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主播们利用线上介绍商品,但直播画面却仿佛是与消费者们面对面,消费者们可实时针对商品提出问题,主播通过观看滚动字幕条并向其亲切解答,与主播实时互动对话,观看者能够更加了解产品特点及性能,双方彼此也增加了互动。另一方面,直播带货这种营销方式往往在与消费者沟通时采取亲切昵称,比如“家人们”“宝贝们”,从而拉近了主播与消费者的距离,也会利用新粉、铁粉、钻粉、挚爱粉的标签划分亲密度,给予消费者享受不同优惠度,可以说这种方式使得双方之间亲和度不断加强。
直播带货通过网络搭建主播与消费者互动平台,双方之间并无真实接触,网络直播在线上实时展示产品,通过左下方给出购买通道,观看者们无需繁琐操作,选择产品提交订单付款轻松购买。这种销售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电商直播冲击力更强,能让观看者们对所展示的商品更有画面感,这当然比静态展示的图片更真实还原,仿佛消费者自己身处田间、蔬菜大棚内,也能更了解农产品原产地的真实状态。主播团队中各种身高体重的主播可为消费者实时穿戴产品,让其更为清楚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以及自身穿戴可能会出现的效果,从而下单购买,故可视化直播能够激发大众购买欲。
二、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及意义
(一)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
在2020-2025《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清晰地指出了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户多以种植的农产品及手工产品为业,但却因销路窄、物流不畅等原因影响收入水平,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因素,各项经济下滑消费低迷导致农产品滞销,乡村产业因此停滞不前。据此,网络扶贫助农的理念深入人心,央视等主流媒体为助农策划直播带货栏目,线上各大直播平台带货成为扶贫助农的新模式。
而融媒背景下的直播带货,正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配套设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政策支持等乡村产业的基础性服务,保持电商助农运行的长效机制得以稳定。作为乡村振兴前沿的媒体在融合实践过程中探索前行,通过直播交互性和亲和感,打造乡村直播助力振兴发展的纽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媒体服务能力。
(二)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其次,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直播技术的不断驱动下,通过不断地连接和聚合,直播的农民不断提升直播的技术及质量,打破传统乡村产业的藩篱束缚,创造更多条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升产能消化的能力。这一过程中直播的博主不仅要在法律和道德的轨道上前行,更要遵守乡规民约,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此外,倒逼农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农村生产经营方式随之创新升级,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思想新血液新动力。
再次,提供村民自主创业契机。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民传统思想,彰显出新时代农民为家乡产业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衍生出偏远地区村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入挖掘乡村资源,激发村民自主创业的潜力,引领和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来。这一利民、助民的举措,对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造血式扶贫、构建长效稳定消费扶贫机制意义重大,也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最后,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通过网络直播博主走进乡村或从乡村中走出主播,采取直播带货方式让大家近距离接触乡村资源,家乡的风俗文化及地方特色美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乡村小道、精致的院落、原产地的种植方式等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慕名游览,丰富的乡村生态与文化资源也能在持续不断的交互中提升和释放价值,让全国各地消费者观看直播选择好物的同时,自然而然了解原产地的特色文化并融入其中。
三、融媒背景下直播助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融媒背景下直播助农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参与精准扶贫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助农方式,电商带货逐渐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有效路径,利用直播带货人气,建立与电商平台的关系,重塑主流媒体影响力,积极协作并取得新型扶贫助农突破口。
1.媒体直播带货助农践行情况
去年4月6日,央视新闻举办“谢谢你为湖北拼单”活动,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与电商主播李佳琦组成“小朱配琦”在线直播,共1091万人观看,累计销售额达4014万元;5月,央视新闻再度联合天猫、淘宝进行了“小朱配琦第二季国货正当潮”带货直播,观看达6000万人次,售卖商品超7000万元;五一期间,“央视boys”首度同台带货,销售额5亿元。除了央媒,地方媒体也加入其中,2020年1月12日,快手平台上《大河报》开展了“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家乡产品打call;3月19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策划助农战“疫”公益行动;4月30日,山东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的记者与主播一起在《齐鲁晚报》“果然视频”直播间推广湖北美食。国家大力倡导的消费扶贫下,公益助农直播倡导大家以买代捐。可以说,媒体融合电商直播公益活动的开展,响应国家政策,在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消费等方面贡献了价值,不断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潜能。
2.内蒙古农产品新媒体直播现状
(1)助力直播带货成为新业态。“互联网+直播”模式快速发展,内蒙古紧跟步伐、乘势东风。阿里大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淘宝主播人数增幅位列全国第三,2021年,为打造农产品销售产业化数字化升级,内蒙古将继续开展乡村建设数字化的“内蒙古模式”,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助农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双翼齐飞。
(2)干部与新农人带头致富。产品滞销成为新难题,2020年4月,借助快手等直播平台,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牵头,推出百名嘎查达、村主任直播带货活动。通辽市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身穿蓝色蒙古袍出现在快手直播中,直播展示试吃牛肉干,介绍特色产品牛羊肉等,超100万人次观看,总销售额十几万元;通辽市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召根苏莫嘎查的新农人永胜,半年直播卖了7000头牛,收入达1400万,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3)实施品牌战略打响“蒙字号”。内蒙古作为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和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近两千个原产地保护与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的农畜产品。从最西的阿拉善苁蓉,到中部的巴彦淖尔市的三胖蛋瓜子、五原县的黄柿子、鄂尔多斯市的羊毛针织衫,再到东部来自通辽市的科尔沁牛肉、兴安盟大米等,需要不断为好产品搭建开拓市场渠道,才能使“蒙字号”远销传扬国际国内。
(二)直播带货助农模式存在的问题
农村直播带货正位于起步阶段,各项监管措施还不健全,如上文所提到的主播素质不高等现象,在对产品的介绍和推广讲解时存在夸大其词、不了解产品、主播带货的后台数据造假等;平台和主播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各种带货平台层出不穷以及市场内鱼龙混杂,平台内也会出现“大数据杀熟”“不付尾款就不能退货”“双11当天不能退款”等不合理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售后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在消费者购买产品产生纠纷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等问题频繁出现。直播带货虽然能够助力乡村发展,但这些现象综合反映出平台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制约了新兴业态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
四、融媒背景下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策略
(一)直播团队
最了解农产品的莫过于自产自耕的乡民,培养农户成为直播带货的行家能够更好地打开电商市场。第一,平台内可开设免费线上技能培训,对直播取景拍摄、语言表达、营销推广等基本技能予以讲解,也可线下定期选派农户前往平台实地学习直播技巧,积极培育本土专业化乡村主播;第二,鼓励大学生青年回乡创业,引进高层次有素质有激情的直播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带着新思想不断开创直播新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三,政府及当地的企业可适当给予农民培训机会,可邀请名师或行业翘楚莅临授课,引导农户直播创业增收。2021年5月16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鹤子镇阳佳村的郭燕婷就在蔬菜大棚内教农户直播技术,目前该村二百多村民能够借助直播平台来推广本村农产品。
(二)直播产品
市场要求零散农副产品生产者们对产品质量要把控严格,而在直播间销售量大的前提下,更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好产品流入市场赢得口碑,才能卖出好价格,才能畅通销售渠道,才能助力增收致富。保障直播农副产品品质路径之一,可从产品源头抓起。通过实景拍摄宣传片的方式,将农产品从采摘、加工、制作、储存等各个阶段真实记录,展现在大众眼前,让消费者看的赏心、买的放心、吃的安心;保障直播农副产品品质路径之二,把控产品展示标准,在产品的包装、质量、服务上下大功夫,从法律制约以及市场主体监管全方位进行,设置举报有奖,共同监督改进,也可在现有的电商平台直播产品规则中,竞价排名更偏向于农副产品质量,从而降低销量对展示顺序的影响力。
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为了使得大众消费者更了解农产品品牌及品牌背后的故事,网络直播还需要找准产品生产特色定位,去更加精准地服务广大消费者。第一,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度,在大众认同感增强的同时,品牌效益得以传播推广,消费者从尝试到接受再到认同农产品品牌;第二,创新直播模式,挖掘农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专业地策划将当地风土人情融入产品及其包装中,将产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得以体现,打造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第三,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潜力,讲好农业品牌故事。可通过成立农家乐、品牌采摘园的方式,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身临其境真感受,打造有温度的产品。同时消费者实地真观真感受,也能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
(三)直播平台
应提高农村物流的覆盖比例,使农村电商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政府可在县、乡、村三级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个人参与到农村地区物流建设中来,提高物流效率,确保消费者能及时收到新鲜的农产品。也可提前与平台、直播博主、物流公司做好对接并达成协议,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出现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毁将由物流公司承担一切责任,这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收货过程中多环节有效管理。在建立完善多渠道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偏远贫困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且大部分农产品为瓜果蔬菜、生鲜冷冻产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物流冷库的建设,补贴资金购置冷藏车辆、冷藏集装箱及冷柜予以运输保鲜,提升乡村物流装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