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困难挑战,在全球经贸整体放缓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规模创历史新高,实现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全球经贸复苏增长注入动力。
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1.54万亿元,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0%;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亿元,增长25.4%。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201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货物进口额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0.8%,与上年持平,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多点开花,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2019年,中国对前四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日本进出口额合计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8.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合作潜力不断释放,正在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对拉丁美洲、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8.0%和6.8%,增速分别高于进出口总体增速4.6和3.4个百分点,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6.9%和4.6%。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贸易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外贸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2019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9.9万家,比上年增长6.2%;其中,民营企业40.6万家,比上年增长8.7%。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最大外贸主体。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57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9.9%。国有企业进出口5.32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6.9%。
2019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0.06万亿元,增长4.1%,占出口总额的58.4%。2018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9.6万亿元,增长7.9%,快于总体增速0.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5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和向世界开放市场,多次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取消部分药品进口关税。
2019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8.61万亿元,增长5.6%,占进出口总额的59.0%,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7.95万亿元,下降5.1%,占进出口总额的25.2%。
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62.1亿元,增长38.3%;市场采购贸易进出口5629.5亿元,增长19.7%;二者合计对外贸整体增长贡献率近14%。
外贸对产业升级引领促进作用更加突出,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自主开拓多元化市场能力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平稳。全年服务进出口5.42万亿元,增长2.8%。2018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2402亿元,增长11.5%,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连续第5年位居全球第二。
二、202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前五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3月以来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外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其中,出口6.20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
中国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成效显著。前5个月,中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依次是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分别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4.7%、13.9%、11.1%和7.3%。
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3.64万亿元,下降4.0%,好于整体0.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58.7%,比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前5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6.91万亿元,下降4.7%,占进出口总额的59.9%,比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预测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几乎所有地区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目前,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已从以供给侧为主向需求侧为主转变。
中国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全球配套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外贸韧性大、潜力足、竞争力强的特点。
三、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但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步缓解,经济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稳住全年外贸基本盘、实现外贸促稳提质仍然具有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贸,疫情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下行压力。当前全球贸易壁垒处于历史高位,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影响国际贸易扩张的重要因素。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性措施显著增加。
疫情冲击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引发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蔓延,将进一步诱发或加剧经贸摩擦,威胁贸易自由化进程,危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剧世界贸易萎缩。
主要经济体宏观刺激政策持续加码。为对冲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不断升级“救市”政策,包括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举措和其他支持措施,总额大大超过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刺激规模。
综合国内外形势来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挑战和压力显著增大。外贸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显现。中国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围绕产业链所形成的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体系最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稳定性。
稳外贸系列政策精准发力。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稳外贸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2024-2030年中国大宗商品对外贸易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全球及中国大宗商品对外贸易企业案例解析,中国大宗商品对外贸易行业政策环境及发展潜力,中国大宗商品对外贸易行业投资策略及规划建议含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