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快消行业十大关键词及2024年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的复苏、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同步存在以及线上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为2023年快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经销」盘点了2023年快消行业十大关键词,从多个角度解读行业的发展趋势,帮助快消品企业回顾本年重要讯息,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发展方向。

零食硬折扣:狂飙!

零食硬折扣是指硬折扣经营模式在零食行业的应用落地,它通过极致选品、压缩供应环节,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动作,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服务于大众消费者。我们常见的量贩零食店便是硬折扣的一种形式。

据「新经销」发布的《中国零食硬折扣白皮书(快消行业洞察2023)》显示,2022年以来量贩零食赛道加速开店,全国总店数从2021年的约250家增长至2022年的近8000家,2023年有望达到2.2万至2.5万家,总销售规模有望达到700亿元至800亿元,行业加速从南方地区向全国扩张。

零食硬折扣赛道的快速发展,促使众多休闲零食品牌纷纷加入。卫龙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约37.18万箱产品,月环比增长38.1%。

对于休闲食品来说,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零食硬折扣模式成为行业新宠,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主攻下沉市场,未来将会成为各大休食品牌竞相夺取的主战场。

「新经销」点评:

2021年以来,资本加注、加盟商助推,量贩零食店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但量贩零食不是新事物,从2010年算起已经13年,是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它通过极致选品、压缩供应环节,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动作,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服务大众消费者。

「低毛利——高周转——大规模」这三个要素,是零食硬折扣成功的飞轮。

它们对应的内核模块是它的系统利润设置、供应链、运营、选址,以及加盟扩张的模式。

看到零食店很火,就冲进来自己做,但如果对硬折扣的理解停留在“低价”、“组货”、“装修”、“氛围”等层面上,不研究内核的模式,那将十分危险。

经销商转型B2B:供应链革命下的大商化路径

快消行业B2B近两年虽然媒体鲜有报道,但是其发展非常迅猛,大量的早期B2B盈利的同时,国内区域市场有一批经销商转型做B2B,也都已盈利,而且业务在本地市场做得都非常成功。

从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经销商做B2B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部分的小店主都已经有了线上平台下单的习惯,B2B平台简化了采购流程并且配备送货上门的服务,降低了采购成本。

而且经销商本身做的就是本地化生意,对当地的市场和消费者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拥有完善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可以借助本身优势推动B2B的发展。

据「新经销」调研,区域性的经销商转型做B2B的平台,大约有五十多家,从金额上看,这些区域的平台,大多数都已经到达单个城市1亿以上的GMV体量,个别平台,接近于10亿。

这类平台有一优势,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内,市场的零售流量总量有限,一旦某个平台做起来,快速地拉低起配量,这就导致想进来的后入者壁垒变得非常高。

这还不包含一些经销商转型自建,但没有对外披露,「新经销」没有搜索到的平台,保守估计,最少还有20-30家没有统计上,目前国内正常分销的B2B的GMV总额,在2023年应该会超过1200亿以上,而且还在迅猛增长。

「新经销」从2015年开始报道B2B,坚定地认为,B2B模式是经销商转型的必然方向。

当然,B2B是经销商转型的最佳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从业务路径、业务能力以及资源禀赋上,经销商做B2B,某种意义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为什么经销商转型B2B意义重大?

从经销商视角来看,B2B模式开阔了新的发展机会:

以往以实体店面为主,经销商面对固定客户群和流通渠道,发展受限。而B2B模式让经销商拥有了全新的数字化营销渠道。

通过自建B2B平台,经销商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客户需求,定制化产品与服务。与此同时,用大数据优化供应链管理,有效提升采购和配送效率。

这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增强了经销商的服务能力,小店客户将更满意。利好经销商从渠道商向服务商转变的步伐。

而且B2B模式赋予经销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限于本区域,经销商可以面向全国各地注册用户赚取业务。

所以如果好好推进B2B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经销商不仅可以改变自身,也可能引领整个行业变革!

即时零售:互联网平台加速布局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即时零售行业2016-2021年间在百亿级低基数的市场规模下,以年复合81%的增长率增长,预计2021年以后,将在千亿级的高基数下,以51%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5年突破万亿市场规模门槛。

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即时零售自然成为行业巨头们加速布局的赛道,谁能抢先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谁就能分得更多的利润,获得更高的价值。

8月份美团与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合作,接入第三方物流体系,共建合作共赢的即时配送行业生态。10月中旬,抖音电商旗下的小时达服务获得独立入口。紧接着,京东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幸福三公里”模式。淘宝、天猫、盒马等也在今年加码“小时达”配送服务。

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即时零售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也争相竞争,从各大头部企业的投入和发展趋势来看,即时零售是扩大企业用户基础的利器。

从行业趋势来看,即时零售模式将是零售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首先,随着电商和流通业态的发展,消费需求个性化和即时性越来越强。消费者希望购物可以更方便快捷。

其次,商品见面成本降低。供应链和物流能力不断提升,支持小额短途配送,满足小批次精细化订单。

最后,厂商更希望运营更高效,核心业务回归,即时零售提供了其他更多平台辅助支持。

随着核心技术成熟和消费场景变化,未来,各平台将基于用户习惯进一步优化模式,打通线上线下。厂商也将精细化运营,让即时模式惠及更多行业和区域。这将成就整个零售行业跨越式发展,也会引出越来越多衍生应用。

淄博烧烤:情绪价值是消费驱动力

这个夏天,淄博烧烤爆火出圈,“烤串+卷饼+蘸料”的灵魂吃法,以及一桌一炉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增加了游客独特的仪式感,打造了差异化优势。可以说消费者“进淄赶烤”赶的不仅仅是烧烤,更是情怀。

据「新经销」5月份实地调研显示,烧烤的强势霸屏,带动消费的同时,也引来了啤酒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各个品牌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

众多品牌业务员主动上门给商户送货,饮料直接摆放进冰柜,火车站、商户门口均有品牌赠送,各大快消头部品牌纷纷加入,借此热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023年一季报青岛啤酒营收同比增加16.27%至107.06亿元,首次一季度突破百亿大关。虽未公布淄博当地的啤酒销售业绩,但据「新经销」采访得知,受益烧烤热度,部分终端店啤酒进货量翻倍,可见淄博烧烤对啤酒行业的带动明显。

淄博烧烤的成功,给快消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成功的营销策略需要兼顾情感和体验的维度,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情感价值才能更好的吸引消费者。不断创新拓宽业务领域和消费场景,通过线下主题活动增加产品曝光度,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注重品牌内外部管理,发挥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进行沉浸式宣传,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科学规划,不断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市场拓展。同时有效整合各方支持资源,将快消品牌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高度吸收地方元素,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注重体验感的多角度营销才能实现品牌长期向好。

联名营销:打破同质化产品竞争

9月4日,茅台与瑞幸联名推出“酱香拿铁”,一经上架便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单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

“酱香拿铁”实现了“咖啡+酒”的品类创新,打破了同质化产品竞争,瞄准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使得瑞幸咖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但是品牌联名并不是新鲜玩法,茶饮品牌作为联名营销的天花板,更是花样百出。今年5月份喜茶与奢侈品品牌FENDI联手推出的特调饮品,上线3日售出超150万杯。奈雪的茶与范特西联名款奶茶首日销量就突破了146万杯,联名款保温杯也卖出了10万套。

联名营销虽然抓住了流量密码,但是想要维持品牌价值,产品依然是根本,明确联名营销的目的,获得消费者认可,才能更好地提升品牌竞争力。

然而,品牌联名的热度难以持久。联名过多可能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联合营销只是短期刷流量的印象,从而影响品牌价值的构建。联名需要把握好创新与持续性的平衡,才能真正提升品牌价值。

传统商超VS仓储会员店时代的更迭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家乐福关闭门店106家。然而关店仍在继续,10月13日,家乐福宣布成都最后一家「家乐福」双桥子店正式停止对外营业,意味着这个在成都开了24年的大型连锁超市,正式退出成都市场。

不仅仅是家乐福,作为“民营商超第一股”的步步高2022年关闭门店139家,今年更是面临退市危机。财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步步高亏损达6.5亿元。

对比传统商超的惨谈,仓储会员店正加速扩张。

沃尔玛一边关闭传统商超,一边加速山姆会员店的布局。截止今年七月份,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拥有45家门店,覆盖25个城市,基本上已经实现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进入。

今年4月,大润发在江苏扬州开出全国第一家“M会员商店”。盒马于2020年推出仓储式会员店品牌“盒马X会员店”并在上海落地首店,目前已开出10家门店,位于上海、北京、苏州等地。

目前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的商品以及优质的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仓储会员店线上线下购物场景的融合,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服务、生活便利的需求。

过去的卖场模式无法与盒马新零售业态带来的体验相比,也无法和将价格做到“极致”的山姆、Costco相比,盈利困境之下,超市转型的序幕已经拉开。

仓储会员店代表的新格局对传统商超带来很大挑战,传统商超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模式转型。这将成为未来零售行业一个重要话题。

仓储会员店以大宗购物和低成本运营模式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推动了O2O购物模式的快速发展。

相较于传统商超,仓储会员店也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业务布局。未来,传统商超有望通过在现有店面内开设仓储区等形式与仓储会员店模式结合,但要实现跨域竞争仍需进行重大改革。

当然市场还是存在两种模式并存的可能性。但仓储会员店模式在节能节地的同时提高购物效率,未来将成为主流趋势,传统商超需要加快调整方能保住市场份额。

预制菜:行业发展与食品安全的冲突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产业首获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是预制菜行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动力,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政策的规范化引领、当代年轻人对于方便速食的需求以及餐饮连锁化的趋势下国内预制菜行业发展迅猛,2022年,中国预制菜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有机构预测未来四年,预制菜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近几年,预制菜的热度持续不断,在行业快速发展态势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今年9月份,预制菜进校园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家长纷纷表示不满,预制菜又被推至风口浪尖。

预制菜行业仍存在偷工减料、口味欠佳、质量堪忧等乱象,消费者更是认为难以保证营养需求,担心质疑食品健康,在面对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害怕预制菜的发展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该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将成为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机遇越大,往往挑战也越大,风险也越大。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冲突会长期存在。

首先,预制菜的生产过程可能涉及到添加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物。其次,预制菜的加工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食材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此外,预制菜的包装和储存也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为解决这些冲突,预制菜行业可以借助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源头追溯和信息追踪。允许小规模企业采用更便利成熟的管理模式发展区域品牌,制定差异标准,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对消费者进行规范教育和舆论引导,同时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研发高品质、低成本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推进预制菜与绿色养殖、环保包装等产业的融合,完善产业链。

白牌崛起:新消费渠道渗透,价值凸显

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渠道的兴起,消费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经销商和零售商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渠道搬运工,而是要变成品牌认知者,从而获取品牌溢价。

在这个过程中,白牌崛起,白牌商品逐渐走进消费者视野,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白牌商品通常没有品牌溢价,因此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需求。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白牌厂商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通过高品质、定制化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白牌不是杂牌,但也不能把非一二线品牌统称为白牌。白牌也可以是名牌,它是渠道商自有体系建立的品牌,在特定的渠道和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白牌的崛起,是商业利润从品牌商向渠道商转移的现象,是消费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的消费环境下,白牌商品将在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意味着白牌厂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品质,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优化经营策略。一些有实力的白牌厂商可能会开始注重品牌的建设,逐渐向品牌化发展,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品牌厂家和渠道商两个角度来看,白牌商品的发展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

机遇:

品牌厂家可以通过合作提升自身在新渠道的影响力,渠道商可以利用白牌,丰富产品线和客户资源,共同开拓新兴用户和渠道,达成共赢。

挑战:

品牌厂家面临着价格和定位竞争的压力,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地控制成本,保持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白牌商品的发展证明渠道商的实力在增强,随之供应链管理难度也相应的增加,因此要求渠道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洞察力和经营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

总体来说,品牌厂家可以通过与白牌商品的合作为自身带来新的营销思路,提升影响力;渠道商则可以通过白牌商品限制品牌的自主权。

为了两方的共同发展,品牌厂家和渠道商应以开放和合作立场共同应对白牌发展:揭晓差异化和互补性,共同深挖用户需求,深化价值链协同与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升级。

日本核污水排放:造成零售业连锁反应

日本核污水排放已成既定事实,我国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海鲜,大众对于核污水排放的恐惧已经弥漫到食品、日化等多个行业。事件发生之后,不少民众囤积食盐,多地出现“抢盐潮”。同时抵制日本进口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日料店营业额腰斩,一度面临倒闭风险,有的连锁品牌甚至已经关闭数家店。日产化妆品销售额也呈直线下降趋势。

大众对于日本产品的抵触情绪,一方面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日本政府这一举措不满的抵抗。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将民众人身、食品安全置之度外,必然会给日本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国产品牌可以抓住时机进行品牌营销推广,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减少对日贸易的依赖性,拓展新渠道,走向国际市场。

ChatGPT:AI助力企业数智化进程加快

首先,ChatGPT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如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摆脱过去人工效率低下的劣势,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加快企业发展的脚步。

ChatGPT作为一种强大的AI工具,提供了出色的客户服务和产品研发支持。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更快地识别用户痛点,提出优化方案,促进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推荐个性化内容,提高用户体验度和粘性。

同时还可以优化供应链效率,减少成本损失。通过与企业CRM、ERP等系统深度集成,推动工作流自动化,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总之,ChatGPT可扮演“企业数字助手”角色,支撑企业全面数字转型与智慧升级。

2024年,快消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趋势一:缩量时代仍将持续

快消品的消费数量极限是人的身体摄入承受极限决定的,不可能无限增加。摄入量不够,影响身体健康成长;摄入过量,同样影响身体健康。比如,不可能无限量地喝酒、喝水,摄入食糖、食盐等。

2013年是绝大多数快消品品类总量的顶峰,自此,快消品进入缩量时代,已经持续10年。比如,白酒10年下降55%,啤酒10年下降30%。

2013年前的增量是经济向好的结果,2013年后的缩量也是经济向好的结果。这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

利好消息是,很多行业即将进入横盘时代,比如,啤酒行业近两年已经略有增量。但不要忘了,这是反弹,不是反转。

横盘时代,有涨有落。对于上涨,不要太高兴;对于下降,不要太绝望。

在缩量时代,如果某家企业增长了,一定是另外多家企业下滑的结果。

缩量时代,内卷是必然结果。特别是大众消费品。

内卷的结果,就是提高行业盈亏平衡点,直到更多的企业死亡,行业集中度提高。

当缩量是必然时,对冲缩量的必然措施是高端化。始于2013的行业缩量,2016年快消品才找到“主流换挡”的解药。

主流换挡,就是主流产品价格带前移。比如,矿泉水的主流价格带由1元/瓶上升到2元/瓶。

目前,应对缩量时代的办法有两条:一是持续“主流换挡”,比如最近某品牌茶饮料的提价;二是高端化。比如白酒行业,茅台的高端化打开了行业天花板。

趋势二:互联网商业革命已经接近尾声

互联网商业革命的来临出乎意料,无人预见。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中国的2C互联网为什么领先全球?欧洲、日本,甚至美国,传统商业太发达,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力不够,或者说传统商业太稳固。

其它发展中国家,工业革命还没完成,互联网商业没有产业根基。

只有中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恰好遇到互联网商业革命,形成了完美的无缝衔接,传统商业的抵抗力也不够。因此,互联网商业革命在中国如火如荼。

到了2023年,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力大大减弱,线上线下的边界已基本清晰。互联网实物零售26%的份额已经接近极限,未来或许有增长,但不会有大幅度增长。有些行业,线上增长率甚至低于行业平均增长率。

2022年,我与营销专家方刚老师提出了“回归线下”的呼声,2023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

一是“用户运营”成为标配。无论是基于平台线上用户运营(F2P2C),还是私域版本的用户运营(F2C),亦或是线下版本的用户运营(b2C,bC一体化),将成为标配。

二是线上线下融合,并且衍生出大量新渠道、新零售,比如社区团购、闪电仓,瓜分了传统商业的份额,形成了渠道碎片化,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商业。过去只会做流通和KA的渠道,现在必须全渠道运营。

趋势三:供应链革命拉开大幕

中国工业革命时代的商业体系还不完善时,互联网“插了个队”,把注意力转向了互联网商业革命。当互联网商业革命接近尾声时,还要完成工业革命时代的补课。

最大的补课,就是供应链革命。供应链革命的主体是零售商。大致有四方面:一是自有品牌;二是泛硬折扣店;三是平台型经销商;四是BC类店的连锁化。

什么是自有品牌?就是以零售店或渠道商为经营主体的品牌。其特征是打掉品牌溢价,绕过经销商,减少流通成本。为零售商的硬折扣提供“武器”(产品)。

欧洲自有品牌的零售份额有38%。我们预计10年内中国自有品牌的份额约三分之一。

中国的深度分销是一道强大的门槛,只有那些能够覆盖全国600多万家零售终端或/和800万家餐饮终端的品牌才能成为行业龙头,从而提升行业的集中度,诞生行业寡头。

自有品牌也是一道强大的门槛,将极大地提高零售行业的规模,形成零售业的寡头化。

中国经销商在渠道革命中,一直处于小型化状态。供应链革命将让经销商边缘化,为了应对供应链革命的影响,传统经销商与互联网B2B结合,将出现平台型经销商。

我认为,平台经销商是目前经销商唯一的必选项。如果做不到,赶快有序撤退吧。

自有品牌的发展,对中小品牌商的影响也非常大。那么,中小品牌商的出路在哪里?我曾经提出,中小企业未来做高端比做低端更有出路。因为低端一定是集中的,高端反而有可能是分散的。

传统商业,电商瓜分了约1/3的份额,自有品牌还要瓜分1/3的份额。剩下来的份额,一定卷得更激烈。

趋势四:品牌出海是品牌商增长的出路

缩量时代意味着中国市场已经饱和,未来的增长点在品牌出海或营销出海。

什么是品牌出海?我摘录一下科特勒咨询关于品牌出海的阶段论。

出海1.0:以国际贸易为主要模式的低价值产品出口。

出海2.0:以平台电商为主要路径的增值产品出口。

出海3.0:以自建本地经销渠道和在线渠道混合模式的复杂产品出口。

出海4.0:以“新四化”为核心的创新高价值产品本地化的产能出海。

如果更简单划分,可以分为两阶段:一是产品出口;二是品牌出海。差别在于,产品出海只是打上了“MadeinChina”的烙印,而品牌出海则要打上品牌的烙印。

用科特勒10多年前的说法,产品出口,让中国成为“世界的生产车间”,品牌出海则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营销车间”。

为什么会有产品出口与品牌出海的转变?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国家品牌”已经足够强大,而品牌本身是消费者“心理上的仰视”。

趋势五:快消品是穿越周期的刚需

经济变化,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千差万别。快消品从业者要了解短期经济对行业的影响方式。

快消品品类中,多数是生活必需品。快消品需求变化不是由短期经济变化决定的,而是由中长期经济变化所塑造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有抗经济周期的特点。

比如,目前火爆的硬折扣。有人说是经济危机诞生了硬折扣。但是,美欧日的硬折扣几十年来成为普遍模式,就是穿越经济周期的商业模式,而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期间的商业模式。

生活方式一旦形成,经济高涨,快消品也好不了哪里去;经济低谷,快消品也差不了哪里去。

比如肉类消费。早期随着收入增加,肉类消费增加。增长到一定程度,肉类消费量会下降。影响逻辑是:收入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变消费。

生活方式,除非遇到大的收入变化,基本上是刚性的。

2013年之前,无论经济形势好坏,快消品在数量上都在增长。2013年之后,无论经济形势好坏,快消品在数量上都在下滑。

比如调味品。早期阶段,收入增长,调味品需求增加。进入另一个阶段,收入增长,调味品反而用量减少。现在高端消费者使用调味品的比例反而在下降。

经济变化对快消品的影响,除了对消费者的影响外,对渠道商家未来预期的影响可能更大。经济向好敢压货,经济变差,急着变现。

我认为,未来快消品即使变好,也好不了哪里去;即使变差,也差不了哪里去。总之,有抗周期特征。

目前的快消品变化,一定要厘清,到底是短期经济状况决定的,还是中长期趋势决定的。

个人认为,2023年的快消品现状,不能说与短期经济状况无关,但更多的是中长期趋势决定的,是由于经济发展所影响的新生活方式决定的。比如,越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某些品类的需求越是下降。因此,即使未来经济向好,快消品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命的增长预期

中国30多年的高速增长,产生了强烈的增长预期,似乎增长是无限的。

在快消品领域,数量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只有质量的增长可以是无极限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实增长已经接近极限,但对增长的期望无极限。

相对于数量增长,质量增长的难度更大。如果想持续地数量增长,建议到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把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数量增长重做一遍。

如果想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只能选择更难的质量增长。

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建议有序撤退。

有序撤退,也许能够保住胜利果实。比如,一家平台经销商的发展,可能是无数普通经销商的消失。因为在平台经销商的崛起过程中,品牌代理权将更多向平台经销商集中。

THE END
1....20242024-2030年中国快消品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快消品市场,包括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用品,受到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深刻影响。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促使企业推出更多健康、有机和定制化产品。同时,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快消品的https://www.cir.cn/7/03/KuaiXiaoPinHangYeXianZhuangYuFaZ.html
2.20242024-2030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docx,2024-2030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TOC \o 1-3 \h \z \u 摘要 1 第一章 中国快消品行业发展现状 2 一、 行业规模与增长 2 二、 行业竞争格局 4 三、 行业痛点与挑战 5 第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506/7114005036006104.shtm
3.202420242030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摘要 2 第一章 快消品行业概述 2 一 快消品定义与特点 2 二 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3 三 当前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3 第二章 市场环境分析 4 一 宏观经济环境影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6566822.html
4.三个要点,带你重新认识快消3、良好的职业前景,发展多元 因为快消具备良好的锻炼机会和国际化工作氛围,快消人在未来职业发展与跳槽上是非常吃香的。 快消人不是只可以在快消内跳槽,还有互联网、咨询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可以进入。 我目前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工作。 而我工作周围的同事,在互联网的各部门,比如产品、销售、运营、财务、HR等岗位,都...https://www.jianshu.com/p/a6794630a953
1.《20242030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2024-2030 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 景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报告/专项调研报告 【出版日期】即时更新(交付时间 1-2 个工作日) 【服务方式】电子版(默认 PDF 版,可提供 WORD 版)+电子发票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洞悉行业趋势,成为企业和投 资者共同关注...https://doc.mbalib.com/view/54f3d63ba45fabba440b3de7c2daeb02.html
2.快消品行业应用程序行业2024年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快消品行业应用程序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快消品行业应用程序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201749.html
3.科普四大投行咨询私募,从职业现状到发展前景全方面对比...众所周知,财会、金融行业在很多求职者眼中是一座“圣殿”,丰厚的薪水、福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着每年无数求职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四大、投行、咨询、私募,从职业现状到发展前景以及薪资待遇等方方面面的一些情况。全网独家「ACCANOTES F1-P5」,只需花费几秒钟的时间即可免费索取,点击免费索取...https://m.chinaacca.org/news/1181.html
4.纷享销客齐聚快消制造与高科技服务行业领创者共谋数智化新增长...?尊重发展规律 ,意识、管理和流程都要尊重客观规律; ?持久战,流程要顺应和尊重业务的变化,设计上要更灵活; ?重视基础数据和主流程。 02、快消行业赢在线下BC一体化前景可期 快消行业是经济活力的生动体现,也是数实融合的先锋行业。2024年,线下将成为快消厂商决胜的关键。 https://www.xiogu.com/news/994.html
5.辣椒酱行业前景如何辣椒酱市场前景分析→买购网2020年之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辣椒酱行业的搜索指数受到影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辣椒酱作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随着人们对辣椒酱接受能力的不断提高,辣椒酱在调味品中的刚性需求日益突出,即使目前辣椒酱行业的搜索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其市场需求量仍然十分可观,行业发展前景总体良好。https://m.maigoo.com/zhaoshang/520500.html
6.国内外IP齐头并进品牌授权行业引领文化消费新趋势品牌授权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2023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最近五年,国内授权商品零售额和授权金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中国年度授权商品零售额为1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中国年度授权金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如何促进我国品牌授权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成为业...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83269
7.欧莱雅雀巢中国宝洁……500强快消行业公司2025秋招全解析他们家的管培生项目入职即为经理,掌管预算、项目和团队,在业内享有美誉,被称为“黄埔军校”,市场认可度高。不少公司的CEO都有宝洁的背景。所以,如果大家应聘的话,职业发展前景会比较好。 此外,该公司的薪酬福利,在快消行业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管培生除了晋升快,工作几年达到百万年薪不是梦。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6607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