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热传的视频显示,一只无人约束的大型犬从路口跑过,长长的牵引绳拖在身后,在跑动中,牵引绳钩住了站在街边的一位老人的双脚,老人随即被绊倒,脸部朝下倒在地上。
有媒体报道,狗主人平时就将犬只拴在门口的树前,事发时犬只是被小女孩牵出。而随意放置犬只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养犬人应该做的事。
央视网记者查阅《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获悉,当地主管部门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携带犬只外出应当用长度两米以下的犬绳牵领并佩戴口嚼或者嘴套等防护器具,并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牵领或者携带犬只,避让行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显然,事发当日,每一个细节都违背了地方政府的规定,最终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犬只数已经达到5503万只。针对如此庞大的养犬人群,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央视网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有不少城市对牵引绳的长度作出了规定,在这些城市中,牵引绳的长度最长不能超过2米。
商品宣传适用的犬只品种不乏大型犬,但在很多城市的重点区域,饲养大型犬和烈性犬是违反规定的。上海、长沙等地对养犬只数进行限制,每户仅能养一只犬。广州和天津更是对犬只的体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天津,合法犬只的身高不能超过45厘米。
在规定如此细化的背景下,犬只造成意外伤害的事件却频频发生,遛狗不拴绳的场景更是随处可见,正是因为在执行环节出现了疏漏。
但这不能成为养犬人不遵从规定的底气。养犬管理条例多由地方人大印发,这意味着它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不能只在推出时引发广泛讨论,执行时却成为一纸空文。如何让管理条例落到实处,令养犬人获得文明养犬的快乐,同时不干扰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