费者,如果发现这种异常的情况,可以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反馈。”李洋说。
记者了解到,多家外卖平台已经行动起来,对流量造假、刷单炒信等问题隐患开展源头治理。
还有外卖平台对中国之声表示,平台已建有专门举报通道,鼓励商户、用户、骑手对商户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平台对于涉嫌协助商户刷单的黑灰产、刷单工作室账号,将限制交易,将对通过虚假交易刷销量的商户发出警告,剔除商品销量,删除虚假好评,情节严重的还会置休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