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第08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析版)
作者简介
壹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要点梳理
贰
【作品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家庭贫穷。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有一次,保尔偶然跳进冬妮亚的花园,由此和冬妮亚产生了爱情。保尔头部在激战中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和冬妮亚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接着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斯大林时期,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官方强调用文学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个人背景: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他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决定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生活体验。他响应官方的号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用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出优秀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品主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布尔什维克成长历程和揭示布尔什维克优秀品质的小说。当一位英国记者问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揭示了他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过展现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并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小说通过刻画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形象,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另一个主题。保尔在女战友瓦莉亚的墓地前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的一生应当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度
【艺术特色】
1.现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传性又是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
2.小说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巧妙地穿插细腻的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丰满感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小说的环境描写出色,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描写,既烘托人物又富有意蕴。
4.小说叙事、描写简洁凝练,语言精炼优美,富有表现力。(语言特色)
5.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刻画人物,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塑造了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