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①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忆。②正确理解描写景物和动物的四字词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正确使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多功能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就是同学们在听课时要聚精会神,讨论时能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能做到吗?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把这节课上好吗?好,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又刺激又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如诗如画的景色,有人见人爱的动物,有令人敬佩的人物,还有一道道具有挑战性的智力题。想去吗?想去的同学请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板书:课题)
二、整理又()又()类和带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师:看这里沙漠广阔无垠,旅行的人很难认路,但是有一种动物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人们说它是沙漠里的船,它就是――骆驼。
(1)示骆驼图,骆驼远远望去(又高又大);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骆驼的脖子(又弯又长)。同学们说得很准确。齐读一遍。
像这样的词语你们还能说几个吗?(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
师:仔细观察事物,找到它的特点特色,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描述。
(2)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那些和边防战士感情深厚的雪猴吗?看它们来了,示雪猴图,雪猴可爱吗?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说说雪猴的可爱吗。(攀枝欢跳,龇牙咧嘴,又蹦又跳,凝神听讲,左蹦右跳)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对雪猴无比的喜爱,也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牢固掌握。很棒!齐读这些词语。
看抓耳挠腮的雪猴在想什么呢?(你们会说带有我名字的四字词语吗?)
(3)你们能说出带有猴子名字的四字词语吗?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十几种)也都来了,它们都想让你们说出带有他们名字的四字词语,你们敢于挑战吗?(板书:动物)发言的同学要声音洪亮,能做到吗?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些带有动物名字的四字词语。
三、整理带有相近词语、ABAC和带有人物的四字词语
师:同学们的词汇积累真是太丰富了,对每一个发言的同学,老师都要说,你们很了不起。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也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示图。
(1)回想课文中他们的故事,请你们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描绘他们。例如:师:学习课文后我们知道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人们称他为乐圣,像贝多芬这样有才艺的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四字词语来描绘呢?那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描述他。(板书:多才多艺的贝多芬)。你们会了吗?好,回忆课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来描绘。(奋勇杀敌的邓世昌;英勇杀敌的邓世昌;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宁死不屈的吉鸿昌;从容不迫的吉鸿昌;性格倔犟的贝多芬;才华横溢的贝多芬;贫困潦倒的乞丐;气度不凡的成功人士。)
师: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用上不同的四字词语来描绘。(板书:人物)
(2)师:同学们再来看这个词,(多才多艺),老师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带有相近词)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你们能不能把他们变成四字词语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相近词)汇报说。
(3)师:再看这个词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ABAC)板书)在刚才的这些词语当中,就有ABAC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你们能不能再说出这样的词语呢?
四、整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
师:老师也来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听好了,有山有水,看,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美不美?
(1)示图,还记得这是什么地方吗?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回忆课文,你们能不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描绘一下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呢?
(2)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些描写春夏秋冬的四字词语,你们自己读一读,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谁愿意来试试?
五、优化训练,巩固强化
师:刚才同学们积累许多这样又()又(),动物,人物,景色的四字词语,那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智勇大冲关,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掌握了这些词语,是不是能活学活用。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第一关:快乐‘填填’看。
很少的几句话()言()语;说了很多的话()言()语。
随口乱说的话()言()语;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言()语。
像蜜糖似的话()言()语;虚假而动听的话()言()语。
师:请同学们根据意思,填写出代有言和语的四字词语。在答题卡上试着填一填,可以和同桌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前后桌的同学。
师:让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师:有谁都填写对了,那把你没有写上来了,快写上去吧!
师:同学们,一个言和一个语就可以写出这么都的词语,可见,我们中华语言真是奥妙无穷啊!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关闯关游戏。
(2)第二关:句子万花筒
师:让我们去进行第二关的闯关游戏吧!
师:你们现在答题卡上做一做。
师:谁能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第一句话应该选哪个词语呢?谁愿意来读一读句子。
师:看,当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好像赋予了他生命和色彩。真的是太神奇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3)第三关:咬文嚼字
读下面一段话,将画线的部分换成四字词语,再读一读句子。
我们来到江滨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的风筝,我一会儿都等不得了,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江边。
师:谁能来读读句子。
ABB:亮晶晶凉冰冰绿油油胖乎乎兴冲冲红润润懒洋洋慢吞吞光秃秃静悄悄
AABB:
高兴——高高兴兴大小——大大小小多少——多多少少红火——红红火火许多——许许多多来往——来来往往干净——干干净净明白——明明白白
ABAB:雪白雪白、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碧绿碧绿、鲜红鲜红、乌黑乌黑
___来___去: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游来游去
又___又___:又大又多又香又甜又大又圆又高又大又细又长又白又胖又大又红
四字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花红柳绿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歌笑语东张西望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万紫千红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春回大地柳绿花红百花齐放春暖花开带有“春”的四字词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四季如春
带有“春”字的不一定是描写春天的
二、短语(会正确填写)
1、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懒洋洋地起床慢吞吞地吃兴冲冲地跑进来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3、碧绿碧绿的叶子(荷叶、小草、菜地、衣裳)雪白雪白的棉花(浪花、梨花、贝壳、云朵)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朝霞、枫叶)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4、“的”字短语:“的”后加名词青青的(假山、小虾、草地)绿绿的(草坪、小草、叶子)弯弯的(小路、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难忘的日子满意的笑容美丽的风景精彩的球赛雪白的贝壳高远的蓝天挺拔的松树会心的微笑透明的翅膀淘气的娃娃黑灰的身子美丽的夏夜可口的松果闷热的天气多彩的季节金黄的稻子大大的脑袋高高的树上雪白的棉花碧绿的菜地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成熟的桃子美丽的衣裳快乐的时光长长的房子轻巧的桥多彩的季节黑灰色的身子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可口的松果轻轻的步子金黄的落叶香甜的水果红红的太阳美丽的家乡
金黄的稻子宽宽的街道盛开的鲜花高兴的表情可恶的蚜虫圆圆的小虫高高的楼房美丽的鲜花结实的玻璃砖大大小小的鱼各种各样的船
轻巧的桥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雪白的肚皮欢快的歌鲜艳的红领巾茂密的松树林绿油油的荷叶亮晶晶的眼睛了不起的创举
5、“地”字短语:“地”后加动词
仔细地看笔直地站愉快地走轻轻地送还高高兴兴地走轻轻地走
慢慢地走认真地清扫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静静地站轻轻地吹兴冲冲地走进来着急地说不安地说惊奇地问快活地游细细地下
三、反义词:(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会填空)
高--低(矮)胖(肥)--瘦开--关开--谢开--闭开--合分--合有--无多--少老--少对--错粗--细笑--哭里--外脱--穿早--晚男--女亮--黑黑--白长--短去--来进--出近--远出--入香--臭送--迎借--还直--弯真--假干--湿动--静新--旧重--轻苦--甜收--放前--后左--右快--慢死--活生--死生--熟是--非沉--浮美--丑明--暗忙--闲天--地这--那爱--恨冷--热输--赢淡--浓饱--饿问--答方--圆东--西南--北古--今虚心--骄傲热情--冷淡慌张-沉着黑暗-光明长处—短处
诚实--虚伪粗心--细心弯曲--笔直进步—落后安全—危险伤心--高兴
近义词:
仿佛——好像马虎——粗心喜欢——喜爱赶快——赶忙认真——仔细美丽——漂亮十分——非常/特别明白——清楚结实——坚固奇怪——惊奇可恶——讨厌/可恨雪白——洁白立刻——马上
四、量词(会正确填写)
一幢房子一匹马一担白菜一盆鲜花一丝表情一杆大秤一位国王一场秋雨一架飞机一名司机一列火车一艘大船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条蛇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张画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孩子一辆小车一片欢笑一片雪白一片美景一片树林一块红领巾一双眼睛
五、句子(各种类型的句子会写两句)
1、我替爸爸拿拖鞋。我给妈妈洗手绢。我帮老师收作业。我为大家扫地。
2、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小鸡正忙着吃虫子呢!我正忙着写作业呢!
3、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小树渐渐长高了。
4、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小朋友们一边走一边说。小鸟一边飞一边叫。他一边说一边笑。
5、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西瓜那么大,那么圆。山那么高,那么大。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
6、把地翻松把白菜吃完把窗户打开把门打开把作业写完把地扫干净
7、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他很用心地培育花种。他非常用心地培育花种。
我十分用心地读书。他很高兴地回家去了。他非常高兴地回家去了。
8、我已经长大了。小树已经发芽了。春天已经到了。我已经写完作业了。
9、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荷叶像一把小圆伞。
我们像花儿一样美丽。长城像巨龙。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10、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只有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11、(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衣服被妈妈洗干净了。
(3)我把地扫干净了。地被我扫干净了。
12、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的书包不见了。
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的书包怎么不见了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我一定要把我的书包找回来!
13、(1)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长高了。(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5)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6)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表示要下雨了。
14、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
15、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专爱吃棉花上的蚜虫。
17、《春晓》《村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有《所见》《小池》。(要知道朝代和作者,学过的字要会默写)
六、标点
问句:(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3)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4)他们到哪儿去住呢
(5)你为什么飞得这么底呀
(6)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7)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
感叹句:(1)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2)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3)啊,多美的小路啊!
(4)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5)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七、多音字(会组词或者会根据词语选择读音)
(1)得()造一杆有人提得()起的大秤。
(2)春天是种.()植的好日子,农民正忙着在田里撒种.()子。(3)小明看着蓝蓝的天空(),脑袋里是一片空()白。
(4)终于来到了大兴.()安岭,大家都很高兴.()。
(5)开学的前一天,班干.()们就已经把教室打扫干.()净了。(6)这是一节快乐.()的音乐.()课。
(7)我发.()现小军的头发.
()很黑。
(8)要想把学习学得更.()好,就必要及时更.()正作业。
(9)奶奶的家里只.()有一只.()大母鸡,其他都是小鸡。
(10)小象长.()着一条长.
()长的鼻子。
(11)走进教室,我和.()小红都觉得很暖和.
()。
(12)小白兔向山羊爷爷要了白菜种.()子,自己劳动种.()起了白菜。(13)妈妈在校门前来回走着.(),显得很着.()急。
(14)要想得.()到更大的进步,就得.()再努力。
(15)那些孩子都.()是来自北京首都.
()的。
(16)大夫山的空()气很好,我们一家人一有空()就去那里游玩。
(17)我答()应妈妈,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
(18)我们把行.()李一行.()一行地放好。
一、“读”领——让“词语盘点”乐起来
1.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教学中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方式进行比赛,要求读得干脆利落,克服把词拆开来读的现象。对于易读错的字词,教师要提醒学生,也可通过查字典标拼音的方法识记。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熟读成诵,加强记忆。
2.表演式朗读。“盘点”词语时,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理解与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更有感情、更生动的朗读,鼓励读出个性。可边读边加动作表演,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朗读活动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又便于进行适时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读读写写”有31个词语,在学生诵读几遍之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读,可以个人单独表演,亦可四人合作表演,比一比看哪一组通过情境表演出来的词语最多。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读读演演中,深化了对词语的感悟理解。
二、趁热打铁——让“词语盘点”动起来
“词语盘点”词汇量大,其中“读读写写”若是让学生机械地抄写、听写,学生不但不能将这些词语内化,还会逐渐失去兴趣。作为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时,对于学生反复识记仍不能巩固的易错字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记录下来,以便在“词语盘点”时进行重点复习和强调。
写错别字是小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多笔少画时有发生。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或是他人书写的情况指出哪些字容易出错,怎么错的,再让学生把易错的字“揪”出来多写几遍,同时指出学生在书写笔顺上存在的问题。有些易错字词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儿歌、顺口溜等进行形象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减少学生写错别字很有帮助。
“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如果一股脑儿一起听写,学生会显得很吃力,对于后进生,他们更会感到一片迷茫。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写错的,或特别重要的词语来听写;还可以改变教师读词学生写词的单一模式为耳听、眼看、脑思、手写等多感官参与的趣味听写,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赋予听写新的内涵。如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读读写写”的听写,可以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成语的意思写相应的成语:形容极度疲乏不能忍受(疲惫不堪),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迷惑不解),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吞虎咽);可以是教师每次一口气读三个词语,学生依据顺序把三个词语听写出来;还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词语,写出相应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识记,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为他们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奠基。
三、开枝散叶——让“词语盘点”活起来
“盘点”词语,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毋庸置疑,应该是学以致用。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不应单单体现在“词语盘点”中。若教师能利用其中的词语,稍加引导,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词语盘点”时,让学生从“盘点”的词中选择词语填空:
1.每晚()时,我总在书桌旁()地阅读。
2.暑假和爸爸到内蒙古旅游,我站在()的草原上(),远处尽是()()的羊群。
教师经常这样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想象理解、迁移运用中,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能使词语闪烁出灼灼的生命光华。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把已积累的词语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运用于写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词语盘点”中有“波澜壮阔、水平如镜、红叶似火”等10个四字短语是出自《桂林山水》的,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并根据情境用上一些自己积累的四字短语;然后说:“同学们,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去旅游好不好?旅游的线路可以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边,也可以是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抑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待会儿回来和大家说说你们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好不好?”学生交流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盘活了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景色描写的词语涵盖了春夏秋冬、山水草木、鸟语花香……词语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建立语言宝库,为写话充电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每课堂仅有40分钟,每册教材仅有三四十篇课文,这样的语言积累必定是学不够用的。教师要善于拓展课外材料,创设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悟欣赏,逐步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笔者开展了课前3分钟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欣赏和展示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周一集体背诵古诗、名家名句;周二儿童诗歌欣赏;周三好词好句欣赏会(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周四好词好句接龙比赛;周五学生佳作欣赏。
借助思维导图,为写话导航
作为写作的重要基础,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必须抓好、抓实。笔者从高年级的作文提纲联想出一种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使学生乐写易写,效果颇佳。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表表征知识的方法。它最主要的优点就是用清晰的图表,将写话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梳理写话思路,指导学生有序写话。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夸家乡》时,可通过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迷人风光”和“丰富物产”这两个方面来夸家乡;然后把家乡最具代表性、最能显示家乡特色的风光和物产,用板块式的思维导图勾勒出来,这样就相当于将整个写话内容列了一份提纲。老舍先生说过:“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可见,学会写作文提纲,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思维导图就相当于高年段的作文提纲,有效地帮助低段学生学会写话、喜爱写话。
巧用多元评价,为写话助力
创意性符号,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喜欢直观形象的图案。《夸家乡》这篇写话,就可以画一些小花、小树、小馋猫的图形以示奖励,还可以画张笑脸,表示内容生动有趣;画个大拇指,表示动作描写传神;画支笔,表示书写工整……以此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这种充满趣味的评价符号,既有新意,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伙伴式语言,拉近距离有人说:“蹲下来看学生,你就能看到学生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就告V我们,应该用学生的目光、学生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写话。《夸家乡》中,有学生写到:“诸老大的粽子品种五花八门,有鲜肉、蛋黄、红枣,应有尽有,好吃极了。”老师这样评价:“你不仅会吃,而且会写,馋得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伙伴式的评语,就像亲切的交谈和情感的沟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语用意识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日月潭》一文的教学,在这里浅谈小学生语用意识的启蒙教育中自己的几个观点。
在小学低段语文中,文本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是必须由老师去寻找和解读出来的,毕竟那时候的小学生在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所以,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去阅读文本,由表及里地找出文本的重点内容,分析和处理好文本中的语言点,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因此,文本的解读在前期的准备中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真正地解读清楚了文本中的隐藏知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地对他们的语用意识进行启蒙教育。
(二)架构课堂目标
目标架构中最重要的便是要能够仔细地阅读文本,只有对文本的内容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够找准目标并进行架构。
首先,让我们来仔细地阅读《日月潭》一文,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从识字、朗读、体会多个方面来确定最终的目标。
1.识字
在文本中,我们将会遇到“朦胧”等9个生字生词,那么,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字;接着便是教学生写字,在书写的时候,要留意“茂”“约”等12个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就是“风光秀丽”等12个四字词语,需要让学生记住,从而积少成多。
2.朗读
3.体会
引导学生通过前边的朗读,用心去体会日月潭的美景,激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
变化。
(三)预设教学中的思考点
1.读字词
提出阅读的要求,在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从而读通句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生字生词可以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方便以后的记忆。
教师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在学生自己读完一遍课文之后,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读出词语,并记住这些词语。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大,而且对词语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制作各种图片,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记住那些四字词语。
2.读文本
将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四个人一个小组,然后进行小组的合作。在前边学生已经朗读过一遍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中讨论,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弯弯的”“圆圆的”等词语,并在小组内合作进行配图,接着再带领学生学习三四段的时候,引导他们熟悉“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语的妙处以及词语的意义。并且指导他们学习对不同的美、不同的意境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
无论什么时候,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才能在后期的学习或是处理中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样的,利用听、说、读等不同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启蒙语用的最好办法。
二、课堂教学,凸显语用
在做好了课前的准备之后,便需要在教学中通过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一)听说读写中的语用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比如在课堂预设中设置听说读写的实践环节,除了设置以小组为单位的听说读写,同时也要设置以个人为单位的听说读写活动,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次,要留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方法,前期的时候应该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进行听说读写,从而学习听说读写的方法,避免在前期的时候,没有目的性地盲目学习。在后期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时候,教师便只需要进行观察和引导,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便可以了。
(二)利用积累提升语用
每个单元不仅编排了一个单元字词的听说读写上需要注意的内容,同时也编排了一个单元的基本教学安排。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安排,更有目的性地去计划自己的教学。
这时候,反复的阅读和抄写便是方法之一,阅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本,当学生对文本形成了自己的意识的时候,让他们反复地抄写,仔细地观察文本中的每个字词、每句话,尤其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时候就更容易被记住,当然,抄写记住的不仅仅是读音了,还有字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实现了字词的积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所在,学习其中的表达方法。
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让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积累。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知道,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将积累和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里进行渗透,进行反复的螺旋式教学。
三、课后练笔,渗透语用
除了课堂上的听说读写以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写话要求,来引导学生锻炼他们写话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文本的讲解结束之后,以文本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为目的,设置一些小的练笔,并利用鼓励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写小练笔的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读课文写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可以引发人遐想的词语或句子,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说出自己所想,写出自己所想。
比如,在《日月潭》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那么那些中外游客会如何评价日月潭呢?首先,学生会说“游客会夸日月潭”;接着,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夸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说出了“高兴的”“激动的”等词语;从简单的词语入手,让学生想出一些夸日月潭的词语。最后,就是引导学生将前边所说的用一句完整的话组合起来,其他学生可以评一评、议一议回答问题的学生所说的完整的话是否存在问题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反应能力,同时也让原本不算生动的词语教活了,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
(二)画景色,写感受
对于小学生来说,用简单的画来表达心中所想所感,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小孩子不懂得太多的语言文字,对于他们来说,画画便是无声的文字,是表达他们的感受的最好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画出来或者是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画出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画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虽然说,语用意识是一个人主动地、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方式,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切都处于懵懂状态,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在初期的时候,很快打开语用意识的大门,也就是说,教师的启蒙是很重要的,只有教师在初期的时候进行引导、规划,才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好基础,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湍(tuǎn)飞漱(sù)B、竹柏(bó)青荇(xìnɡ)
C、京尹(yī)百舸(ɡě)D、痕(hén)迹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树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带月荷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4)花之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醉波纹如绫()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四)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1)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