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充电桩产业商业模式作为车联网、智能电网的“入口”,充电桩业务潜在价值巨大,在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小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充电桩业务已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目前,我国充电桩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模式,“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用户”模式。电改放开后,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化,民营资本等有望进入,而充电桩企业具备熟悉市场的优势,同时转向下游环节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将充分显现。随着各界资本纷纷进入充电运营领域,设备企业+资本进行的转型将带来各种运营模式的创新。当前,我国充电桩行业的
2、创新商业模式有常州众筹模式、“电桩”模式、PPP模式、特锐德模式、华贸中心模式等等。另外,目前国际主流的充电桩运营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电网企业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汽车厂商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充电桩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目前看来,政府以及电网、民营资本、汽车企业等多个渠道均有资金注入这个业务。但充电桩业务仍需探索明朗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充电设施的建设中。目前全球充电桩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借力电改,批发+零售电力盈利模式;中规中矩,收取充电服务费盈利模式;换个思路,瞄准停车市场蓝海模式;开放思维,充电服务生态系统盈利模式;众人拾柴,众筹建桩;美国
4、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为实现这一重要战略定位,政府鲜明提出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这个工作方针的关键变化是由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在市场主导下实施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发生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纵三横”布局的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将会发生重大突破。使新能源汽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外力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会得到强有力地实施。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
5、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到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三、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将放在社会公共政策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把发展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性能,以性价比合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来开发、拓展、壮大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壮大的惟一出路。当然,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艰难、
6、不确定因素多、技术和产品尚未成熟阶段,政府对于这一新兴产业还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是直接拿财政资金去补贴消费者或生产商,而是转向全面的社会公共政策支持上,这就是“十三五”期间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的含义。在社会公共政策上,政府运作的政策空间仍然很大,比如国务院明确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减免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等。如果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享有购买的优先权、使用的优惠权,相信其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亚于财政补贴。社会的公共政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大投入行业,还受制于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向
7、新能源汽车倾斜,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企业竞争格局在变化中稳定(一)骨干企业逐渐形成,并且以自主品牌为主。“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迅速。比如比亚迪汽车2015年19月其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3.6万辆,同比增长210%,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北汽新能源2015年1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1.1万辆,同比增长17.7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倍,扭亏为盈,超额完成挑战目标。江淮汽车由于采取了独特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把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新能源车作为战略目标,今年前9个月已累计销售纯电动轿车6087辆。虽然江淮汽车地处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在全国不具明显优势的安徽省合肥市
8、,却在全国市场取得了骄人业绩。(二)产生一批具有新特质的新企业。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焦点行业,许多有眼光、有实力、有理想的企业家都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更是对新能源汽车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几乎一流的互联网公司都决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十三五”将是这些企业大显身手的时期。(三)跨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将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球汽车产业共同努力打造的新兴产业。在前一个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对于新能源汽车说得多做得少。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没有表现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实力,恰恰相反,他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
9、成效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工作。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后,跨国公司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热情,加大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力度,迅速显现出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力。“十三五”期间,这种态势将进一步加强。比如丰田汽车已经出手,在混合动力产品的市场投放上力度空前,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而“排气门”事件的发酵对大众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是一个正向推动力量,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已把产品战略重点放在电动汽车上。(四)低速电动汽车企业中将涌现出有竞争力的企业。一些中小型企业从低端新能源汽车切入,以顽强的拼搏精神、超常的市场开发能力、紧贴消费者的草根精神,逐步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勇敢而坚决地
10、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中。我们不能忽视目前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它们是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型企业,技术底子薄、产品品质较低、经济实力不强,但却十分接地气,了解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对中国三四级市场和农村市场有超强的认知、开发和拓展能力。我们不能以精神代替技术,但有了精神也会学到技术、掌握技术,如果只有技术而没有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开发创业的精神,那么技术就成为无用的摆设,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五、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战场。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7.27万辆,已
11、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也最多。经过“十二五”启动阶段的发展,中国已具备了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量。“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竞争的“红海”。当然,它不同于传统汽车的“红海”,而是相对的“红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个人消费主导的市场,更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其增长重点不局限于私人消费,在城市物流车、城市出租车及租赁领域,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六、动力电池行业将迈上新台阶,出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市场占
13、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具体如以下几方面: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不断优化,给充电桩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15年,中国政府出台各项鼓励措施,初步形成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良好环境。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基本建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了整车生产、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三小电(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基本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三、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初见成效。在我国各个大中城市,以及珠三角九市以及汕头、湛江、韶关、梅州、潮州、茂名等市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
17、入,势必加剧充电桩行业的竞争格局。五、营销竞争风险充电桩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企业要把自己的产品销售给充电桩运营商,面对众多的充电桩生产企业,运营商的产品选择较多,因此运营商面对充电桩制造商的议价能力较高。如果企业生产的充电桩产品质量不过硬,或者产品成本过高,将导致产品滞销的风险。六、资金不足风险资金不足风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研发费用风险。(二)存货变现风险。(三)应收账款风险。(四)流动性风险。(五)资金不足风险。七、经营管理风险(一)如果企业对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潜力估计不足,将导致企业错过发展良机,从而失去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必然在行业竞争中丢失市场部分市场份额,从而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另外一
18、方面,如果企业对充电桩行业发展过于乐观,企业扩张速度远远超过行业发展速度的话。那么将导致企业出现产品积压,从而占用企业大量资金,拖累企业发展步伐。(二)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一旦创新失败,也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和不利后果。(三)一旦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高,产品销售不畅,将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五、产研智库对充电桩行业前景分析纯电动汽车销量最大,2015年前三季度产销分别完成20365辆和19228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主要目标要求,产业化方面,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