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就成为了日本动漫最大的出口市场。在中国,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都是伴随着动漫成长的。一项对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青年的问卷调查中显示:98.8%的人表示看过日本动漫,其中51.3%看过超过10部。日本动漫在中国风靡的几十年,可以看作是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它需要运用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某些策略和技巧,以达到消除文化差异、增进了解、相互适应的传播效果。本文所指的不同文化背景是指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这种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可以从文化的接近性、差异性以及针对性几个方面来研究。
一、文化接近性在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文化接近性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是这样表述的:
(一)语言文化上的接近。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在日本动漫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时候起到了良好的反作用。
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共通性,使同一区域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产品彼此流通更加容易,这些文化的接近性使得中国观众产生了对日本动漫的心理接近,对日本动漫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容易,对其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也使其更容易在中国进行传播。
二、日本动漫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针对性——中国元素的运用。
(一)服饰文化元素的运用。
(二)饮食文化元素的运用。
调查显示,日本动漫中提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元素的,占26.7%。③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满足,更是为了心理需要。中国美食著称于世界,讲究色、香、味、意、形,其意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中华小当家》就是一部完全来自于中国,具体讲述中国传统饮食的动漫,饺子,面条,麻婆豆腐等等都在这部动漫中有了体现。《梦幻游戏》中的面条,《彩云国物语》中的包子、《恐怖宠物商店》里的香茶都成为动漫里反复出现的元素,整部作品随处可见中国风。
(四)中国功夫的运用。
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但武术又不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武术具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武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
日本动漫中几乎所有提到争斗的动漫都会涉及到中国武术,调查显示,有73.7%的日本动漫有中国功夫的元素。武术出现在几乎是所有的涉及到斗争的动漫之中,如前面列举的许多动漫片,由此可见中国武术元素在日本动漫中的体现是非常明显的,中国观众在接受的时候当然容易许多。
(五)中国图腾――龙的运用。
中国龙代表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仁义、和平、威而不武。日本动漫出现中国龙元素的占46。7%。如《圣斗士星矢》、《梦幻游戏》、《中华小当家》、《恐怖宠物商店》、《彩云国物语》、《七龙珠》、《最游记》等。《圣斗士星矢》
龙不仅是中国和爱的象征,还逐渐被纳入皇家意识形态的阐释系统,成为帝王的吉祥物。在封建社会中龙成为一个帝王专用的符号,威严、有杀伤力、能主宰人的命运。《梦幻游戏》之中的星宿为一国之帝,在整个人物修饰时用了相当多的龙的图案。《中华小当家》中天子的龙,《彩云国物语》中皇家龙凤的呈现,都是这种意义的龙的体现。所以,在向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由于龙所带来的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很容易让中国观众接受。
三、文化差异性对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当然,这里所指的差异性只是适当程度的差异,适当的差异会形成很好的好奇和悬念,推动传播的顺利进行,促进传播效果的达成。而太大的差异会造成传播障碍,影响传播效果。
四、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带来的启示。
日本动漫文化传播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文化接近性和差异性以及传播过程中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帮助中国的传媒工作者们吸收他们的经验,在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能很好的理解和发挥这种接近性与差异性的优势,我们必须认识到以民族的东西打动观众才是最好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在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中国的优秀文化才能走向世界,赢得更多的认可