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兴媒介,能有效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娱乐、社交、消费与情感等多个层面的需求。最近几年,在电商产业的全面发展下,直播带货迎来了发展高峰。据统计,2021年全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3165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也已经达到了8.42亿,较上年增长5968万。同时,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国内电商直播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69亿,这给直播带货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基础。在此时代发展形势下,中央与地方愈发重视特色农产品销售和直播带货之间的联系发展,以期实现乡村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助力乡村振兴。
1.农产品直播带货现状
自2020年以来,受外部客观发展因素影响,大量农产品被积压,全国各地关于农产品滞销和急售的信息多达数千条,总量预估数百万吨,农村经济一时陷入“寒冬”。为尽快破除发展困境,应对农产品销售危机,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求电商进入乡村,全面开拓农村市场。在此影响下,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迅速从上一年的4168.6亿元攀升到了5750亿元。在直播带货形式下进行农产品销售,使广大消费者更加便捷和直观地了解和选购产品,不但解决了消费者自身的采购问题,缓解了广大农户的销售压力,还给乡村直播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可鉴之处,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实现乡村振兴[1]。
2.农产品直播带货渠道整合措施
2.1新媒体整合
2.1.1建立展演直播场景
2.1.2建立临场直播场景
2.2融媒体整合
2.2.1跨屏直播
所谓跨屏直播就是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整合,使其发挥出联动优势,建立融屏生态,实现内容与渠道的交叉性联动,将媒介资源转化成购买行为。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屏传统媒体模式,在内容输出和舆论引导方面作用显著,且其覆盖范围广、公信力强,将电视节目引入农产品直播带货中,能真正使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被转移至农产品直播销售上,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本身的信任程度。例如《希望的田野》就将电视节目真人秀和直播助农结合起来,围绕明星组成的“希望小组”,深入黑水、汶川、凤凰、永仁、鄱阳等需要帮扶的地区进行直播,并基于具体带货目标,如达到多少销售额、直播间多少人数等,使明星全身心参与到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整个流程中。节目录制期间,总共为68个商户进行了无偿带货宣传,观众不仅了解到每件农产品进入直播间的过程,见证了明星完成直播的过程,也对节目和销售的农产品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了助农过程中,真正在跨屏直播之下,将媒介资源转化成了用户购买力,值得借鉴学习。
2.2.2串屏直播
所谓串屏直播即是将电视舞台大屏作为核心屏幕,以呈现晚会主要内容,再由主持人和明星组成带货小队,相互PK,哪一队卖出的产品最多则获胜。这一模式最早是由湖南卫视的《出手吧,兄弟!》节目提出,应用于芒果扶贫云超市的直播晚会。在这之中基于串屏形式,以舞台大屏为主,明星分队PK带货,同时屏幕后数十个小屏直播间对农产品优势、品质和购买链接进行介绍,以帮助明星进行销售。而这数十个小屏直播间又将线下的湖南农村、芒果扶贫云超市等线下上百直播间联系起来,所涉范围遍及全国。在这一模式下,2小时的直播晚会就卖出了湖南省十多个县的产品,总计金额达到了1.02亿元。能够发现,这种直播形式,不仅使线下观众被引导到了线上直播间,还可以享受大屏的视觉效果,涉及电视端、移动端,有效提升了节目收视率。
2.3传统媒体整合
2.3.1注重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应用
传统主流媒体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大众心中拥有极高公信力,因此在农产品的直播带货上,其作用不可轻视,不但能轻易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还能迅速取得消费者认同。尤其是各大企业目前对主流媒体基本是紧密跟随的,所以其直播带货层面,特别是公益直播助农方面往往能取得最大优势。
2.3.2注重王牌电视节目价值应用
在媒介融合之下,全国各大头部卫视组作为主流媒介输出平台,利用自己强大的综艺IP引流,推进直播带货,吸引了大批优质化的农产品资源和电商平台展开合作,不仅使自己的王牌节目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全面推进了农产品销售。
3.结语
农产品销售关系到乡村振兴大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面延长销售链,催生出多元化的营销方式,“直播带货+农产品”模式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新型的线上销售手段,它利用良好的互动性与便利性,可以有效刺激消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所以必须充分把握这一优势,加强新媒体渠道、融媒体渠道和传统媒体渠道之间的整合传播,提升传播效果,从整体上建立一个良性的传播体系。
本文收录于《农业信息化》2022年第12期,目次32
参考文献|
[1]张绚.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以广西广电“我为家乡代言”活动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5):117-120.
[2]赵树梅,梁波.直播带货的特点、挑战及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8):61-71.
联动“百城”招引“千企”汇聚“万才”以智播基地为纽点助推地方乡村振兴建设发展。
“百城千企”智播基地:“百城”连接地方区(县)域政府端;“千企”聚合各个城市、乡镇源头优质企业,协助创业与就业人员轻资产运营。
采用“人才联合培养+品牌推广扶持+基地共同建设+资源精准对接”的方式,智播基地致力于建立企业与政府、城市与城市、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强力纽带,打造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联动式互联网经济聚集区,搭建“智播经济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平台”。
面向全国并打造实现“创新创业共同体”,进一步为城市赋能以“IP活动+文化+科技+传媒+产业标准”立体服务的运作模式线上+线下双线闭合赋能产业,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人才+生态”四位一体架构体系,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和项目设计真正践行和落地乡村振兴,赋能地方区域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
以县域(乡镇)产能为底层依托,数字科技技术为辅助,文化传媒为加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落地推进“新农村包围城市”,在提高地区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推动乡村科技型、新职业技能型人才振兴,在实现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富。
具体体现在:
(1)以基地为纽点,落地实施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保就业促创业。
先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实体经济,亟需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结合“培训+认证+实践+就业”的四位一体方针,针对基地培训学习合格学员可选择于基地签约就业,依托基地来自全国其他地区丰富的产品供应链和抖音、淘宝、快手等直播平台流量资源从业创收,针对从事该领域创业志向群体,基地将提供完善的配套工商、财税管理服务。
(2)以转化效益带动地方产业聚集发展,落地引入投资建设资源。
目前地方区(县)域生产模式依然以分散型、家庭型小农生产模式为主,缺乏高效运作的上行销售市场、物流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中转集散场所、贮存场所如大型恒温冷库等。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产品产销问题上存在诸多卡点,需要各方同心合力,着力打通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畅通‘肠梗阻’,才能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升级。
以智播基地为承载体,培育组建本土直播电商矩阵体系,并联动全国范围各地区主播资源,结合各项会议、展会、节庆、赛事等活动,在以实际转化带动地方产品销售增长的同时,配合政府逐步整合聚集产业供应链,帮助当地引入物流(冷链)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产业园区、总部基地等投资建设运营者。
(3)“百城千企”多点联动,跨域链接,创新双招双引。
“双招双引”是新时代地方发展的战略性先导工程,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加快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力、打开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区(县)域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