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做出海电商的那个叫Temu的App上线第一天,我们公司的人全都在下载和研究。”知危编辑部一位做跨境电商行业的老友A如是说。
“你们研究Temu,是准备想着怎么跟拼多多竞争吗?”,知危编辑部问到。
“不,看完我们在盘算......自己可以撑多久。”
“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当时我们都盘算着说,能不能卖到圣诞或是新年,结果现在黑五还没到,公司就快黄了。”
A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国内跨境电商公司,最风光的时候做到过某国市场第一,后来由于某国官方政策问题无法继续经营,转做欧美市场的跨境电商业务,一年有大几亿美元的营收,也算是身经百战了。
“本来五六百人的公司,短短一个月,裁的就剩两百多人。”
“离职去交电脑的时候,IT部门电脑都堆不下了。”
“刚才你问我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我想答案是......”
“真的很恐怖”
虽然A和他所在的公司,只是跨境电商大潮中的一分子,不能代表全部从业者,但,我们认为现阶段有很大一批从业者,受到了拼多多这个大玩家进场的冲击。
而这个冲击,对某些从业者来讲,是致命的,就像A所说:
“都不知道怎么还手,很无力。”
有些黑色幽默的是,由于A最近一直在拼多多Temu的阴影下夹缝求生存,所以他对Temu颇有研究,我们从A口中得到了一些有参考意义的信息。凭借这些信息,我们尝试搞清楚前面这个问题。
中间商
在出海跨境电商行业中,包括A和他所在的公司在内,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是“中间商”,只不过有大有小、有专业有草莽罢了,归根结底都还是中间商。
中间商要做的事,先是在海外搭建一个售卖端口,比如开一堆亚马逊店铺、开一堆电商独立站、甚至做得强些的还有自己的App。
比如A跟我讲,他们搞了一个叫“0货源”的模式,他们自己有非常强大的爬虫,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包括速卖通、Wish)都能爬,从产品图、产品款式、产品销量、评分、甚至到商品带图评价都能爬。
他们把这些东西爬下来,挂在独立站上,让自己变成一个门面上的“百货”,然后通过买量获取海外用户,促成下单。
“我们不生产中国货,但我们是中国货的搬运工。”
实际运营时,会比前述的过程更加复杂精细,但大概就是这么个玩法。
如果你像A所在公司一样把这门生意做得很大,那么你可以开发一个App,把独立站上的用户导流到自己的App上,吸引他们无限复购。到这个程度之后,就没办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货源了,为了保障客户的物流时效体验和低成本,你会跟某些走量较大的产品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甚至专门跟供应商定制一批极具性价比的款式,用来给App上的用户促活。
A跟我说,他很佩服他们的老板,这是一个很美妙的经营方式。跨境电商在这套模式下,变成了纯粹又高效的数学题:
爬虫+数据分析给了他们足够的SKU去买量市场上博转化,反正也不需要备货,没成本。
转化足够的时候,只要售价>进货价+买量成本+运营成本+物流,基本就能赚钱了。
不过,这道数学题,被Temu给“重命题”了。
当头一棒
“有一天,公司突然宣布,营销停了。”A说。
“大家听到之后都懵了,咱这公司不就是干营销的吗,营销停了还怎么干?”
A告诉知危编辑部,自己公司一直奉行的是“只做投入产出比为正的生意”,停掉营销的原因是:公司发现Temu入场之后,也在买量,使买量成本整个提升了一档。
“我们前面的运营方式你应该听明白了吧,现在买量成本一上来,我们公司的商业模型被击碎了。”
中间商们本来就是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来回周旋,赚取利润,现在这个空间被压缩了。他们所谓的精细化、大数据运营,都失效了。
甚至还有可能是面向海外华人的中文版:拼多多来美国啦
不只是投流,A所在公司还会给自己的App打造引流款,比如类似AirPods的蓝牙无线耳机,找国内供应商定制的,成本能控制在17-19块人民币一副的样子,销售价在7-10刀左右的样子,这东西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用户。
而Temu呢,看看他的热卖:
联想品牌无线蓝牙耳机,包邮只需3.7刀,运送时效小于10天,到手价比A家的白牌引流款成本还低。
这东西的同款,在亚马逊要20刀,并且还是非Pro的版本。
甚至,你在国内电商平台搜一下,会发现比国内买都便宜。。。
拿A的话讲就是:
“投流比你猛,卖货价格还比你便宜,你怎么玩?”
Temu都做了什么
我们从A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可以看到Temu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首先,Temu重点招商类目和方向(注,仅为某一场招商会,A表示还有面向深圳的3C数码专场,大家理解个意思就行):
重点招商方向现在看可能已经过时了,但A进行了解时是万圣节前夕,所以Temu是先跟着海外实时需求大的产品来招商的,A告诉我,这些东西也是亚马逊、Wish等海外平台上销量靠前的东西。
招商需求:
工贸一体、品牌商、贸易商、工厂、企业主体、个体工商户都可以。食品不招、3KG以上、50X50CM以上的不考虑。货品最好有CPSC、CPC等认证,前期可以有免认证通道,后期起量了要补认证。
A对知危编辑部解释说,这个招商需求可以说是对供应商的标准非常低了,甚至允许“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出现。
这说明,Temu一上来就追求非常快速的拓宽供应商体系,保障自己的货品尽可能的多而全,让投流投过来的用户有单可下。
供应商入驻方面,完整流程是:
入驻-上架-选品-寄样-质检-核价(对比1688等价格)-确定备货数量-预约备货单-送货-大货质检-入库-上架销售。
在这个流程中,Temu可以把握住几个关键点:
①货品质量相对过得去。②货品价格尽可能的低。③选品由自己把控,上什么推什么自己说了算,有利于早期打爆款吸引客户。④供应商只负责把货送到本地仓,剩余的运送时效自己可以稳定地规划控制。
供应商只需要做的事儿是:保证低价,保证质量,按时把货发到Temu的国内仓。
随后无论买量、营销、客服、还是出海物流,都由Temu自己来做,把前文我们提到的“中间商”干的活全都干了。
A跟我说,这个模式对供货的供应商来讲是很诱人的,因为需要操心的事很少,货送给拼多多之后什么都不用管了,当甩手掌柜赚钱。这个时候拼多多也很好跟供应商谈价格:
你都当甩手掌柜赚钱了,我又能给你走量,便宜点总行吧?
据A说,大量之前做国内拼多多的厂子,都赶着这波跟多多把货搞出海了。
“那老板跟我讲,反正什么不用管,卖就完了。而且这些厂家因为有拼多多背书,都很信任Temu,之前国内有太多跨境电商跑路欠钱不还了,但拼多多是上市公司,干了这么多年了,大家不怕他跑。”
在这个时候,Temu的拿货成本就已经是低的了,他们转手卖给老外的时候,还会自己再加一层补贴。
这还不是Temu上东西便宜的全部原因。
比如A跟我讲,跨境电商有个梗叫“吴三柜”,意思是发到海外的货柜“一柜送、一柜刷、还有一柜做秒杀”,主要是诸如亚马逊等平台的店家有权重这件事儿,中间商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权重,前期会这么做,但亏出去那三柜,终究是要从未来长期的货价上补回来的。
而Temu因为模式问题,根本不需要这“吴三柜”的成本。
另外,虽然这些货都是低价低质的白牌货,但拼多多通过罚供应商钱的方式来平衡:
“据我所知,如果客户投诉质量问题,拼多多会对供应商进行供货价5倍金额的惩罚,不确定准确,但应该是这个倍数。”
按照A的说法,惩罚倍数一般是3倍,因为3倍基本上是处理掉这单投诉的综合成本(物流、给客户仅退款、客服、发优惠券等)。
罚5倍,可能意味着客户被给予的优待会更高,这样Temu的客户就会完全不在乎这单不愉快的购物,而是觉得Temu平台十分良心。
就这样,拼多多非常迅速地建立起了一个货品丰富、价格便宜、质量相对过得去、用户挑不出大毛病的跨境电商平台。
你要知道,Temu正式上线时是9月,到现在也才2个多月。
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老外也这么想,被Temu的货震惊到怀疑人生:
“谁能跟我说说Temu是怎么回事儿?他们老板是个不会做生意的傻X吗?我不理解,一个卫衣从中国运过来,只要2.44刀,还免邮?”
疯魔的老外
那么,老外们,对Temu是什么态度呢?
如果你去油管或是TikTok,会看到很多老外叫好拼多多上面的货又好又便宜,国内也有很多媒体报道,所以知危编辑部感觉这部分没必要重复讨论。
我们或许能从另一个视角,看美国人对Temu的疯魔:
“拼多多现金已到账!”
不知道你听没听过这个魔性的声音,但我相信你大概率听过。
这个东西,现在在美国已经上线了。
编辑部在Twitter上找了个老哥,因为他在发Temu的链接,我们问了一堆问题,比如怎么知道的Temu?身边的人知道Temu吗?他们的生活环境都怎么样?为什么会选择Temu,觉得它比其他平台好在哪里?
但是,他的回答让我们有点摸不到头脑:
我们就又继续问他:能来点更多细节吗?质量好?价格便宜?物流好?
而他的回答让我们觉得很离谱:
是这样的兄弟,我从来没在Temu上买东西,我就是在上面拉人头领现金,我真的提款了,并且我的信用卡信息什么的也没被盗,无论是我还是被我拉人头的人,都非常开心。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哥们靠拉人头,搁Temu上薅了500多美元
然后我们才发现,Temu电商业务火没火不确定,但是Temu的拉人领现金可真是火了!
Twitter上有大量的人发这样的帖子:
快来帮我点一点,点点就能领现金,大家一起领啊:
兄弟们快来Temu摇奖,能领钱奥:
快来帮我砍一刀,我就能拿免费商品了,只需两个人,快来帮我砍一刀啊:
又是新的一天了,又能摇奖了,大家快来摇啊:
在油管上,有大量的教你怎么从Temu上捞钱的教程。
有一哥们,发视频晒了提现记录,说他一天搁Temu上能赚200多刀:
我去他往期视频一看,好家伙,他还免费薅了个PS5,仔细再一看,他买东西就没花过钱。。。
天天搁Temu上拉人头摇奖领现金就跟上班似的,这线上零元购不比线下零元购舒服?
看着油管、TikTok、Twitter、Ins上疯狂拉人头领现金的疯魔老外们,不禁觉得:
人类啊,果然都一样。
阿里巴巴国际站成立于1999年,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个业务板块,现已成为全球数字化出海服务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累计服务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万活跃企业买家,近三年支付买家的复合增长超过100%。
阿里巴巴国际站致力于让所有的中小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打造更公平、绿色、可持续的贸易规则。提供更简单、可信、有保障的生意平台。它始终以创新技术为内核,高效链接生意全链路,用数字能力普惠广大外贸中小企业,加速全球贸易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国际站将赋能全球3000万活跃中小企业,实现全面无纸化出口、货通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