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11:00—15:30,来自省内外各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围绕“理解中国”这一个主题进行论文现场报告,报告内容精彩,评委老师点评深入,提问同学踊跃,论坛的举办为各高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了学术交流和创新。
“资本与企业创新发展”分论坛
本场分论坛由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研一学生滕丽娜主持,出席本场分论坛的点评老师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王守义副教授和李波博士,参与论文汇报的同学分别来自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以及上海大学的孙志艳、周郭思渝以及王政同学。
首先,是来自上海大学的王政同学做汇报伦文汇报,他汇报的题目是: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关系——基于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随后由来自浙江大学的孙志艳同学带来第二场主题报告,报告主题为“新工业革命动力:技术集成与资本创新”。首先,孙志艳同学简要概述了新工业革命的研究现状并作出相应评价,同时对新工业革命的定义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新工业革命是技术集成内驱与资本创新外驱的“双轮驱动”革命。她指出“中国制造2025”不等于“德国工业4.0”,她认为应该以理性“竞合观”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并充分发挥资本创新的积极作用。针对孙同学的现场汇报,王守义副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并和在场的同学就“什么是资本?”和“资本创新与技术集成如何区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场主题报告是由来自湖南大学的周郭思渝同学,他汇报的主题是:政府支持、企业家创新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周郭同学紧密围绕“企业家创新精神能否以及如何驱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支持的积极作用?”三个问题展开,此外,他还提出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社会效益部分需要政府的前瞻性引导的观点。最后针对周郭同学的现场报告,李波老师肯定了其整篇论文的逻辑,但是也指出了其在模型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方向。现场还有不少同学踊跃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周郭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分论坛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分论坛主要与会人员有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洋老师,主持人李昆,来自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以及安徽财经大学的夏周培、申志轩、贾萧瑜、韦薇四位同学。
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产业经济发展分论坛
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产业经济发展分论坛有幸邀请到了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崔庆波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生江慧、徐晓辰,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张奕芳,安徽财经大学的硕士生何芳进行了四篇主题报告。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江慧同学。江慧同学注意到,创新活力对私营企业数量的增长有积极的正向效应,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私营企业的数量也在迅猛增长,这是否意味着贸易开放会提升创业活力?基于此,江慧同学带来了题为《贸易自由化会促进个体创业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研究》的报告。其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创业活力,促进了社会各群体的均衡就业,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但创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崔庆波副教授认为该篇缺乏模型检验,在基准模型中,一些控制变量的筛选需要进行改进,因此提出了改进建议和修改意见,并对论文的写作规范性和内容的逻辑性表示肯定。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晓辰同学进行了题为《农民减负与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基于2002年农业税改革的研究》报告。她从农民减负这一中央惠农政策出发,根据手工收集整理的农业税改革县统计数据和2001—2006年农产品出口数据,利用倍差法考察了2002年农业税改革对农产品出口质量的而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惠农政策与质量兴农战略有一定的协同发展效应。点评环节中,崔庆波副教授指出,论文需要增加对传导机制的梳理。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奕芳带来了《互联网环境优化、动态贸易增长与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的主题报告,她认为互联网在贸易过程中的使用对以信息传播为实质的文化产品出口具有重要影响,她试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索互联网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动态影响。其研究发现,互联网环境优化能显著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但崔庆波副教授认为,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不可忽视,论文或许应考虑把“文化距离”之类的控制变量考虑在内。
最后进行报告的是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何芳同学,她利用1985—2016年138个国家及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题为《经济开放对制度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分析:一个跨国经验研究》的研究。其研究分析表明,单纯的贸易开放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的制度质量存在不同影响,扩大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出口对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质量存在积极影响,同时,扩大从高收入经济体的进口对发达国家的制度质量也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在点评环节,崔庆波副教授指出模型中分别从投资、贸易两个维度衡量经济开放,可以试图构建一个统一的开放指标来进行研究。
在场的各位老师、同学还根据报告内容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分论坛圆满落幕。
企业自主创新与地方发展研究分论坛
6月22日下午14:00,云南大学“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之“企业自主创新与地方发展研究”分论坛在经济学院1402分会场进行。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肖远飞教授出席本场论坛并担任评委老师,期间先后进行了四篇切合主题的优秀论文的汇报评审,内容丰富,在场老师、同学们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展开了一场学术盛宴。
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刘文龙同学,他的汇报题目为《企业文化与自主创新》,在这篇论文中他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从产权、要素结构及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角度深入分析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同时还对创新型企业文化与自主创新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其研究对加强我国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由云南大学的张一同学进行汇报,他汇报的论文是《信息系统持续性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员工企业家精神和团队创新氛围》,他基于员工企业家精神和团队氛围理论,对影响个体持续性使用信息系统的因素进行分析。他的研究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引入到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中,对未来研究群体层面的信息系统使用提出了建议。
随后,云南大学的汪熠杰同学带来了题为《去地方化危机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论文汇报。他的论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视角构建了复制动态模型,描述了民族村寨旅游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均衡状态,进而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去地方化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
最后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许俊鹏同学,他的汇报题目为《合肥都市圈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研究》,他的论文通过对城镇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后,探索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场论坛的顺利开展,引发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深刻思考,有助于激发老师与同学们的学术热情,营造更加浓重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