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浪淘沙、趋于成熟,李佳琦等先入局者光环渐褪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沈钊
对于直播电商行业而言,最近可谓多事之秋,东方甄选、李佳琦等超级头部(简称“超头”)直播间关于“好日子”“不努力”的言论接连引发争议风波。而在超头们掉粉逾百万的同时,中腰部主播乃至品牌商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捡粉”。经过数年狂野生长,直播带货行业已趋于成熟,此消彼长、大浪淘沙成为眼下竞争现状。多位行业人士9月15日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直播行业的红利不可避免正在消失,主播也逐渐成为一个普通职业,行业日益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风口退去,主播正成为普通职业
直播电商行业自2019年爆发并进入狂野生长阶段后,造就了很多财富神话。“主播来钱快、收入高”的观念深入人心,超头主播的夸张收入甚至吸引了不少明星下场带货。而到了2023年,随着行业成熟、风口退去,“降薪”成了直播带货行业的普遍现象,主播也正变成一个普通职业。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15日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近期超头主播陷入争议风波的背后,是电商格局正在重塑、直播电商行业朝着合规有序的方向发展,“其中很明显的一点是,主播中先入局者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了。”
如今,直播电商行业渗透率逐渐上升,增速也开始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淘宝直播联合发布的《2022直播电商白皮书》显示,预计2022年直播电商GMV约为3.5万亿元,年增长率为53%。而此前几年,这一数据都高达三位数。信达证券的测算数据也显示,2020年直播电商行业增速为197%,2022年下滑到42%。不难看出,狂热的直播市场正日趋冷静。
一方面是行业风口渐退,另一方面是众多新人新机构涌入,主播这个职业已褪去造富光环。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主播的时薪下降较为明显。以杭州为例,成熟主播此前报价约500-800元/时,如今的价格已不到三分之一,为150-200元/时。而在广州,成熟主播的报价相对更低,为120-180元/时。
对此,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分析称,直播电商目前已步入成熟期:首先是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其次是主播数量非常大、收入趋于合理,成为一个普通职业;再次是行业增长放缓,直播机构和超头主播需要寻求全渠道多平台经营。
店播抗衡,品牌不再依赖“超头”
记者留意到,此次李佳琦争议事件中,洗护类目国货品牌“蜂花”却成了受益者,凭借着一波营销操作,在两天内带货超2500万元。
蜂花这波成功“吸粉”,反映出直播电商行业的另一层竞争:达人主播和品牌店播的较量。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企业自播已成为众多品牌的主要销售场景之一,预计今年企业自播成交额将占整体直播电商的“半壁江山”。
对此,张毅表示:“在直播带货这件事情上,过去品牌没得选,流量只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头部主播,所以主播行业红利满满。到了如今,品牌可选择的主播实在太多了,因此对于品牌对主播的‘忠诚度’,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
庄帅则认为,超头主播和品牌本性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增长放缓,品牌商家也在进一步降本,势必会进一步挤压超头主播的收入;店播会成为常态,超头主播的盈利能力大大下降,需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才能继续保持盈利。
瞄准长远,行业发展更趋专业
尽管直播电商的发展格局正发生着变化,但毋庸置疑的是,过去几年来,直播电商提供了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意义不容忽视。
广州市人民政府此前印发的《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强化电商赋能带动。实施直播电商“个十百千万”工程,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发展。推动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越秀直播电商产业带、红象直播双创园、花都直播电商基地等一批直播电商基地,吸引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
专家指出,对于直播带货这种相对新兴的事物,政策仍应该是鼓励支持与审慎监管并行。最近频发的超头主播“翻车”事件,就为直播带货行业敲响警钟,提醒行业应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有分析认为,直播电商的规范化发展需要政府、平台、主播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监管、准入门槛、内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行业自律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推动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